讀《師道:為師亦有道》心得體會:向“優秀”靠近

清明小假,絲絲春雨像纏綿的少女,輕叩大地的心扉。在“滴答——滴答”雨聲的伴隨下,我讀完了《師道:為師亦有道》這本書。它薈萃了一線教師的教育評論和教學隨筆,一篇篇具有生命力的文章審視了教育的本真,解讀了教師的生命狀態,分享了教師成長策略,明晰了教師立場,重塑了教師信仰。讀完這本書,我覺得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必須具備這樣幾個關鍵要素。

一、守住一盞明燈——理想

一直都敬佩於孔聖人的學識才能,今天讀了《那盞心中的明燈》,才覺得他更讓人欽佩的應該是他對理想的執著追求。當各諸侯國在追名逐利時,他全然不顧名利的誘惑,帶領弟子在列國間奔走十四年,即使在飢餓困苦中也不放棄自己的理想追求。理想是一盞明燈,照亮心扉,指明前行的方向。一名優秀的教師一定需要有堅定的理想信念,才能踏踏實實地堅守在教育的崗位,專心致志地、心無旁騖地教書育人。

然而,隨著社會的發展,不少教師的心中已經不小心地熄滅了這盞理想之燈。近年來,商機和誘惑像雨後春筍般地生長起來,充斥在教師的身邊,也有不少教師禁不起誘惑將視角轉向其中,熱衷做淘寶和微商,一些學校和辦公室里出現了不和諧的風景。還有的教師這山望著那山高,總覺得別的行業光鮮亮麗,教師行業黯淡無神,天天在怨聲載道中昏昏度日。

教育是一個良心活,缺少教育理想,我們既愧對自己的良心,又感受不到教育生活的情趣。這是一個浮華的社會,我們應該守住心中的一盞明燈——理想,只有守住理想才能脫離低級趣味,只有守住理想才能凝神聚力投向學生和教學,只有守住理想才能聽到學生成長拔節的美妙聲響。守住理想,教育就不是一種犧牲,而是一種享受;不是謀生的手段,而是生活的本身。這樣的教育人生豈不更美好更有高度?

二、播種一顆種子——愛心

有人問李鎮西老師:“當一個好老師最基本的條件是什麼?”他不假思索地這樣回答:“擁有一顆愛學生的心!”[1]愛心是所有的教師都應該具備的最基本的條件。你可以沒有高深的學問,但一定要有一顆愛學生的心,這樣,學生在你的關愛下才能更健康陽光地成長!愛心是對古怪學生的理解,是對犯錯誤學生的寬容,是對困難學生的耐心,是對殘缺學生的賞識,是對缺少親情學生的關注……愛心包含在一個善意的微笑,一個溫和的眼神,一個溫柔的撫摸,一句鼓勵的話語,一次真切的行動……

一次傍晚放學,我推著車子走到校門口,一個熟悉的身影站在我面前,是班上的張佳文。我疑惑地問她怎么還沒走,她告訴我說她媽媽不在家,早上媽媽委託舅媽來接的,但是舅媽還沒來。我示意她坐在電車后座上,她靦腆地坐了上去,我小心翼翼地載著她,生怕把她帶跌倒,因為當天下了新年的第一場雪,到處都是泥濘。可是剛走到半路,電車就沒電了,我只好慢慢悠悠地騎著,到了高坡的地方,為了省電,我就下車賣力地推著,就這樣堅持著,終於把她送到了她舅媽家。轉回家時,電車已經偃旗息鼓了,我只有推著往家趕。夜幕漸漸垂下,雖說有一鉤月牙,卻透著寒光,與兩邊的陰森的墳地相應。我冷汗涔涔,像個孩子似的用盡渾身力氣推起電車就向家裡飛奔。到了家裡,打開手機,看到了手機上這樣一條簡訊:老師,謝謝您!您到家了嗎?張佳文。雖然只有十幾個字,但很溫暖,因為它是一顆愛心撼動另一顆愛心。蘇霍姆林斯基說:“教育者的關注和愛護在學生的心靈上會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象。”[2]用愛心去教育,教育就會變得簡單動人的多。

三、學會一種藝術——尊重

美國著名教育家杜威說:“希望得到尊重是人類天性中最深刻的衝動。”[3]我們教師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學會尊重學生是一種貼心的教育藝術,可以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可以開啟學生封閉的心靈,可以引導學生走向成功的道路。

尊重學生就要像鄧樹松老師在《教育的“命運”與“緣分”》中指出的:尊重不同的“命”,正視學生的個性差異。同生在一個森林裡,但有挺拔的喬木,也有繁茂的灌木;有參天的巨樹,也有纏繞的藤蔓;有鮮艷的花朵,也有翠綠的小草……自然界如此,人亦如此,學生存在著個性的差異和發展的差異。我們要承認並正確對待這種差異,公平地對待每個學生,因人施教,不要嫌貧愛富,責難智力落後的學生。

尊重學生就要做到慎用對比,不要在公開的場合高高地捧起優生的優點,狠狠地貶低差生的不足,讓差生無地自容,產生自卑,甚至人格和心理的障礙。曾經看過一篇文章《老師,您聽我說》,其中有一條就證明了這一點:老師,在教室內,不要把另一位同學當作我的表率,我可能因此而恨他,也恨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