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師道:為師亦有道》心得體會:向“優秀”靠近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兒童的尊嚴是兒童最敏感的角落,保護兒童的自尊心,就是保護兒童前進的潛在力量。”[4]尊重學生就要愛護學生自尊心,不要用冷嘲熱諷侵蝕學生的尊嚴,不要用不文明的動作傷害學生的自尊!

四、擁有一種情懷——詩性

一次給學生進行安全教育,提到高中時期去馬陵山野炊,學生們異口同聲地問:“老師,你高中在哪兒上的?這么幸福啊!”他們個個滿臉紅光,小眼裡放射著羨慕的光芒。

學生們正處在生長發育期,他們的內心充滿了對美、對自然、對自由的嚮往。作為一名優秀的教師要擁有一種詩性情懷,讓學生們的精神世界更豐富,讓學生們的生活色調更多彩。

當春天鼓起了第一朵花苞,領著學生去觸摸生命的綻放;當滿校園鋪滿了新綠,帶著學生去輕嗅生命的清香;即使綠色消失了,也可以引導學生欣賞金黃的美麗,撿拾飄零的落葉。冬天更有一番別致的風景。今年第一場雪,早上我領著學生在白雪皚皚的校園裡拍照留念,學生千姿百態,每一張笑臉都表明了他們心中的幸福和滿足。中午,我剛到學校,一群學生就拉著我向校園杉樹林跑去,原來他們給我堆了幾個雪人,每個雪人都繫著紅領巾,笑眯眯的。

充滿詩性情懷的教師更能輕易走進學生的心靈,創造良好的師生關係和美好的教育意境。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尊敬的教育者們,請時刻都不要忘記:有一樣東西是任何教學大綱和教科書、任何教學方式都沒有作出規定的,這就是兒童的幸福和充實的精神生活。”[5]作為教師,我們有責任讓兒童擁有幸福和充實的精神生活,讓我們像王呈偉老師那樣少一點功利焦慮,多一點詩性張揚! 

五、保持一種狀態——學習

朱永新教授在《我的教育理想》中說:“勤於學習,充實自我,這是成為一名優秀教師的基礎。”[6]現代社會日新月異,知識更替迅速,尤其是教育行業,面對的是生命的塑造,心靈的教育,各種理念和精神層出不窮,這就要求我們要做一個學習型的教師來適應學生的需要和發展。

“問渠那得清如許,唯有源頭活水來。”做一個學習型的教師需要熱愛讀書,讀一些教育專著,學習教育大師們睿智的教育方法和他們對於教育對於學生的熱愛;讀一些專業書籍,錘鍊鞏固專業知識;讀一些教育雜誌,觀察教育動態;讀一些文學書籍,提高文學素養;讀一些哲學方面和心理學方面的書籍,把握教育教學的規律;此外還有必要讀一些兒童文學作品,這樣可以和學生引起情感共鳴,更有利於建立其樂融融的師生關係。

做一個學習型的教師不僅要熱愛讀書還要熱愛寫作。寫作是將自己的思想和行為記錄下來,以便從中總結經驗。許多教育家或優秀教師都有寫作的習慣,甚至將寫作當成生活本身一個非常重要的部分。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幾十年如一日每天早晨5點鐘就起來寫《教育日記》,我國特級教師李鎮西一直堅持寫《教育日記》、《教育手記》和《教育隨筆》,他的一部部作品都來源於每天點點滴滴的積累。

蘇霍姆林斯基說:“懶惰和空談是教師成長的最可怕的敵人。”做一個學習型的教師,需要克服懶惰,需要一份寧靜的心境,需要耐得住寂寞,不要迷戀觥籌交錯,不要熱衷穿著打扮,從而陷入浮華的現代社會。

六、永葆一種品質——思想

法國著名哲學家、思想家帕斯卡爾說:“人的全部尊嚴就在於思想。”[7]一名教師如果只知道接受別人的知識和思想,即使他飽讀史書,也是一個缺乏靈魂之鈣的教師,他在教育和教學上也不會走得太遠。

《教學的尊嚴在於思想》這是一篇發人深省的文章,文中列舉的兩位循規蹈矩的老師其實就是我們許多老師自己。我們不少老師備課跟著大綱走,作業跟著標準答案走,甚至課堂上學生回答問題時都要竭盡全力將學生的答案引向參考答案的方向,我們充當了傳授知識的機器,而失去了自己的思想。教學應該充滿創造性,我們要做一個有思想的教師,善於思考,有膽識,有魄力,敢於根據實際情況和學生情況打破大綱打破常規。

做一個有思想的教師要善於學習,學習他人先進的教學經驗和教學理念,但不能完全“拿來主義”,要取其精華。要善於實踐,善於反思,總結自己的教學優缺,形成自己的教學思想,更要善於創新,打破常規。

思想是一種尊嚴,擁有自己思想的教師,才能培養出有思想的學生!

近日,讀到台灣作家張曉風的一篇文章——《我們教給你們一個孩子》,他在文中這樣發問:今天早晨,我教給你們一個歡欣又穎悟的孩子,多年以後,你將還我一個怎樣的青年?我不禁冷汗涔涔,感到我們教師雙肩責任的沉重!教育是一個生命對另一個生命的影響,我們要時時刻刻高標準要求自己,努力修煉自己,力爭向“優秀”靠近,才能讓學生像人一樣生活,像人一樣活得美好,才能讓家長那顆焦灼不安的心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