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書記心得體會1000字

12月8日,單位組織我們去看根據沈浩同志事跡改編的電影《第一書記》,這部片子屬於主鏇律影片,原以為影片就是很簡單的歌頌宣傳,不會引起大家的共鳴。在看完電影后,我被沈浩同志的事跡深深感動,同時也發現這部影片與以往主鏇律電影有很大的不同,不刻意的去煽情,真實的去塑造一個活生生的人,通過導演與演員專業的表演,沈浩同志的真實形象展現在了我們眼前,讓人感覺一切都是那么的真實隨和,也更有感染力。電影真實客觀的記錄了沈浩在小崗村的工作與生活,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活生生的基層工作者的形象。

當安徽省財政廳黨組決定委派沈浩去小崗村任支部書記的時候,當工作條件的極大反差使他無法顧及家庭的時候,他並沒有考慮自己的利益,而是毅然前往,他知道這次去小崗村責任重大,他知道:當時“一朝越過溫飽線,20年跨不進富裕門”的小崗村,換了幾任領導,村民仍不富裕,發展壓力仍然很大。但是,在黨和人民最需要的時候,他還是義無反顧地來到了小崗村。沈浩在日記里寫下自己的心聲:“人的生命是偉大的,但人的生命也十分脆弱。作為一個人活在世上,官是當不到頭的,錢也是難以掙盡的。那么更應該考慮的是怎樣活得有價值。就拿自己到小崗村來說吧,雖然吃苦、受累,但作為豐富人生的一個平台,使自己得到鍛鍊,這是花錢也難以實現的。”這些豪言壯語表達了一個共產黨人的本色。作為一個共產黨員,我們應該要象沈浩一樣,以黨的事業為重,無怨無悔地履行好自己的職責;也要象他那樣不辭辛苦、埋頭苦幹,有任勞任怨的勇氣和氣魄。只有不怕艱苦、任勞任怨,把自己的知識和智慧真正用到所在的工作崗位上,才會不斷地積累,才能真正找到一個共產黨人的歸屬感,才能擔當起建設社會主義的重任。

人們在整理沈浩的遺物時,發現他床下有七雙已半舊的鞋,鞋底全部沾滿了泥土——那是村民責任田裡的泥土,那是全村108戶村民院子裡的泥土,那是即將竣工投產的1000畝農產品深加工高科技園的泥土,那是剛剛動工的小崗敬老院的泥土,那是五保戶們庭院裡的泥土……

為了解民情,沈浩初到小崗村一個多月時間就對全村108戶跑了兩遍,男女老少他沒有不認識的。誰家缺糧,誰家少柴,誰家收入低,誰家有困難,他都一一記在心裡,並想方設法給予幫助。小崗人說:“他眼皮不往上翻,跟咱親近” 6年時間,小崗村處處留下他的足跡,他熟悉小崗村的一草一木,知道鄉親們在想什麼,怕什麼,愛什麼。

了解了民情民意,更重要的是要多做順民心的事,讓民眾得實惠,沈浩就是這樣乾的。他在小崗村6年裡,始終堅持夜以繼日地工作,廢寢忘食地奮鬥。在他的帶領下,優質養殖示範區辦起來了,種植雙孢菇的創業大學生引進來了,村民們的農家樂旅遊服務啟動了,小崗鋼構廠等企業開始生產了,漂亮寬敞的村民小樓蓋起來了,村民的腰包也鼓起來了……

沈浩的點點滴滴再次告訴我們,一個領導幹部,一個公務人員,不論職務高低,權力大小,都要始終把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放在高於一切的位置,都要認認真真、踏踏實實地去了解民情,扎紮實實、充滿感情地去讀懂民意,進而用是否“真為民眾辦好事、真為基層辦實事”的標準衡量工作的得與失,不斷用民眾“答不答應、滿不滿意、喜不喜歡”來校正工作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