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四個全面學習心得體會

XX年12月,xx總書記在江蘇調研時第一次提出“四個全面”,立意深遠。XX年2月,習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學習貫徹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首次把“四個全面”定位於中共中央的戰略布局。“四個全面”既是重大的戰略布局,也體現治國理政的重要戰略思想,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注入了新的內涵,賦予了新的時代特徵。“全面”是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核心要義。

“全面”的哲學軌跡和系統論基礎

中共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從堅持和發展特色社會主義全局出發,提出並形成了四個全面戰略布局。這個戰略布局,既有戰略目標,也有戰略舉措,每一個“全面”都具有重大戰略意義。因此,要從哲學和系統論的視角深入理解和把握“全面”的理論內涵。

“全面”是兼具“哲學、科學”二重性的系統論。“四個全面”的理論,是我國在新常態下“點—線—面”的系統論,兼具哲學、科學的“二重性”。從哲學層面看,“全面”是共性與個性(或普遍性與特殊性)的結合;是從實踐到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循環往復;是從民眾中來,到民眾中去的唯物史觀。

從科學的層面看,“全面”就是要考慮到事情的方方面面,意味著橫跨各個領域、各個階層、各個地方,是一個全覆蓋的目標,是一個“點—線—面”的有機系統。此系統是由若干要素以一定結構形式聯結構成的具有重要功能的有機整體,具有開放性、自組織性、複雜性,整體性、關聯性,等級結構性、動態平衡性、時序性等特徵。任何一個有機系統都不是各個部分的機械組合或簡單相加,系統的整體功能是各要素在孤立狀態下所沒有的性質,是“整體大於部分之和”的整體,是要素之間相互關聯,構成了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在現代科學的整體化和高度綜合化發展的趨勢下,在人類面臨許多規模巨大、關係複雜、參數眾多的複雜問題面前,系統論所提供的新思路和新方法,為人類的思維開拓新路。系統論是“四個全面”的科學基礎。

“全面”不單純是物理學上的“量”的積累,而是從內到外的化學上的“質化”反應過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理念的進一步發展和深化,而“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是為了保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偉大目標實現的三大戰略舉措。“四個全面”既是有效應對我國社會轉型跨越性、全面分析我國改革開放風險性、科學破解我國現代化建設複雜性的總體方略,更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改革開放的具體實際相結合,碰撞、催生和發展出的最新理論成果。它豐富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新時期指導黨和國家各項工作的行動綱領,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指導思想。

“全面”是從理論體系上升到頂層設計的方法論。馬克思指出:“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質的力量必須用物質的力量來摧毀;但是理論一經掌握民眾,也會變成物質力量。”[]在馬克思主義歷史實踐過程中,不僅需要用武器的批判、物質的力量,而且還要用先進的理論來武裝人民民眾,讓先進理論自主成為人民民眾手中的武器,最終實現人類的解放。“四個全面”指導思想要求我們對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進行深入理解和全面實踐,堅持科學社會主義的“全面發展”。“全面”的過程是事物不斷變化發展的過程,這一過程,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既有全局目標又有局部舉措;是從理論體系上升到頂層設計,又統一於科學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的過程。

“全面”是從經濟基礎到上層建築的唯物論。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認為,社會有機系統是一個整體性的範疇,它是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等有機統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三大戰略舉措之間是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的關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社會有機系統發展的經濟基礎,表現為社會生產力的提高和物質財富的增加;“全面深化改革”是在上層建築領域規定了社會有機系統朝著正確方向發展的新制度、新方法;“全面依法治國”是社會發展成熟的重要標誌,為社會發展進步提供了程式規則;“全面從嚴治黨”為社會有機系統的科學發展提供了思想理論和組織保證。有機系統的理論要求我們建設和發展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必須是整體協調發展的社會主義,是一個從生產力到生產關係,從經濟基礎到上層建築“全方位”發展的社會主義。

“全面”是從法律制度到法治實施的實踐論。“法令行則國治,法令弛則國亂”。“全面依法治國”是一場向“人治”宣戰的革命。黨的“xx大”明確提出:依法治國,就是廣大人民民眾在黨的領導下,依照憲法和法律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保證國家各項工作依法進行,逐步實現社會主義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這種制度和法律不因領導人的改變而改變,不因領導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變而改變。用法治規範和約束權力,確保人民賦予的權力用來維護人民的權利。全面依法治國就是依照體現人民意志和社會發展規律的法律治理國家;要求國家的政治、經濟、社會各方面等的活動完全依照法律進行,而不受任何個人意志的干預、阻礙或破壞。法定人權本質上是人的利益和需要的法律化表現形式。人民民眾是這場革命的主體和力量源泉。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離不開廣大人民民眾的參與和支持,更有賴於人民對法治的真誠信仰。

“四個全面”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體系中的價值挖掘

xx同志指出:“四個全面”是“黨中央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局出發”提出來的戰略布局。即,提出“四個全面”的目的是為了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因此,必須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全局來理解“四個全面”的價值所在。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了“人的自由”和“全面發展”的辯證統一。經典馬克思主義作家在《共產黨宣言》中指出:“代替那存在著階級和階級對立的資產階級舊社會的,將是這樣一個聯合體,在那裡,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這一重要論述為塑造中華民族的共同體意識奠定了理論基礎,深刻闡述了個體與群體的關係,自由與規則、條件的關係。同時揭示了人類文明發展的規律和美好遠景,即大力發展生產力,實現人的全面發展與社會共同富裕的統一。“小康社會”概念是鄧小平社會主義本質論的重要內容,“全面”則是“共同富裕”內涵的哲學體現。恩格斯指出,社會主義社會“通過社會生產,不僅可能保證一切社會成員有富足的和一天比一天充裕的物質生活,而且還可能保證他們的體力和智力獲得充分的自由的發展和運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黨的根本宗旨,黨的一切奮鬥和工作都是為了造福人民。中國共產黨始終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黨和國家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也是現階段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戰略目標統領,對實現中國夢具有直接的現實價值。

“全面深化改革”是人類社會不斷發展之必經之路。改革是人類社會發展進步永恆的主題。發展解決的是經濟基礎的困惑和難題,改革解決的是上層建築領域的羈絆和滯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告訴我們,存在決定意識,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改革是對發展的“追認”,生產方式變了,經濟基礎變了,社會階級關係變了,要通過上層建築來“追認”這些變化,通過上層建築來“追認”這些變化的過程就是改革。馬克思主義認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聯繫的有機整體。全面深化改革涉及經濟和社會發展各領域,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工程。改革進入深水區,其關聯性、互動性明顯增強,需要既堅持以系統思維聚合力、以系統論方法謀全局,又要注重抓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才能實現全局與局部相配套、治標與治本相結合、漸進與突破相銜接。改革的動力從何而來?“大鵬之動,非一羽之輕也;騏驥之速,非一足之功也。”改革從來都是人民民眾的共同事業。孫子兵法上說:“上下同欲者勝”。推進改革需要中央與地方、執政黨與參政黨、政府與民眾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結成牢固的命運共同體,由此激發出強大的改革正能量。“全面深化改革”也是黨和人民事業不斷發展的重要法寶,對實現中國夢具有直接的推動價值。

“全面依法治國”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要求。 “全面依法治國”與“全面深化改革”,恰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車之雙輪、鳥之兩翼。只有全面依法治國,才能實現政府清廉、幹部清正、政治清明、經濟發展、文化昌盛、社會公正、生態文明。“全面依法治國”需要人民民主、法制完備、樹立憲法法律權威、權力制約四個重要機制。人民民主是依法治國的政治基礎,法制完備是法治國家的重要標誌,樹立憲法和法律權威是依法治國的必然要求,權力制約是依法治國的關鍵環節。黨的領導與依法治國的關係表現在,黨領導人民制定憲法和法律,黨領導人民自覺遵守、執行憲法和法律,任何組織、團體和個人必須在憲法和法律規定的範圍內活動,不允許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這意味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既是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三者之間的有機統一,也是社會主義法治理念中的政治性、人民性和法律性的統一。“全面依法治國”是我國制度化建設的一個重要方面,對實現中國夢具有直接的支撐價值。“全面依法治國”體現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對“法治”的價值追求。

“全面從嚴治黨”是各項工作順利推進的根本保證。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治國理政要有大視野、大思路、大戰略。尤其是在某些重要的歷史節點上,有沒有一個科學的治國理政的大思路至關緊要。思路錯了,就會把國家領錯方向,也會產生很多消極影響;而思路正確,就能夠把國家引向興旺發達的未來。歷史和現實充分證明,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永葆黨的純潔性和先進性是歷史的要求、人民的期盼和黨的責任所在。但是,黨的先進性和黨的執政地位都不是一勞永逸、一成不變的,過去先進不等於現在先進,現在先進不等於永遠先進;過去擁有不等於現在擁有,現在擁有不等於永遠擁有,因此要常懷憂黨之心,恪盡興黨之責。“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全面從嚴治黨”就是要強壯執政黨的機體,提高黨的執政能力,改進黨的領導方式,永葆黨的純潔性和先進性,領導全國人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發揮民主黨派特優勢,積極參與“四個全面”戰略實施

xx同志在不久前召開的中央統戰工作會議上強調指出,要“鞏固和發展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為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廣泛力量支持”。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參政黨,發揮自身的特點和優勢,參與“四個全面”戰略實施,是參政黨義不容辭的責任。

加強理論學習。參政黨要深入學習貫徹xx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中共中央統一戰線工作條例(試行)》和《中共中央關於加強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建設的意見》,積極參與、推動民主黨派自身建設,深化對“四個全面”重要意義的認識,增強投身“四個全面”偉大實踐的自覺性。樹立法治理念,培育法治精神,引導民主黨派成員和所聯繫民眾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積極支持和熱情參與法治中國建設。

做好調查研究。民主黨派成員要積極參與 “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戰略”等重大課題調研,積極建言獻策。在重大改革問題上要有重要觀點與建議,在推進改善民生上要有聲音與行動。充分發揮民主黨派精英成員多、接觸民眾多,了解情況真、提出建議實的優勢,重點圍繞推動改革實踐、堅定改革勇氣、激發改革動力、釋放改革紅利等方面,從調研中了解情況,從情況中發現問題,從問題研判中選準方法路徑,從問題發生的規律上提出“以問題倒逼改革”的機制和措施。

發揮智囊作用。經過近40年的改革開放,我國各項事業已進入深水區,面臨“涉險灘”、“啃硬骨”的諸多問題。解決這些問題,既要衝破思想觀念的障礙,又要突破利益固化的樊籬。越是面臨矛盾和困難,越是需要堅定信心。民主黨派支持和參與改革,最根本的就是要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作為有“智囊團”、“人才庫”之稱的民主黨派要立足新起點,高標準、高水平履職。堅持發揮黨派特色和優勢,加強交流合作,注重資源整合;堅持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的進諫精神,堅持大膽求索、參政為民的務實情懷,圍繞黨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建睿智之言、獻務實之策,發揮好“智囊團”、“人才庫”的作用,積極投身“四個全面”的偉大實踐。

工作不斷創新。“世異則事異,事異則備變”。民主黨派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要銳意改革創新,“四個全面”最本質的要求就是創新。參政黨要以創新精神加強自身建設,積極參與“四個全面”戰略的實施。創新是人的有目的的意識活動和實踐發展;是在現有的思維、物質、環境條件下對以往事物的改造、整合、創造;是對物質運動規律和社會發展規律的探索和發現。因此,創新是源於理性的社會需求和思想解放、進步需要的理性活動,而不是懸在空中的異想天開;創新永無止境,它是物質世界演進的自然選擇,是社會發展進步的理性選擇,而不是對自然系統的破壞和社會正當的粉碎。民主黨派成員要在“四個全面”的實踐中,深刻認識社會的發展變化規律,解決好自身發展過程中面臨的問題,不斷增強創新的意識,積極推進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緊跟“四個全面”的時代要求。

編輯推薦:
2017學習“四個全面”心得體會
學習習主席四個全面心得體會
“四個全面”心得體會:更加擔當有為地追尋“中國夢”
學習四個全面心得體會最新版
2017最新四個全面學習心得體會範文
最新四個全面思想學習心得體會
四個全面心得體會
2024年四個全面學習心得體會範文
學習“四個全面”重要論述心得體會
四個全面學習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