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第一書記》有感

整個電影看下來,如果說有一個詞可以稍微確切的形容出我的感受,那可能就是“糾結”,那么又如何解釋這個“糾結”呢?就是很多種情感,如棵棵蜿蜒盤鏇的藤蔓,厚重而深沉的在我的心頭纏繞成沉重而結實的一團,這複雜的一團中,有感動,有困惑,有無奈,有期待……

“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可是他還活著”,沈浩同志雖然已經不在了,可是他卻永遠的活在我們每一個人的心中,永遠活在小崗村人民的心中,那裡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有誰會忘記他和藹的笑容,有誰會忘記他忙碌的身影,又有誰會忘記他對這片土地所傾注的愛和真情,如果可以,鄉親們會再次為他印上鮮亮的紅手印,如果可以,吳奶奶會在下一個新年邀請這個當官的來家裡吃年飯,如果可以,他又怎么會忍心離開這個在他手裡變得妖嬈多姿的小崗村,然而,他走了,給他的小崗村和親愛的鄉親們留下了一片明亮的溫暖,四十五歲的年紀,有人會感嘆這人生的短暫,可是我卻要說,短暫又如何呢?生命的意義豈是長短可以衡量,庸碌苟且的活上一百年又有何用?作為一個男人,他這一輩子活的值了,他卻是成就了他的事業,並且足以稱之輝煌,這事業沒有金錢地位為憑,沒有美女香車為證,有的只是小崗村鄉親們沉甸甸的愛和紅彤彤的心。作為一名黨員,他配得上中國共產黨這個稱號,這個身份,靠的不是躊躇滿志的發言稿,不是開會時激情四溢的演講材料,而是真正的深入農村,一步一個腳印的乾,沒有架子,不顧辛勞,這樣的工作態度,這樣的工作作風,有幾個人可以做到?這才是一名真正的共產黨員,這才是人民的親人,主心骨和依靠,有這樣的領導,何愁大業不成,老百姓何愁過上好日子,何愁無路可走,何愁小康溫飽,可是,這樣的一位好書記,他走了,留給我們的,除了太多太多的感動,太多太多的遺憾,還有這樣的困惑:將來會是什麼樣子,是否還會有第二個第三個沈浩,是否還會有很多這樣的第一書記,這第一書記的精神能否得以傳承和發展呢?

回顧電影中的一些情節,有些我們可以真切的感受到農村的質樸,勤勞,善良,有些卻真實得有些許淒涼,無依無靠的吳奶奶,殘破陰暗的老房子,刁蠻無理的德福,打在沈浩身上的那些拳頭,敢怒不敢言的村民們等等,這些就是農村中的淒涼,或者只是農村淒涼中的很小很小的一部分而已,在我國廣大的農村,人們的平均受教育程度還很低,所以,很多讓人匪夷所思的現象在那裡都不足為奇,孤苦伶仃的老人,目不識丁的孩童,人性中接近原始的愚昧,自私,殘忍,麻木等等,這是廣大農村陽光背後的那一面,可他卻真實的存在著,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這絕對是一條荊棘叢生的道路,太多的問題需要解決,太多的障礙需要克服,在這個艱難的進程中,一個沈浩是杯水車薪的,只有將他的第一書記的精神發揚光大,在廣大的農村培養更多更多的第一書記,農村才有希望,農民才有希望,放眼廣大農村,沈浩這個第一書記的形象是獨特的,是稀有的,他大學畢業,有思想,有文化,有抱負,是縣裡的正式幹部,在城裡有房有車,卻來到了這樣一個小村莊,卻這樣的認認真真起來,卻趕出了一番成績,這樣的一個領導,在農村是少有的,也正是廣大農村所迫切需要的,農村需要這樣的一個人來領導,來團結大家的思想,來給大家指出一條明路,來帶領大家建設更美好的家園。

每一個共產黨員,看到沈浩這樣一個鮮明的黨員形象,我相信都會在內心深處有所觸動,也許你沒有為之流淚,但我相信你會和我一樣,為之觸動,作為一個黨員,作為一個人,你想做些什麼?你在做著什麼?你已經做了什麼?這一生,再長又能有多長,再短又會有多短。毛澤東曾今說過:“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是啊,昨天已經過去,將來無法預知,能夠把握的,似乎就只有今天,這短暫的朝夕之間,也許,這世界的浮躁讓你模糊了曾經堅定的信念,也許,燈紅酒綠的生活動搖了曾經崇高的執著,讓我們重新堅定我們的信仰,重新崇高我們的執著吧,撥開生活的迷霧,抓住我們最想要的東西,向著我們的目標前進,勇往直前。也許過去的歲月里你曾經茫然,失落,那么忘記吧,把今天作為一個嶄新的起點,重新規劃你的生活,做點什麼,在你還活著的時候,努力的做你想做的事情,完成你想完成的夢想,沒有必要和別人攀比,金錢,地位,名譽,女人,這些都只能去裝飾你的外表,卻無法充實你的心靈,努力的實現自己的夢想,這樣才不至於在生命結束的最後一刻惋惜和抱怨,活著,就該有個樣子,死了,才會有種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