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依憲治國的心得體會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下文簡稱《決定》),《決定》全文今日播發。記者第一時間獨家專訪了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副所長莫紀宏,他認為,依法治國的核心是依憲治國,《決定》中有專門段落陳述依憲治國的作用、一般要求及推進方式等,高度重視提高公眾對依憲治國的意識,抓住了依法治國的核心。

旗幟鮮明地堅持“依憲治國”

莫紀宏表示,依法治國應抓住其核心,即憲法,依法治國首先是依憲治國,依憲治國最重要的就兩點,一是保證憲法實施,二是憲法的監督,即違憲審查。莫紀宏分析,《決定》有專門的段落論述依憲治國。首先是理念,強調依憲治國在依法治國中的地位,提出“堅持依法治國首先要堅持依憲治國,堅持依法執政首先要堅持依憲執政。”分為兩個層次,一是以憲法為根本的活動準則,並且負有維護憲法尊嚴、保證憲法實施的職責。二是一切違反憲法的行為都必須予以追究和糾正。

他認為,《決定》從三個重要方面論述如何依憲治國。首先是健全憲法實施和監督制度,“依憲治國的關鍵是要保障憲法的實施,依憲治國要搞好,關鍵在於全國人大常委會承擔了最重要的責任,他們要履行好職權,因此強調完善對全國人大常委會的監督制度”。其次,提出要健全憲法解釋程式機制,憲法實施必須要有解釋,這也是《決定》很重要的制度體現。第三,加強備案審查制度和能力建設。莫紀宏認為,《決定》從這三個角度對依憲治國提出明確的制度要求。

《決定》還對提高公眾對依憲治國的意識做了部署,一是將每年十二月四日定為國家憲法日。其次是在全社會普遍開展憲法教育,弘揚憲法精神。第三是建立憲法宣誓制度,凡經人大及其常委會選舉或者決定任命的國家工作人員正式就職時公開向憲法宣誓。莫紀宏認為,憲法作為國家根本法是一切法律法規賴以存在的前提,是國家機關、社會組織和公民個人行為的基本行為準則,是保證一國法制統一性的制度基礎,體現了“法律至上”的法治精神,因此,要旗幟鮮明地堅持“依憲治國”。

正確理解依法治國的總目標

據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六次會議透露,這次四中全會提出180多項對依法治國具有重要意義的改革舉措,對此,莫紀宏說:“過去依法治國,我們主要是提一個方略,而這次非常具體,提出制度性的要求,成為全面貫徹落實依法治國的行動綱領,以後就按照這個總綱去做”。

《決定》指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對此,莫紀宏強調,要正確認識總目標里兩方面內容。這是第一次提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但它與“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這個目標不是對等的。我們過去只提依法治國,希望通過依法治國達到法治國家的目標,但二者之間缺乏一個過渡的環境,即手段。所以,這次提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通過建設這一體系來達到法治國家,“其實是手段和目的的關係,兩個目標是並舉但不對等的”,莫紀宏說。

他同時也提出,當前建設法治中國還有諸多難題需要破解,必須通過制度完善和更新才能推進改革。如:探索設立跨行政區劃人民法院和檢察院,這跟現有憲法規定的原則不一樣,就需要修改憲法,諸如此類,許多制度問題亟待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