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孩子的幸福指路——《智慧課程》讀後感

周一淳媽媽

四年級的國小生,九歲的孩子,正是人格和人生價值觀形成的起步階段。在這個時期如何教育,引導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形成優良的人格品質和正確的人生價值觀,是我們家長和老師共同面對的重要問題。

目前,絕大多數學校的教學重點都放在升學上,即所謂的“應試教育”。無論是學校還是家長都把90%以上的精力放在幾門主要課程的考試分數上。這與我們國家的現行教育體制和就業現實有關。考一所好學校,將來找一份好工作,成為絕大多數學生和家長的奮鬥目標。也理所當然地成為學校教育的終極目標。但是,即使我們考上了理想的學校就能找到理想的工作嗎?即使有了理想的工作就一定會幸福嗎?答案是否定的。為什麼有那么多的高官犯罪落馬,為什麼有那么多的所謂成功人士走向頹廢,甚至自殺?靜下心來想一想,我們在教育後代的時候似乎把更重要的東西忽略掉了。即人格培養和人生價值觀的教育。

西陵區外小在四年級開設智慧課程,用一個個經典的哲學故事,啟發學生對一些哲學問題的思考,用一個個看似簡單的問題,來開啟學生的人生智慧。如果學校對這門課程足夠重視,安排真正有學識,有智慧的老師授課,相信會在學生幼小的心田播下一顆顆智慧的種子,為學生優秀人格和正確人生價值觀的形成打下良好的基礎。

只是,現在的孩子大多存在過於自我,缺乏愛心的問題。在教材的內容上以“自我”為主題應該不是最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