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原理學習心得

經濟學原理學習心得 篇1

什麼叫經濟學?文中在前言中首先定義,經濟學是研究和處理社會中人一般生活事務的學科。該定義簡單而扼要,闡明了經濟學所研究和處理的對象是人類的一般生活事務,指出了經濟在人類一般事務中的基礎地位。據此,如果一個生活在當代的年輕人連一些基本的經濟學概念都不具備,全然無知,那么某種程度上,其可以形同於現代意義上的社會文盲。因此,曼昆在前言中所述,這是一本給下一代閱讀的書籍,作為留給下一代的另一種貢獻。

《經濟學原理》分個體經濟學和總量經濟學上下兩分冊,遵循了從微觀到巨觀的敘述線路,上冊為《個體經濟學分冊》,下冊為《總量經濟學分冊》。《個體經濟學分冊》中,文章從經濟學的十大原則入手,指出經濟的一切原理或推演均源於此。根據這些原則,講述了微觀經濟的幾大經濟理論基礎,包括供需理論、彈性分析、剩餘福利等。從這些概念中,我們可以得到一些有意思的經濟學分析結論,如由於糧價的低彈性,科技進步帶來的農業發展往往卻犧牲了農民收益;又如,無論商品稅收是向消費者還是向生產者徵收,其最終成本的轉嫁結果都是一樣的等等。

《原理》的一個重要特色是,其非常注重讀者分析能力的培養,闡述了經濟現象分析的一般步驟,並以案例分析的方式拓寬讀者的思路,激發讀者聯繫實際分析問題的興趣,進而從分析中形成觀點。在分析完市場失靈下政府的作用後,書籍循序漸進,水到渠成,重點介紹了企業的微觀組織行為,分別對完全競爭、壟斷、寡頭和壟斷競爭四類市場環境下企業產品的供需關係和企業運作行為作了詳盡的理論剖析,這部分內容非常精彩,前面章節的鋪墊終於滋育出了豐碩的果實,使讀者大飽口福,受益匪淺。

在全書微觀經濟理論體系構建中,曼昆顯然覺得還有必要對生產要素市場展開一些闡釋,進而向讀者展示了重要的勞動力價格原理:一個競爭的、利潤最大企業雇用的工人數要達到勞動的邊際產量值等於工資的那一點,邊際產量曲線即為勞動需求曲線。至此,《個體經濟學分冊》似乎可以劃上了句號。但著者顯然不滿足於此,在書籍的最後還拋出了不對稱信息、消費偏好、政治經濟和行為學等現代經濟的一些基本思想,為有興趣的讀者提供了一個今後學習的更加廣闊的空間。

這本經濟學原理的開篇就提出了經濟學的十大原理,其後的章節都是圍繞著這十大原理對各種社會經濟現象進行的分析論述。在這裡,我就以重新複習一遍這十個原理的方式來作為自己的讀後感吧。這十大原理中的頭兩條不單適用於經濟學領域,而是對我們所做的任何決定都適用,所以我在這裡對這兩條做了評論。其它條目領會得還不夠深,要過些時候單獨寫感受。

1.人們面臨權衡取捨。

這一條作為十大原理之首,是因為每個人即便從未學過經濟也會對它有最深刻的體會。經濟學中所有的問題歸根結底都是由這個權衡取捨引出來的;而經濟學研究的意義也正是在於幫助人們在權衡取捨中選擇最優的方案。

我想大家應該都有過和我同樣的體會:欲望很多,能得到滿足的卻很少。

魚和熊掌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這是一個最熟為人知的權衡取捨。而我自己也是每天面對各種權衡取捨:早飯吃包子還是油條;多花點時間工作還是多花點時間鍛鍊身體;平時多學計算機還多學習經濟;是買房還是投資;是愁眉苦臉地計畫將來的每一步路,還是乾脆啥也不想又傻又開心的過日子。

2.某種東西的成本是為了得到他所放棄的東西。

假設我現在開始考慮是應該出去做搬運工還是去上大學,去當搬運工可以每月有1000元的收入,而上大學沒有收入還要交學費。這樣看來,還是當搬運工比較合算,但這是在沒有計算成本之前。做搬運工是有成本的,它的成本就是因為沒有去上大學而失去的一切,其中之一就是畢業後的工資收入。假設你這輩子工作30年然後退休,則做搬運工的成本是大學畢業後一輩子的收入,至少3百萬元;而做搬運工的收益頂多只有它的1/3,收益減掉成本其實是虧損了2百萬元的。所以,對於普通人來說,如果有機會上大學就千萬別去做小工。

上大學也是有成本的,它的成本不單是學費,還包括因為上學而失去的工作機會。對於不同的人來說,出去工作能賺到的錢數大不不同,因而人與人之間上大學的成本也有著天壤之別。比如說我,假如不上大學,也許就只能當搬運工,這個成本是非常低的,那當然是上大學比較合算。但比爾蓋茨沒有上完大學,就去開了一家軟體公司並且占領PC機作業系統市場,收益相當於大約1000億美元。這個成本實在是太大了,對於他來說顯然讀完大學是不合算的了。基於同樣的原因,沒有選擇上大學的還有 Apple 的總裁,Oracle 的總裁,眾多的體育明星等等。

在金錢方面,人與人之間是非常不平等的,貧富之間差距巨大。但有些東西人與人之間基本平等,比如生命,每個人都只有一次;比如時間,大多數現代人都擁有60~80年。

在時間與金錢之間做權衡取捨又是一個最常見的問題。時間這東西在不同的情形下,所對應的金錢是大不相同的。對於窮人來說,時間並不值錢,對於富人則正好相反;對於同一個人,時間剩得越少,越劇的它值錢。

有些權衡取捨非常容易做決定,因為成本比較低。比如是取魚還是取熊掌。我決不會在飯桌上為這個問題多費腦筋,無論選什麼,成本都不高。有些決定就難做了,比如當生和義不可得兼,取生還是取義?無論取什麼,其成本都大的不可估量。

經濟學原理學習心得 篇2

曼昆的《經濟學基礎》一書我買了多年,一直也未怎么讀。最近我在做一些“中間市場理論”研究時,發現我的基礎知識還多顯不足,所以我翻箱倒櫃將這本書給找出來了,並一氣讀了兩章,感覺還可以。

作者格里高利.曼昆是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他學生時曾在普林斯頓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學習經濟學。當教員時,他講授過各種課程,包括總量經濟學、個體經濟學、統計學和經濟學原理。多年前他甚至還在長灘當過一個夏天的帆船運動教練。

曼昆《經濟學基礎》第一章講的是經濟學十大原理。他講的第一個原理就是“人們面臨權衡取捨”。的確關於“權衡取捨”,它無處不在的體現在人們生活與工作之中。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魚和熊掌不可兼得,我們往往為了得到一樣心愛的東西而必須放棄另一件東西,這些都是權衡取捨。但是人的天性是貪婪的,我們有不少人是什麼都想得到,但實際結果有可能什麼都得不到。比如:時間安排,你既然安排了看電影的時間,那你就得犧牲做其它的時間;還比如:“大炮與黃油”之間的選擇,國家用更多的錢去加強國防,國家用於改善人民生活的錢就少了。等等,這樣的道理非常的多。

今年四月份,在關於乾繭戰略決策的重大問題上,我們內部發生了嚴重分歧。因為一直以來,我們的乾繭交易都未讓人滿意,它也嚴重影響市場的發展。但是,大部分人將交易做的不好的原因歸結為是我們的標準制定的不好。他們認為,按照現行的廣西繭標準進行交易,無疑將廣西以外的繭擋在門外,這樣的做法是錯誤的。乍一看他們的看法似乎有些道理,但那僅僅是從現貨角度出發的。中遠期交易是標準化交易,既然如此,它首先要求交易的商品要儘可能地達到一定的標準化程度,如果沒有這點保證,它的交易是不可能做起來的。蠶繭如果從全國角度看,它的標準化程度是不高的,比如:山東蠶繭一粒繭絲長可以達到1200——1300米,而廣西繭只有600——700米,所以它們根本不是一類繭。

將“廣西繭”修改為“全國繭”它違背了經濟學上的“權衡取捨”原理,即:我們又想將交收範圍擴大,但又想將中遠期交易做起來,也就是魚和熊掌我都想得到,但那是不可能的。今年的蠶繭已經全部結束,實際的結果非常令人失望,我們的交易、交收均出現了大幅度的下降。當然,我們不能將下跌的原因全部歸結為是調整了標準,但它應該是主要的原因。

影響乾繭交易的因素還很多,比如:貨證相符度、升貼水合理度、開發方式等等,我們應從這些方面多去找原因。如果一種標準化程度不高的商品都能做中遠期交易的話,那什麼東西都能做了,比如:石頭。

經濟學原理學習心得 篇3

20xx年9月,我進入了夢想中的大學,對商院對無錫,一切都是那樣的陌生而又喜歡。連鎖經營管理,這門專業是我所鍾愛的,因為學好它可以對我未來的夢想起到很大的幫助作用,大學的課程很輕鬆,而且基本上都是我所喜歡的。好了,廢話不多說,言歸正傳,下面就說說著我最喜歡的經濟學基礎課程吧!

經濟學是一門很奇妙的課程,同時又是一門很偉大的學科,他用經濟學所獨有的理論、方法,闡述了世界上所有的東西。無論是戰爭、愛情,還是天災、人禍,都能從中找出經濟學的影子來,這是多么令人吃驚啊!這充分展現了經濟學那無與倫比的魅力!

說起經濟學,就不得不提起我們的經濟學老師,她是一個很有趣的人,每次上課都要給我們放PPT課件,但是那個投影儀她總是弄不好,所以每次上課前總是手忙腳亂的讓我們幫忙弄投影儀就是必經的場景了。經濟學老師每上幾次課都要給我們弄一個實訓課,讓我們對那抽象的經濟學理論有一個更加深刻的印象。在我們的印象中比較有趣的是那次拍賣會和辯論賽。還記得拍賣會那次,喲由於當初選擇小組家庭條件時,我們是第一組嘛,有先選擇權,當然選最好的,小資家庭,經營珠寶首飾,月最低收入50萬元,公司名稱:大雄珠寶……

就這樣,我們成了全班5個小組經濟實力最雄厚的家庭,以至於在拍賣會的時候,所有的拍品都被我們拍得,還爆出了天價N97手機的事,現在回想起來挺高興,大雄珠寶,夠牛X!還有就是那場關於經濟學的辯論賽,辯題是:大學生到底應不應該談戀愛。我方觀點是:大學生不應該談戀愛。實訓計畫書上要求我們用經濟學知識來進行辯論,可是我們沒用任何經濟學知識,全在那唇槍舌戰了,最後不知道誰弱弱的說了個邊際成本,下課鈴聲響,辯論賽宣告結束。

它不只是一些枯燥乏味的曲線和數學推導。學了經濟學,在最基礎的消費時能夠理性消費,能夠做到真正的物美價廉。我們學習了供需法則和市場均衡,了解了需求規律能使我們對市場的行情對價格有更敏感的認識,不管是創業和生活都大有裨益。舉個例子比如關於婚姻、家庭和愛情的問題我們可以用經濟學的知識分析談戀愛的成本和收益,從而得出我們大學生到底該不該談戀愛;我們還可以分析丁克家庭和單身家庭等特殊家庭存在結構原因。而且,通過學習經濟學知識,我們在遇到抉擇和困難時,先計算下成本和收益,到底值不值得我們這樣做,比如婚姻。婚姻的成本和收益我們可以通過經濟學計算得知,從而客觀上指導我們行動。經濟學,就是這么的有魅力!

前段時間,我們學習廠商行為理論,知道了如何使受益與利潤最大化,了解了什麼是完全競爭市場,什麼是完全壟斷市場,什麼是壟斷競爭市場,什麼是寡頭壟斷市場。這樣,讓我們對市場機制和市場上的各個品牌有了更加清晰的了解。

這是一門多么神奇的學科啊!五彩斑斕的世界裡,我們學習經濟學知識,猶如庖丁解牛般抽絲剝繭,把這五彩斑斕呈現一個無比清晰的面孔。

感謝親愛的老師,讓喔們帶入了這個美妙的世界,感謝在經濟學方面作出貢獻的人們,正是你們的貢獻和努力,經濟學有了如今的魅力學經濟,我快樂!

經濟學原理學習心得 篇4

學習經濟學的課程一直是我的一個願望,作為一個理工科的學生,平常的學習中,經管類的知識是很少涉及到的。也許是高中里經濟學知識學得不好吧,也許是為了得到這門課的學分,但是更多的是對股票、投資、金融危機的興趣和經濟學知識的渴望,不管怎樣我還是選上了這門課。快期末了,現在靜下心來談一下體會。

每節課老師都給我們留了一定的時間來課堂發言,交流一下最新的經濟學新聞以及一些經濟學知識,單單從內容上講,這些信息拓寬了我們的視野,增長了我們的見識;一些課本中比較難懂的概念,一位同學就用一個孤島上的事例簡單明了地向我們闡述了。另一方面,課堂發言是很好的展示自我的舞台,因為平常我們這樣上去講的機會是不多的。理學院的一位同學就用英語完成了他的課堂發言,既把內容很好地展現了出來,又不乏新意,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老師上課的另一部分是講他的留洋經歷,把外國的一些情況都介紹給了我們。每次講到一個話題,老師就可以從此引出去,滔滔不絕旁徵博引地將一大堆與此有關的東西。我覺得這樣非常好,作為一門通識課,課本上的知識是有限的,而老師在這方面教給我們的都是十分好的材料,很好地促進了我們在這方面的認識。比如說留洋,其實我自從高考以來一直覺得出國不怎么樣的,所以我沒去中科大,覺得讀大學就是為了出國是一種悲哀。現在逐漸地觀念有了一定的改變,我是學機械的,如果想在這方面有一定造詣的話,那么至少應該去看看世界的一流水平是怎么樣的。

關於經濟學,以前覺得是一門不太精確的學問,比如某個地方發生金融危機,然後有幾個專家跳出來分析問題發生的原因,然後事實證明他們分析錯了。於是我就想怎么連專家都會分析錯呢,那我們這些學經濟不是都在扯淡嗎?以前一直認為經濟學是很文科的一門學問,只要背一背記一記什麼的。然而翻開這本書,我的認識又發生變化了,經濟學是很精確的,至少套用微積分這一點就可以看出。死記硬背顯然是解決不了問題的,關鍵是要靠理解。

這本書的上篇講的是個體經濟學,上課講的是比較詳細的,但是課程的內容實在是太多了,再加上每節課的課堂發言,所以很多地方都是留給我們自己看了。不過作為一門通識課,起一個引導的作用也是很不錯的,“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個體經濟學的很多部分都涉及到了相當繁瑣的數學運算,學完這部分的內容,我了解了需求和供給的關係、消費者理論和生產者理論等等,讓我對微觀這兩個字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總量經濟學是這本書的下篇,相比與個體經濟學,這部分的內容把重點放在了經濟的總體上面,像通貨膨脹這樣的名詞,以前雖然也接觸過,但是學完了這部分內容後能夠更加深刻理解了。

這本書只上了短短的八周,雖然作業論文考試的任務還是很艱巨,很多同學包括我很害怕閉卷考(現在已經改成開卷了),但是我還是很慶幸能夠選上這門課,老師的講課以及帶來的課外信息都讓我們受益良多。

經濟學原理學習心得 篇5

曼昆的《個體經濟學分冊》告訴我們,由於對於市場產品價格的話語權存在本質上的差別,壟斷企業的產品價格要高於其邊際收益,產生了超額壟斷利潤,這種利潤是以抑制有效需求,減少社會福利、產生無謂損失為代價的,是一種市場不合意的行為。因此,一個講公平負責任的政府應對於市場壟斷進行必要的干預,維護公眾利益,增進民眾福祉。針對國內壟斷行業目前存在的權責不清、企政不分、管理成本過高、名義虧損個人流油、價格聽證走過場等種種怪象,筆者認為政府至少應在以下幾個重要方面有所作為:

一、建立明晰的現代權屬關係。針對國內的供水、供電、供氣、固話、鐵路、航空、石化等壟斷行業,由於其一次性建成成本巨大,技術門檻和綜合協調要求很高,歷史上已形成了國家自然壟斷。這些行業機構人員冗腫、管理成本居高不下、運行效率低下成為制約行業發展的一大通病,不從體制權屬改革促進市場競爭的根本上入手無法治療歷史頑疾。有效的做法是,將這些行業的固定產權和經營權進行剝離,管線、設備、鐵軌、採油井等固定產權歸國家獨有,經營權全面向社會掛牌出讓,擴大民間財富投資途徑,允許民營資本進入水電氣、電信、石油開採、鐵路運營等行業,引入市場競爭機制。在經營權同產權剝離的基礎上,進一步細化分工,促進市場調節功能的完善,將經營權中的生產權和銷售權進一步剝離,兩權均交由社會化資本去公開運作。同時,制定國家緊急狀態物權徵用法,在遭遇戰爭、重大天災等突髮狀況下保留國家緊急徵用和託管公共資源和戰略物資的權力,以保護國家重大利益和生存安全。

自然壟斷行業權屬關係的剝離,雖可以較大節約管理成本,更大地發揮市場調節機制,但缺點是由於產權歸國家所有,企業往往沒有科技發展、升級換代的更新動力,而政府也不會主動去升級設備和更新管網設施等。導致的結果是,由於設備老化,系統可靠性和運營效率降低。為解決這一矛盾,按權屬關係,應由各級政府編制相關行業的設施設備更新、升級和發展規劃,報送國家審批或備案,設備更新和設施建設嚴格按批准的規劃實施,以上規劃內容的調整和修編須立法加以規範。同時,按屬地化管理原則,由當地政府成立專門機構或單位負責國有固定資產的全天候日常維(養)護管理。

對於金融、電信(固話除外)等其他非自然壟斷行業,進一步擴大政府特許經營範圍,允許社會資本興辦私人金融、私人電信業務,逐步破除壟斷現象,最終完全實現市場化競爭,對於國有和私有企業在政策上實行同等國民待遇。

二、建立嚴格的激勵、問責和考評機制。作為一名現代自由經濟的鼓吹手,曼昆指出政府運營壟斷行業的水平低下和無效率,雖然也強調了政府管制的必要性,但其偏重於依靠市場機制解決的意圖明顯。由此較易得出“國次民優”的一般結論,筆者認為,其易產生一定的誤導性。問題的關鍵在於,國有壟斷效率低下除了缺乏必要的市場競爭機制外,另一關鍵是沒有建立責權明晰的激勵、問責和考評機制。

民營之所以效率較高,重要的原因是其責權明晰,管理者的責任是為董事會創造利潤,企業經營狀況的好壞直接關係到管理者的任免和收入,責權模式簡單而有效。國營之所以效率低下,是因企業責權不明晰,導致沒有嚴格科學的激勵和問責機制。首先是沒有一個很好的人才選拔制度,在現有的注重裙帶和資歷的官僚體系下,管理人才很難脫穎而出;其次是管理者只需向上級領導負責,而不需向國家負責。國內人治的特點,企業經營的好壞並不影響管理者的職務和待遇,而在於是否上層領導滿意;三是政企職責不分。管理者在決策中需頻繁向上請示,政府干擾企業經營現象嚴重,往往錯失市場良機。四是黨企職責不分。黨務干擾國營企業正常經營情況成為常態,管理者經營手腳很難施展。

針對壟斷國企責權弊端,可採取以下措施應對:(一)建立國企用人失察責任追究制度。科學制定管理者選拔標準,用人面向社會,體現公平、公正和公開,對於用人不當,造成國企損失的,從嚴追究上級用人主管部門領導的責任。(二)制定更加統一的合理科學的量化考評制度。由國務院制定壟斷國企的業績考評綱要,國家各行業部委依綱要和行業特點制定行業考評細則,量化到具體操作,考評業績同企業管理者任免和待遇直接掛鈎,任何壟斷企業和地方部門不得隨意放寬考評標準。(三)實施異地考評制度。由國務院專門機構牽頭,跨區域甚至獨立第三方進行業績考評。儘管可能會增加一定的行政成本,但可有效杜絕地方利益共生的不良考評現象;(四)規範對企業管理者的日常監管。在賦予企業管理者人、財和物管理權的同時,政府委派精通業務的技術幹部負責對於企業管理者行為的日常監督,派駐人員參照公務員實施管理,其收入由財政負擔而和企業脫鉤,同時,對於企業管理者和監督人員實施個人和家庭財產公示和審計制度。

針對社會資本進入傳統壟斷行業的民營企業,政府需要加強契約管理,實施日常行為監管,堅決維護公眾利益。(一)完善各項管理制度。由國務院牽頭,各行業部門制定企業經營行為準則、契約規範和監督規則,出台細化到數量的考評標準,任何壟斷企業和地方部門不得隨意放寬標準;(二)實施每半年度監評制度,重點對企業是否損害公眾利益行為進行監測和評估,監評結果直接與企業特許經營權和獎罰相掛鈎,監評結果向社會定期公開;(三)對於政府監評人員實施嚴格的個人和家庭財產公示和審計制度。

三、構建科學的壟斷價格管制體系。(一)建立精幹、高效、快速、客觀的壟斷行業價格測算機構。由國務院成立這一機構,直屬國務院高層管理,成員由精幹的物價、統計、財會、審計等專業人員組成,分設數據採集、數據分析和數據核算三個部門,採集部下設各片區的價格調研隊,調研隊實施垂直直屬,由國庫直接撥款運作。分赴各地的調研隊第一手現場蒐集當地壟斷行業的成本數據,這些數據不經地方政府和部門直接匯總至國務院採集部門,交由分析部門進行分析和評估,初步確定各地價格成本,然後初步成本送核算部進行核驗,最終確定各地成本,同時,對於信息的詳實程度實施嚴格的責任追究。(二)建立將各地成本核算數據信息定期向社會公開披露制度。由國務院專門機構直接確定的成本每月度向社會進行公示,信息實施陽光操作,接受民眾和媒體監督,發現問題,及時調查和更正。(三)本著公平、高效、規範、透明的原則,立法制定壟斷行業的價格確定、浮動和調節政策,在信息公開的基礎上完善現有的地方價格聽證程式,在法律上保障民眾的價格話語權。(四)對於金融、電信(非固化)等非自然壟斷行業的價格成本核算,在維護公眾利益的前提下,允許企業在法定的範圍內有一定的微利空間,以進一步吸納社會資金,促進行業的競爭發展。(五)《個體經濟學分冊》表明,自然壟斷行業由於邊際成本曲線在平均成本曲線的下行,合意的價格均衡點將導致企業的負利潤。因此,為維持自然壟斷企業的正常生存,國家可以考慮將非自然壟斷行業的超額稅收用於自然壟斷零利潤狀態的財政補貼。另一種解決途徑是,自然壟斷行業的定價水平向非自然壟斷行業看齊,保持價格水平的微利狀態,微利部分的超額稅收用於中低收入困難家庭的財政補貼。(註:經濟學中的利潤是指考慮機會成本影響的利潤,而非財務專業所指的利潤)

綜上所述,國內壟斷行業的破冰之旅是一場涉及面廣、層次較深的系統改革,以上的權屬、權責和定價等重要改革內容之間是互相關聯,盤根錯節,改革的難度頗為艱巨,需要的是管理層的魄力和智慧。儘管如此,筆者認為,只要我們的管理層心中真正放著民眾福祉,真正抱有塑造一個民富國強的大國理念,壟斷行業的改革進程是雖任重而道不遠。問題是,在現有的上層建築框架內,我們做好準備了嗎?

經濟學原理學習心得 篇6

這學期,我們學習了一門新的學科----個體經濟學。通過一個學期的學習,我知道了什麼是個體經濟學。個體經濟學,又稱個體經濟學,小經濟學,是經濟學的一個分支,主要以單個經濟單位(單個生產者、單個消費者、單個市場經濟活動)作為研究對象,分析單個生產者如何將有限資源分配在各種商品的生產上以取得最大利潤;單個消費者如何將有限收入分配在各種商品消費上以獲得最大滿足;單個生產者的產量、成本、使用的生產要素數量和利潤如何確定;生產要素供應者的收入如何決定;單個商品的效用、供給量、需求量和價格如何確定等等。 個體經濟學是研究社會中單個經濟單位的經濟行為,以及相應的經濟變數的單項數值如何決定的經濟學說。亦稱市場經濟學或價格理論。個體經濟學的中心理論是價格理論。

個體經濟學包含的內容非常廣泛。其中主要有:均衡價格理論、消費者行為理論、生產者行為理論(包括生產理論、成本理論和市場均衡理論)、分配理論、一般均衡理論與福利經濟學、市場失靈與微觀經濟政策。個體經濟學的研究方向個體經濟學研究市場中個體的經濟行為,亦即單個家庭、單個廠商和單個市場的經濟行為以及相應的經濟變數。它從資源稀缺這個基本概念出發,認為所有個體的行為準則在此設法利用有限資源取得最大收穫,並由此來考察個體取得最大收穫的條件。在商品與勞務市場上,作為消費者的家庭根據各種商品的不同價格進行選擇,設法用有限的收入從所購買的各種商品量中獲得最大的效用或滿足。家庭選擇商品的行動必然會影響商品的價格,市場價格的變動又是廠商確定生產何種商品的信號。廠商是各種商品及勞務的供給者,廠商的目的則在於如何用最小的生產成本,生產出最大的產品量,獲得取最大限度的利潤。廠商的抉擇又將影響到生產要素市場上的各項價格,從而影響到家庭的收入。家庭和廠商的抉擇均通過市場上的 供求關係表現出來,通過價格變動進行協調。

因此,個體經濟學的任務就是研究市場機制及其作用,均衡價格的決定,考察市場機制如何 通過調節個體行為取得資源最優配置的條件與途徑。個體經濟學也就是關於市場機制的經濟學,它以價格為分析的中心,因此也稱作價格理論。個體經濟學還考察了市場機制失靈時,政府如何採取干預行為與措施的理論基礎。個體經濟學是馬歇爾的均衡價格理論基礎上,吸收美國經濟學家張伯侖和英國經濟學家羅賓遜的壟斷競爭理論以及其他理論後逐步建立起來的。凱恩斯主義的總量經濟學盛 行之後,這種著重研究個體經濟行為的傳統理論,就被稱為個體經濟學。個體經濟學與總量經濟學只是研究 對象有所分工,兩者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並無根本分歧。兩者均使用均衡分析與邊際分析,在理論體系上,它們相互補充和相互 依存,共同構成現代西方經濟學的理論體系。個體經濟學的基本假設:市場出清,即資源流動沒有任何障礙;完全理性,即消費者與廠商都是以利己為目的的經濟人,他們自覺的按利益最大化的原則行事,既能把最大化作為目標,又知道如何實現最大化;完全信息,是指消費者和廠商可以免費而迅速的獲得各種市場信息。

總的來說經濟學可以分為以下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均衡:包括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前者代表馬歇爾,後者瓦爾拉斯,另外還有一種非均衡狀態,即考慮了失業和通脹的均衡;按小生的理解均衡即帕累托最優,只有達到了均衡狀態,才能使總體得到最大的效益即社會福利最大化;供給和需求相等時市場均衡,此時的價格為均衡價格,即買賣雙方都能接受的價格;消費者均衡是指在物價和收入一定的前提下,消費者購買何種商品組合可以達到最大效用,結論是消費者預算線和效用無差異曲線的切點,更具體的說是商品的邊際效用之比等於它們的價格之比;廠商均衡簡單的說就是資源一定如何使廠商利潤最大化,結論邊際收益等於邊際成本,實現生產要素的最佳組合

第二部分為邊際:具體包括邊際產量,邊際效用,邊際收益,邊際成本.我們必須正確理解邊際的含義,邊際產量即增加單位生產要素所增加的產量,邊際產量先升後降,引起平均產量先升後降且與平均產量的交點為平均產量的最大值,邊際產量只要大於為增加的生產要素的價值,廠商追加生產就有利可圖;邊際效用最早由馬歇爾提出,它是基於基數效用論的一種分析方法,邊際效用遞減導致平均效用遞減,總效用在邊際效用為零時達到最大;邊際收益小於平均收益,導致平均收益遞減,總收益在邊際收益為零時達到最大;邊際成本是增加生產單位產品所增加的邊際成本先降然後直線上升,當邊際大於平均時,平均成本上升,交點為平均成本最低;邊際收益等於邊際成本時企業利潤最大;跨國公司對外投資建廠的臨界點是在國內生產的邊際成本等於平均成本,抑制了其在國內擴大生產規模,因此進行資本輸出降低成本,推遲臨界點,總之企業基於不同的經營目的選擇不同的模型.

第三部分為分配:簡單的說,分配就是市場按照一定的標準,資本,土地,勞動,企業家才能,得到相應的利息,地租,工資,利潤.這個理論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紀初期資產階級庸俗經濟學的代表法國的薩伊,他提出以生產費用論取代勞動價值論,生產費用包括勞動土地資本.分配的最終目的是實現帕累托最優,社會整體福利最大化。

經濟學原理學習心得 篇7

如果說個體經濟學是描述個體經濟的話,那么巨觀就是描述總體經濟的;如果說微觀的主題是討論價格是如何決定的話,可以稱為價格理論的話,那么巨觀的主題就是討論收入是如何決定的,可以稱為收入理論。

這學期對總量經濟學的學習,值得肯定的是,我始終在用著一個踏實認真的態度在學習。雖然有時老師講得有些快,有些抽象不容易理解,但是我始終跟著老師的思路走,課下及時看書,每看一句話都要充分理解它的含義,都要弄明白,並一定要和實際生活聯繫在一起,甚至還要和個體經濟學聯繫在一起,比如我學到失業與通貨膨脹時想到的個體經濟學學到的工資理論,學到巨觀生產函式的性質一:總產出隨就業量的增加而增加又聯想到個體經濟學學到的生產的三個階段等,並且能夠提出自己的想法思路,而不是單純地向老師索要答案,這一點比學習個體經濟學做得要好。但是,我對總量經濟學學的學習還有很多不足之處,概括起來就是思維方式的問題,我並沒有充分了解這門學科的特徵,這直接導致我沒有用一個正確的思維方式學習這門學科。例如,緒論提到的總量經濟學是廣泛研究各經濟總量間關係的科學。這句話我背的非常熟練,但並沒有充分透徹的理解,其實這句話不僅概括了總量經濟學是研究什麼的,進一步也告訴我應當用什麼思維方式去學習,也就是書中進一步展開的所注重的不是單個經濟單位及單一經濟變數的變化規律,而是一個國家經濟運行中經濟活動的總體或巨觀經濟總量的變動。看到這裡我不禁聯想到學到巨觀生產函式有兩條重要的性質。

第一條:總產出隨就業量的增加而增加;

第二條:隨著總就業量的增加,總產出按遞減的比率增加。

當時我想的是為什麼沒有這樣的一種情況:

當就業量足夠多的時候,產出隨著就業量進一步的增加而遞減,我感覺我考慮的很有道理,因為在上學期微觀中就是這種勞動總產量下降的趨勢,但我現在知道了這是在個體經濟學中研究單個企業廠商生產活動時考慮的情況,在巨觀角度,由於研究的是經濟總量,對一個國家來說,總產出不會出現隨就業量(投入)的增加而減少,因為一個國家有成千上萬企業,不會每個企業都會出現勞動總產量下降的情況,總體也不會出現的。而且我注意到同樣的概念和經濟原則可以在巨觀和微觀分別使用,但不能簡單地進行加總和綜合,比如:

通貨膨脹成因中提到的需求拉動通貨膨脹和成本拉動通貨膨脹,後者又分為兩種工資推動通貨膨脹和利潤推動通貨膨脹。工資提到工會,利潤提到壟斷和寡頭都是適用於不完全競爭市場的。而前者需求拉動通貨膨脹則不能很簡單的就撥到完全競爭市場上,因為即使是寡頭和壟斷企業也不能定價太隨意,也要考慮消費者的需求和承受能力。

其次,在緒論中我明白了總量經濟學要研究一般價格水平的決定問題,而不是個別產品的價格決定問題。一般價格水平,我的理解是價格彈性比較低的一般消費品而不是彈性很高的奢侈品,我又想起了學到凱恩斯主義總供給曲線提到的當貨幣工資不變價格水平上升時,實際工資下降,廠商對勞動的需求將會增加並且大於勞動供給,從而擴大產出。

進一步理解:雖然價格水平上升採購原材料成本高了,也就是生產總成本高了,但只要產成品賣的價錢高於總成本廠商還能獲得收益,我當時提出一個構想,假如廠商生產的東西價格彈性大,需求少了,賣不了那么多不就賠了么?書上說的不就不對了嗎?現在一想,是我想歪了,總量經濟學一般是不考慮價格彈性的。

再次,在巨觀經濟分析中經常做出各種假定,比如假定消費曲線:c=a+by,這種假定也是有道理的,因為多個消費者的消費總曲線也可以近似為這種關係。還有很多類似的假定也是我平時沒有留意的。

以上就是我學習總量經濟學的最大體會,我還希望,我一開始而不是結課後就能把握學科的特點,用正確的思維方式思考研究問題,領悟理解問題快一些,雖然這對我來說可能很艱難,但我一直在努力做到這一點。現在我思考出一些了,而且我明白了思維方式的問題只有靠自己領悟,自己領悟到了會是一個很好的提高。

經濟學原理學習心得 篇8

作為一名學習電子商務專業的大一學生,我學習到了由高鴻業主編的《西方經濟學》微觀部分,說實話我真的覺的這本書對於我來說學習起來有點吃力,但是我還是以我自身學習的經驗和心得以及我至今學到和掌握到的西方經濟學的程度來說說學習西方經濟學的學習。西方經濟學是一門推理性極強的科學,在學習它的時候不僅僅要牢記它的基本原理,還要掌握她的推導證明方法等,這樣的話我才能又知道其然,還知道其所以然。

個體經濟學是西方經濟學的一部分,但是它卻占著重要的位置。首先個體經濟學又稱個體經濟學,小經濟學,主要以單個經濟單位(單個生產者、單個消費者、單個市場經濟活動)作為研究對象,分析單個生產者如何將有限資源分配在各種商品的生產上以取得最大利潤;單個消費者如何將有限收入分配在各種商品消費上以獲得最大滿足;單個生產者的產量、成本、使用的生產要素數量和利潤如何確定;生產要素供應者的收入如何決定;單個商品的效用、供給量、需求量和價格如何確定等等。

課本中介紹了三個逐步深入的層次:1.單個消費者和單個生產者的經濟行為,它分析單個消費者如何進行最優的消費決策以獲得最大效用;單個生產者如何進行最優的生產決策以獲得最大利潤。2.單個市場的均衡價格決定,它是作為單個市場中所有消費者和所有生產者最優經濟行為的相互作用結果而出現的。3.所有單個市場均衡價格的同時決定,它是作為由經濟社會中全部市場上的全部消費者和全部生產者的最優經濟行為的相互作用結果而出現的。

個體經濟學的基本假設條件:理性人(經濟人):每一個從事經濟活動的人所採取的經濟行為都是力圖以自己的最小經濟代價去獲得自己的最大經濟利益。

微觀可概括為供求理論、效用理論、生產理論、市場(廠商)理論、分配理論和福利理論。個體經濟學的出發點應該是產品、勞務和生產要素的供求平衡,一般的規律是產品價格提高,則對產品需求量減少,而產品供給量增加;(貴了人就不買了,那么就會使供給的數量增加)產品價格下降,則對產品需求量增加,而產品供給量減少。但供求量的變化對價格變化的反映程度如何?這就是價格彈性問題。為什麼對不同商品需求彈性不同,這就要研究消費行為理論,一般稱為效用理論,(效用不是越多越好,吃一個饅頭覺得很舒服,吃十個就難受了)這也是需求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什麼不同商品供給彈性不同,這就要研究生產要素組合和成本分析,這就是生產理論和成本理論。如果考慮到不同市場類型條件下的廠商最佳產量,就是廠商均衡,亦稱市場理論。分配理論是指生產要素價格問題,因為生產要素價格——工資、地租、利息和利潤的確定就是分配問題。

學習高鴻業的這本《西方經濟學》,讓我深深的感覺到,它不是簡單地介紹西方經濟學,也不是簡單地介紹個體經濟學的,而是致力於培養學生的經濟直覺,使學生通過本書的訓練,逐漸形成經濟通或者如書中所提到的經濟自然主義者的思考方式,對人們日常生活的大小事件都能從經濟學的角度來思考,或能夠看出這些事件的經濟含義,經濟學只有真正的運用與生活中,才能稱得上是經濟學。

就如前一陣我們國內出現的搶鹽風波,核輻射說法的大肆散播,弄的人心惶惶,太可怕了,一夜之間,這個小市場的食鹽一售而空,不僅僅是浙江、江蘇、北京、上海,很多大城市也出現搶購食鹽,食鹽短缺的現象。用經濟學來分析,原因有兩點。第一,人們對於市場上的食鹽的需求量增加,食鹽需求曲線向右移動,導致均衡數量和均衡價格都有所上升。第二,由於核泄漏導致食鹽生產的影響,導致供給曲線向左移動,導致均衡價格的上升和均衡數量的減少。這都是市場經濟“看不見的手”自發調節的產物,但是完全依靠市場的調節機制不一定得到社會福利最大化。政府的巨觀調控也是必不可少。食鹽作為必須品。如果政府不出面調節,那么就會出現供不應求的現象。如此看來,由於外部環境的影響,導致市場供給和需求的變動,在市場經濟的自發調節和政府管制之間產生矛盾,導致供求不平衡,所以政府應該負起責任來,採取相應的經濟措施來緩解搶鹽風波所帶來的一系列問題。

當然,我舉得這個例子只是經濟學中最淺顯的最基本的例子和理論。根據我自己的學習情況來說,我覺得至今我學的這本書所要求掌握的重點知識點就打個比方第三章和第四章的大概有:邊際效用遞減規律,消費者均衡,消費者剩餘,無差異曲線,邊際替代率,邊際替代率遞減規律,預算約束線,補償預算線,三個曲線,生產函式(包括柯布-道格拉斯函式),TP,MP,AP,邊際報酬遞減規律,邊際技術替代率,等生產曲線,等成本線等等等等,只有好好的掌握和理解了這些知識點,課後再找些相關的習題相應的鞏固一下,在面對考試的時候才能以不變應萬變。

總而言之,但就我所學的電子商務專業來看,本專業主要培養學生具備現代方面的知識與能力,電子商務的專業課,語言程式設計等一系列的專業知識。而我們也主要學習經濟、計算機、微積分等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經濟學成了我們學習科目中的一大重點。只有學習好經濟學知識,包括今天我所學習的個體經濟學,懂得用經濟學的角度去看待問題,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才算得上一個合格的管理學學生,因此,個體經濟學實際上就是一個基礎,一個基石,一個讓我走得更遠,看得更遠的鋪墊。

經濟學原理學習心得 篇9

這號有空將巨觀一書過了一遍。

要說總量經濟學必然要提到新古典經濟學,在新古典經濟學那裡,市場是出清的,充分就業,利率決定了投資等於儲蓄,工資決定了勞動力市場出清,貨幣是中性的,政府對經濟不加干預除貨幣政策外;因此,很長時間以來西方國家都是稟承新古典經濟學的主張,直到1930年時間的經濟大蕭條,促使人們不僅從現實上解決經濟蕭條,而且讓經濟學家深入的思考新古典經濟學理論的適用性及其存在的缺陷。

這一時期凱恩斯巨觀經濟應運而生,凱恩斯總量經濟學中的總產出按照短邊原則來決定:如果價格在短期內不能進行調整,總產將服從Y=min(D,S),在總產出受到總需求的約束下,產出應當由總需求決定Y=D,這是其一;其二,新古典經濟學堅持的古典二分法在這一時間失效,因此,凱恩期總量經濟學成為主導。據此,凱恩斯總量經濟學的幾個基本假定我們可以做一上粗略的歸納:第一,有效需求不足,與新古典經濟學的供給自行創造需求剛好相對;第二,價格在短期內具有剛性;第三,社會中存在著非自願就業。在這樣一些基本假定下,凱恩斯提出了需求管理政策,其後,希克斯與漢森創造性的發明了IS—LM模型用於分析巨觀經濟均衡時商品市場與貨幣市場的利率與產出情況,以及貨幣政策及財政政策的效應。理論模型的成立需要利用經驗證據來證明,Philips曲線正是對凱恩斯總量經濟學的經驗支持,Philips曲線的確定使得政府可以自由地在失業和通貨膨脹之間進行最優選擇。

但是,進入到1970年代以來,美國經濟出現的滯脹現象表明Philips曲線消失,經濟中供給不足而非需求不足的現象更為明顯,因此,古典經濟學的復興與Philips曲線的消失,使凱恩斯總量經濟學在這一時間陷入困境。 圍繞這一問題的研究比較值得注意的是:適應性預期、自然率假說以及理性預期假說。根據適應性預期假說,菲爾普斯與弗里德曼獨立地將預期引入Philips曲線後有, ,通常稱之為附加預期的Philips曲線,利用卡根預期進行調整後,其觀點為:附加預期的總供給曲線不僅取決於 ,而且還取決於過去的價格水平,價格水平的變化可以影響預期價格水平,從而影響總供給曲線的位置,Philips曲線也是如此;自然率假說在適應性預期假說的基礎上考慮了長期下,穩態時適應性預期已經轉變為完美預期,預期價格水平和預期通貨膨脹率交不再發生變化,Philips曲線和準Philips曲線及總供給曲線都將成為一條垂線,此時失業率為0。適應性預期存在的錯誤在於假設行為人不能充分利用信息,現在的預期是建立在過去已有信息的基礎上的。因此,盧卡斯等將穆期理性預期假說套用到總供給分析中:巨觀理性假說的分析結果表明均衡狀態下的總產出只與未預期到的貨幣供給誤差有關,而與貨幣供給政策無關,其推論是產出水平與可預期的通貨膨脹率或價格水平無關,這一假說的提出為貨幣中性的假說提供了新的理論依據;盧卡斯發展了不完全信息下理性預期的套用,推導出盧卡期供給曲線,其經濟含義是貨幣政策令與價格水平相關,只有未預期的貨幣供給具有真實效應。因此,以盧卡斯、薩金特和華萊士等為代表的新古典總量經濟學家提出政府政策無效集中在貨幣政策,只有未被預期到的貨幣政策才會影響短期的真實變數,系統的可以被預期到的貨幣政策對真實產量和就業沒有影響,這一結論被稱為不變性命題。

盧卡斯等的研究往往與真實經濟周期結論相對因此,往往又稱之為貨幣經濟周期理論,主要論點表現為長期貨幣政策無效,只有未預期到的政策意外才會在短期內起作用。但是後來的一些經驗研究證據卻表明,真實產出變化的實際數據表明產出等的波動具有持久性,所以出現一批經濟學家將意外的的技術衝擊等真實因素納入一般均衡模型中,並據此對經濟周期各變數作了較好的解釋,因此這些理論又稱之為真實經濟周期理論,與貨幣經濟周期理論不同的地方在於,前者認為經濟波動的初始根源是貨幣衝擊,後者則認為經濟波動的初始根源是技術衝擊,打破了巨觀經濟分析短期與長期的二分法。二者共同的地方在於:這兩類模型都假定經濟當事人對衝擊的信息是不完全的;無論經濟遭受什麼樣的衝擊,經濟當事人必須以某種方式從噪音中篩選信號,正是由於經濟當事人從噪音中分辨出信號的能力是不完備的,才導致經濟波動;但是,經濟當事人從噪音中篩選出信號的能力會不斷提高,他們會從失誤中總結教訓,來改進信號篩選,所以經濟波動都是向經濟成長路徑收斂,對自然率的偏離不可能累加。真實經濟周期理論在Ramsy模型的基礎上,考察了連續出清的市場上,具有理性預期的行為人在面對各種隨機的真實衝擊時,其消費、投資和勞動供給等行為將發生怎樣的變化,認為真實衝擊服從一階自回歸過程,產出具有二階自回歸性質;消費與投資與產出同時變動;此外,盧卡期和拉平構建了勞動跨時替代模型解釋了勞動就業在經濟周期中的波動。

在凱恩斯巨觀經濟中我們不難看到價格剛性是理論前提之一,預期學派和真實經濟周期理論作為新古典經濟學的主要理論,卻認為價格不具有剛性,80年代以來新凱恩斯主義的出現,與新古典在以一些觀點上發生爭論,主要集中在:價格和工資是否具有剛性?經濟中各類市場是否能出清?貨幣的中性作用存在嗎?古典二分法有效嗎?政府是否要對經濟活動進行干預?不難看出還是針對古典與凱恩斯之間的假設進行爭論。新凱恩斯主義利用交錯價格調整理論名義剛性的產生,選單成本理論及近似理性假說進一步對名義剛性進行了探討。真實剛性是引致名義剛性的重要因素。真實剛性與名義剛性的分析重建了凱恩斯總量經濟學的微觀基礎。

由此,總量經濟學的發展一直是在不斷中得以不斷發展起來的。

經濟學原理學習心得 篇10

這一階段的總量經濟學課程結束了,在本課的學習中我最大的收穫就是獲得了一種把經濟學理論和實際經濟問題相結合的思維,逐步嘗試把平時看到的新聞中的經濟問題與所學過的理論結合起來。

一,理論基礎仍是重點

當然巨觀經濟理論的學習仍然是基礎,凱恩斯的理論仍然是學習的重點。隨著經濟的發展,在一定的時期產生了一些凱恩斯主義無法解決的問題,凱恩斯主義一度走入低谷,但是現代總量經濟學的發展趨勢是凱恩斯主義將重新受到重視,實際經濟周期理論相信凱恩斯主義經濟學靠攏,新增長理論將繼續是一個研究熱點,不遠的將來總量經濟學將出現新的綜合。

二,巨觀經濟問題的關注和理論的套用

在本課的學習中著重講到了總量經濟學關注的問題:首先,經濟的增長問題,在學習的過程中以我國的經濟成長現狀為例。現階段中國經濟高速增長,可是我們大多數人並沒有感覺到財富的相應迅速增加,甚至感覺在縮水。到底中國經濟高速增長能持續多久?這個問題從樂觀和悲觀兩方面來分析,並從兩種觀點中分析中國的經濟成長的現狀。中國近幾年的國民生產總值增長的很快,增長百分比在10%左右,但是人們一直對現在反應經濟成長的GDP的核算是否能反應經濟的實際增長存在懷疑,所以在學習中我們引入了綠色GDP的核算。

除了對經濟成長的關注,我們還對經濟周期、失業和通貨膨脹等問題都進行了學習,分別以中國的數據作為實例進行了詳細的( 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隨著經濟的高速增長在1998年至現在國家一直採用穩健的經濟政策。

經濟政策的實施效果可以用研究產品市場和金融市場的IS-LM曲線來分析,並且對IS-LM模型進行了進一步的學習。隨著經濟的全球化每一個國家不再可能是完全封閉的,所以IS-LM模型進一步擴展為IS-LM-BP模型。這樣可以更完善分析各國的經濟。從IS-LM模型中還可以推出AD-AS曲線,這時價格不再作為一個常量而是作為一個變數來考慮,並且把總供給和總需求結合了起來。用AD-AS模型可以充分的分析美國90年代後的新經濟,從而研究對我國經濟的發展有啟示的因素。

三,結論

在總量經濟學的學習過程中,可以看出這是一門論戰激烈,不斷變動發展的學科。除了在有關影響經濟成長的基本因素方面經濟學家能達成一致以外,在其他領域中,尤其是在涉及商業周期,失業,通貨膨脹中總量經濟學各流派爭論不休。而且各個流派的理論研究都是在很多假設條件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每個流派在研究時都是尋找能夠支持自己觀點的依據,而對反方面的實際問題則不予考慮,這樣在實際套用中存在很多局限性。所以我個人認為總量經濟學對經濟的運行有著指導作用,但是仍存在很多的局限。

本文《總量經濟學學習總結》來自,查看更多與 學習經濟學這么些年,最大的體會是經濟學的分析始終圍繞著兩個方面入手:第一個是均衡分析,第二個是最最佳化。而這兩個分析的前提就是人士理性的,是必須追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的,在擁有完全信息的情況下也能夠對未來準確做出預測。由此導致了一大批總量經濟學的非常有趣的故事,比如李嘉圖-巴羅等價命題。總量經濟學的微觀基礎就是人的理性假定,包括價格粘性模型,曼昆的選單成本模型。

在中級總量經濟學裡面如果能夠理解了IS-LM模型以及索羅模型,中級總量經濟學不會有什麼問題了。剩下的就是怎么樣擴展模型的基本假定。加入不同的假定會延伸出不同的有趣故事來。

高級總量經濟學基本上不考慮IS-LM模型。too na-iv-e, too si-mp-le.高級巨觀最終要的是動態最最佳化。通過動態規劃或者最有控制方法討論代表性消費者的一生最有決策。

中級個體經濟學和高級個體經濟學差別沒有中級巨觀和高宏那么大的差別。內容基本就是廠商理論和消費者理論。現在主流的個體經濟學都把重點放在了博弈論以及信息經濟學上,尤其是博弈論。現在的在西方非常重要一個經濟學分支學科——勞動經濟學的研究一個趨勢是用博弈論來改寫勞動經濟學的基本研究方法。博弈論越來越成為個體經濟學的一個最重要的領域之一。當然博弈論的基本理論基礎還是消費者最優選擇理論和廠商理論。

高微與中級微觀的不同在於高微更深入更模型化地討論問題。所以所有的討論會更嚴謹。消費者理論主要就是個人在既定約束下的最佳消費選擇。無非就是討論一下收入效應以及價格效應這些非常基本的問題。由此會延伸出希克斯需求曲線和馬歇爾需求曲線。一般消費者的最優選擇主要由其無差異曲線決定(預算約束只是決定其消費水平),即消費函式。消費者最優決策理論其實也是高宏的微觀基矗廠商理論說白了就是成本最小化和利潤最大化。與消費者理論一樣,在不同的成本函式形式假定下會有不同選擇。其實廠商理論和消費者理論是相通的,很多時候只是換個不同的表述而已。

經濟學原理學習心得 篇11

經濟學這個詞源於希臘語,意為“管理一個家的人”

在一個家庭面臨許多決策時,它必需決定哪些家庭成員去做什麼,以及回報每個家庭成員得到什麼,誰做飯?誰洗衣服?而誰能在晚餐時多得一個甜筒?簡而言之,家庭必須考慮每個成員的能力,努力和願望,在各個成員中配置稀缺資源。

同樣,一個社會也面臨許多厥詞,社會必須要一個人種糧,做衣……一旦社會分配人們去做各種工作,也該分配他們生產的物品與勞動量。

由於資源稀缺,社會管理就顯得尤為重要,稀缺性(scarcity)是指社會擁有的資源是有限的。一個社會也不能給每個人他們嚮往的最高水平生活。

經濟學(economics)研究社會如何管理位元組的稀缺資源。多數中,資源是由成千上萬家庭和企業共同行為來配置的。

因此,經濟學家研究人們如何去做出決策,他們工作多少,購買什麼,儲蓄多少,以及如何將這些儲蓄用於投資。經濟學家還研究人們互相交易。例如,經濟學家探討一種物眾多的買著與賣者如何共同決定這種物品的銷售價格與銷售量。最後經濟學家的工作就是分析影響整個經濟的力量和趨勢,包括平均收入的增長,找不到工作的人占總人口的比例以及價格上升的速度。

而以上這只是經濟學所研究的一種方面。

個人做出決策的四個原理:

1.1.1原理一:人們面臨權衡取捨

為了得到我們喜愛的一樣東西,通常不得不放棄另一件我們喜愛的東西。做出決策要我們在一個目標和另一個目標之間取捨。

社會棉鈴的另一種權衡取捨是在效率和平等之間的。

效率(efficiency)是指實惠能從其稀缺資源中得到最多的東西。平等(equity)是指將這些資源的成功公平的分配給社會成員,換句話說,效率指經濟蛋糕的大小,而平等是指如何分配這塊蛋糕。在設計政府政策時,這兩個目標往往是不一致的。比如現在我們共同富裕這個目的在於實現更平等的分配經濟福利政策。某些此類證詞如福利制度或失業保障,是要幫助那些最需要幫助的社會成員。而現在我國GDP數據如此好看就是塊大蛋糕,而社會在於權衡取捨的天枰上就傾向於了效率,而稍稍忽視了平等。

另一方面,另一政策,如個人所得稅,是要求經濟上成功人士對政府給予比其他人更多的支持。雖然這些證詞對於實現更大的平等有好處,但它一降低效率為代價。當政府把富人的收入再分配給需要的人時候,就減少了他們對於辛勤工作的獎勵;結果,人們的工作少了,生產的物品與勞務也少了。

換句話說,當政府要把經濟蛋糕切得更均等的小塊時,這塊蛋糕的本身也就變小了。

或許,我單純的認為,我們的社會將這兩種政策換個位置,相同的權衡取捨,也許能取到更好的效果?去另一個角度增加蛋糕的大小,而我們不應該由於幫助了窮人扭曲了工作激勵而忽視那些成功的人。

所以說,認識到生活中的取捨是重要的,因為人們只有在了解了他們所面臨的選擇才能做出良好的決策。

經濟學原理學習心得 篇12

時光如梭,我們又走過了一學期。學習總量經濟學,從整體的角度出發,為培養經濟思維和分析金融時事打下堅實的基礎。我們知道,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聽到或看到“政治”和“經濟”兩個詞還曾經一度幼稚地認為這門課程大概就是教人怎樣在商業上“打混”,以便好好撈一把罷了。自從開課後,我才發現自己是那么的膚淺,這門課跟我原先想的完全是兩個樣子。經濟學是一門理論性、邏輯性很強的學科。我越學就越發現它所散發出來的魅力。它不僅有自身準確的學科術語、科學的體系和豐富內容,而且其課程內容本身是環環相扣的邏輯展開。例如,不理解商品,就難以理解貨幣;不理解商品和貨幣,就難以理解資本。再例如,不理解利潤、平均利潤就不能理解商業利潤、利息這些資本主義較為具體的範疇。因此有關政治經濟學的基本原理及其相互間的聯繫,以及與其相應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識都只能通過系統地學習才能全面掌握。經濟學探討的是國民經濟總體的運行規律,解決國民經濟發展中的主要問題。本文我主要從如何區別它與個體經濟學的關係,總量經濟學相關的理論和這些理論又如何在現實生活中被利用、被表達三個方面入手,分析表達我的一些學習心得。

(一) 總量經濟學和個體經濟學的區別與聯繫

總量經濟學和上學期學習的個體經濟學不太一樣,個體經濟學研究的是單個經濟單位的行為,而總量經濟學研究的是整個經濟。用一個比喻來說,個體經濟學研究的是單個樹木,總量經濟學研究的是整個森林。就主要區別來說,將其分為以下四點:

但總量經濟學和個體經濟學又不是毫無聯繫的,第一,個體經濟學與總量經濟學是互相補充的。經濟學的目的是實現經濟效益的最大化,因而資源得最最佳化配置,這其中離不開總量經濟學和個體經濟學的協調發展。第二,兩者都採用了實證分析法,屬於實證經濟學。第三,個體經濟學應該是總量經濟學的基礎。但總體經濟行為不是個體經濟行為的簡單加總。個體經濟學與總量經濟學都以市場經濟制度為背景,都是市場經濟的經濟學,分析市場經濟之下經濟的運行規律與調控。

學習個體經濟學可以幫助你了解你生活的世界,比如房價為什麼這么高?飛機票為什麼可以根據預定時間打折?明星的報酬為什麼那么高?許多非洲地區為什麼如此落後?人民幣為什麼會貶值?等等。。。其次可以讓你更精明地參與經濟。尤其當你參加工作後,你的工資收入如何分配到日常支出/存款/股票基金/投資方面,等等,若某一天你參與掌管一個公司,你如何決定你公司的服務或產品的價格?等等。所以個體經濟學幫助你了解經濟世界的微觀層面,讓你深入到經濟發動機的內部仔細觀察內部運轉。個體經濟學是講的廠商理論和消費者行為理論。學習個體經濟學的好處就是,能夠用廠商理論和消費這行為理論去判斷在微觀的市場結構中,各個主體應該怎樣進行經濟決策。個體經濟學分析了價格和需求量的關係,和價格彈

性的犯下,指導你進行科學的定價,來獲得最大的利潤。個體經濟學還分析了市場結構中的各種主體的價格行為,廠商的成本決策。價格對市場的資源的配置等等。學習它的意義在於可以用它來指導自己的經濟實踐。起碼指導自己的思考,啟發自己對經濟現象進行分析和判斷,從而做出利於自己的判斷。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學習它是很有好處的。

(二) 總量經濟學的相關理論 在總量經濟學的發展中,產生了許多理論派系,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凱恩斯主義,但隨著經濟的發展,也出現了一些凱恩斯主義無法解決的問題,因此也出現了其他的一些理論和主義。面對如此眾多的理論,我們應該分別進行了解並掌握,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對經濟形勢進行評估並採取相應的策略。

在總量經濟學中,我們會接觸一些以前司空見慣,卻沒有細心思考的問題,例如失業和物價上漲。學了總量經濟學後,我知道了失業不僅包含我們日常所理解的那一層意思,它還有一層意思叫自願失業,即有勞動能力的人不願工作,不願提供勞動力。而物價不僅僅只會上升,有時還會出現物價下跌,即通貨緊縮。

在這門課中,我更深入的了解了匯率這一價格標尺。以前我只關心人民幣兌美元的匯率,希望人民幣能兌換更多的美元,那樣我們的錢就更值錢。但如今我已不再有這種幼稚的想法,因為人民幣兌美元

的匯率走高時,會影響中國的出口產業,而走低又會導致進口增加,危及國內同行,因此我們應該以一種理性和科學的態度面對匯率問題,採取最優的匯率制度。

我同時還接觸到了一些以前根本不知道的金融名詞,例如期貨與期權,還有一些分析經濟形勢的圖表,如IS—LM曲線。IS曲線是表示在投資與儲蓄相等的產品市場均衡條件下,利率與收入組合點的軌跡。IS曲線上任何一點都代表一定的利率與收入的組合,在任何一個組合點上,投資與儲蓄都相等,即產品市場是均衡的,故把這條曲線稱作IS曲線。LM曲線反映的是貨幣市場均衡時利率與收入之間的關係,因此,LM曲線是由貨幣市場均衡關係推導得到。而IS-LM模型是商品市場和貨幣市場同時均衡的分析模型,其中IS是取投資(Investment)和儲蓄(Saving)首字母而得,LM是取流動性偏好

(Liquidity Preference)和貨幣存量(Money stock)的首字母而來的。

(三)總量經濟學的現實套用

當今世界中,沒有哪個國家不在巨觀經濟問題上費盡心思;沒有哪個國家敢說它的巨觀經濟能沒有問題,一直能一路高歌平穩快速地增長。我國改革開放30多年來,經濟發展迅速,成績顯著,其中也免不了波折。

在本課的學習中著重講到了總量經濟學關注的問題。首先,經濟的增長問題,在學習的過程中以我國的經濟成長現狀為例。現階段中

國經濟高速增長,可是我們大多數人並沒有感覺到財富的相應迅速增加,甚至感覺在縮水。到底中國經濟高速增長能持續多久?這個問題從樂觀和悲觀兩方面來分析,並從兩種觀點中分析中國的經濟成長的現狀。中國近幾年的國民生產總值增長的很快,增長百分比在10%左右,但是人們一直對現在反應經濟成長的GDP的核算是否能反應經濟的實際增長存在懷疑,所以在學習中我們引入了實際GDP和名義GDP的區別概念。

除了對經濟成長的關注,我們還對經濟周期、失業和通貨膨脹等問題都進行了學習,分別以中國的數據作為實例進行了詳細的分析。面對這些巨觀經濟中的問題,每個國家都採用一定多的經濟政策,以此促進經濟的良好運行。我國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具體實施是在19xx年以前實行擴張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隨著經濟的高速增長在19xx年至現在國家一直採用穩健的經濟政策。

經濟政策的實施效果可以用研究產品市場和金融市場的IS-LM曲線來分析,並且對IS-LM模型進行了進一步的學習。隨著經濟的全球化每一個國家不再可能是完全封閉的,所以IS-LM模型進一步擴展為 IS-LM-BP模型。這樣可以更完善分析各國的經濟。從IS-LM模型中還可以推出AD-AS曲線,這時價格不再作為一個常量而是作為一個變數來考慮,並且把總供給和總需求結合了起來。用AD-AS模型可以充分的分析美國90年代後的新經濟,從而研究對我國經濟的發展有啟示的因素。

如果要問這門課程中我最感興趣的是哪一部分,我想我會說是“商品經濟及其運行的基本規律”這一章,也許裡邊講到的“商品”、“貨幣”、“供求關係”等與我自己的生活較為息息相關吧!就“商品價值”來說,它既要受社會生產條件的制約,又要受社會經濟機制(如供求關係、競爭等因素)的影響,經常會發生價值與價格想背離的現象。是理論而又不受理論本身的束縛,與時俱進,這就是它最大的魅力所在!

學習的良好境界就是將學與用良好結合起來。學習總量經濟學,我習慣了用所學的知識推導生活中常見的經濟現象,雖然這只是小小的進步,但我已經領略了經濟學知識的巨大魅力,望在以後的學習道路上不斷進步。

經濟學原理學習心得 篇13

這一學期我們專業開設了《西方經濟學》這門課程。起初我對為什麼要開這門課真的一無所知。以前的學習都是反覆的上幾門應試的課程,上了大學,學習形式、學習方法、學習內容一下子全變了。雖然當初填志願時我首選了現在的這個專業,但我對這個專業主要研究什麼、主要學習什麼、主要將會接觸哪些課程、哪些知識都不曾深涉深知,有點懵懵懂懂地闖進了這個專業。所以,開學至今,每一門課程的學習完全是按照學校的安排而進行的,每一門課程也都是從開學的一無所知、不知道學習目的與方向到漸漸了解,知道了一些知識、一些原理,漸漸明白學習這門課的原因和目的,漸漸學到一些學習每門課所需的一些方法和重點。《西方經濟學》的學習讓我更有感觸。

從第一節課,老師您對我們進行洗腦開始,我們接觸、認識了這門課程,我們從您那裡了解了該如何去學這門課,為什麼學習這門課,學習這門課的目的等一系列開啟我們進入這門課學習大門的關鍵。

對這門課的學習,您對我們的要求是能利用所學的知識去分析、解釋發生在我們周圍的一些經濟現象,要求我們能利用所學的知識學著做一個理性的人。

這學期即將結束,經過一學期的學習,我對西方經濟學微觀部分有了稍稍的了解。能利用個體經濟學的某些原理簡單地解析一下身邊的一些小事。

個體經濟學以單個經濟單位作為研究對象,圍繞稀缺資源的配置,研究均衡價格的決定和變動、消費者行為的決定和變動、生產者行為的決定和變化、市場結構差異、要素市場的價格決定和變化、一般均衡過程等問題,其中心理論是價格理論。個體經濟學通過對以上理論的研究,為市場主體的生產行為和消費行為提供解釋和指導。個體經濟學在分析方法上,主要採用實證分析方法、規範分析方法、靜態分析方法,大量使用均衡分析方法和邊際分析方法等。

個體經濟學的研究對象是經濟個體,以此再推廣到整個市場,如單個的消費者、單個的廠商、單個行業等,它主要以單個數量的分析為主。在個體經濟學中,這種分析方法有兩個重要的假設條件。一是理性人的假設,即“經濟人的假設”,即在經濟活動中每個經濟個體總是以利己心為動力,企圖以最小的代價換取最大的利益;另一個假設條件是完全競爭市場的假設,它要求人們對有關的經濟情況能確切的了解,即完全知識或完全信息的假設條件。但這一條件在現實中往往難以實現。

這學期我們主要學習了需求與供給理論、效用理論、生產理論、成本理論、市場理論等。通過對需求與供給理論以及均衡理論的分析,我知道了為什麼校門口的西瓜從每公斤3元漸漸降至每公斤1元。因為起初西瓜剛剛上市,供給量較小,需求量大於供給量,所以價格較高才能達到均衡狀態。而隨著西瓜上市季節的來臨,新的供給商不斷湧入這個市場,使供給量增加,供給量大於原先價格下的需求量,所以價格下降,直至供求均衡。因為這個季節西瓜市場能給供給商帶來利潤,所以可能仍有供給商加入這個市場,一旦供給量大於現有價格下的需求量,那么西瓜的價格將還會有所下降,直至不再有廠商加入或退出這個市場,整個市場上的供給量與需求量相等,那么西瓜的價格就不會再降了。

通過對效用論的學習,我知道了應該做個理性的經濟人,使利益達到最優。利用效用論,我可以解釋為什麼一個人在手裡的錢一定的情況下不會一早上喝三杯最愛喝的可樂,而會去買一份早點一杯可樂。雖然可樂是他的最愛,但只有在他喝第一杯的時候他所獲得的效用即滿足感最大,當他喝第二杯時,根據效用遞減規律,他所獲得的效用將會減少,而當他喝第三杯時,他可能會因為喝多了而不想喝了,從而第三杯的效用很小甚至會減少總效用。但他若拿買第二杯、第三杯可樂的錢去買早點的話,由於早點可以填飽肚子,所以一份早點的效用大於他喝第二杯第三杯可樂的效用,所以他會選擇買一份早點一杯可樂,而不是買三杯可樂,從而使他的效用獲得最大,他的利益也達到了最大。

除此以外,我們還可利用生產、成本以及市場等理論去分析解釋一些市場上的經濟現象或經濟行為。

從個人來說,我認為西方經濟學的學習最重要的是學習一種思維方式、一種分析方法,培養個人的經濟觸覺,學會利用知識、理論去分析、解釋問題,學會理性的決策。但卻不可以一味地抄書、搬書,要在實際中運用、理解、拓展我們的經濟思想。

經濟學原理學習心得 篇14

學習高鴻業的這本《西方經濟學 》,讓我深深的感覺到,它不是簡單地介紹西方經濟學,也不是簡單地介紹個體經濟學的,而是致力於培養學生的經濟直覺,使學生通過本書的訓練,逐漸形成經濟通或者如書中所提到的經濟自然主義者的思考方式,對人們日常生活的大小事件都能從經濟學的角度來思考,或能夠看出這些事件的經濟含

義,經濟學只有真正的運用與生活中,才能稱得上是經濟學。

就如前一陣我們國內出現的搶鹽風波,核輻射說法的大肆散播,弄的人心惶惶,太可怕了,一夜之間,這個小市場的食鹽一售而空,不僅僅是浙江、江蘇、北京、上海,很多大城市也出現搶購食鹽,食鹽短缺的現象。用經濟學來分析,原因有兩點。第一,人們對於市場上的食鹽的需求量增加,食鹽需求曲線向右移動,導致均衡數量和均衡價格都有所上升。第二,由於核泄漏導致食鹽生產的影響,導致供給曲線向左移動,導致均衡價格的上升和均衡數量的減少。這都是市場經濟“看不見的手”自發調節的產物,但是完全依靠市場的調節機制不一定得到社會福利最大化。政府的巨觀調控也是必不可少。食鹽作為必須品。如果政府不出面調節,那么就會出現供不應求的現象。如此看來,由於外部環境的影響,導致市場供給和需求的變動,在市場經濟的自發調節和政府管制之間產生矛盾,導致供求不平衡,所以政府應該負起責任來,採取相應的經濟措施來緩解搶鹽風波所帶來的一系列問題。當然,我舉得這個例子只是經濟學中最淺顯的最基本的例子和理論。根據我自己的學習情況來說,我覺得至今我學的這本書所要求掌握的重點知識點就打個比方第三章和第四章的大概有:邊際效用遞減規律,消費者均衡,消費者剩餘,無差異曲線,邊際替代率,邊際替代率遞減規律,預算約束線,補償預算線,三個曲線,生產函式(包括柯布-道格拉斯函式),tp,mp,ap,邊際報酬遞減規律,邊際技術替代率,等生產曲線,等成本線等等等等,只有好好的掌握和理解了這

些知識點,課後再找些相關的習題相應的鞏固一下,在面對考試的時候才能以不變應萬變。

總而言之,但就我所學的電子商務專業來看,本專業主要培養學生具備現代方面的知識與能力,電子商務的專業課,語言程式設計等一系列的專業知識。而我們也主要學習經濟、計算機、微積分等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經濟學成了我們學習科目中的一大重點。只有學習好經濟學知識,包括今天我所學習的個體經濟學,懂得用經濟學的角度去看待問題,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才算得上一個合格的管理學學生,因此,個體經濟學實際上就是一個基礎,一個基石,一個讓我走得更遠,看得更遠的鋪墊。

經濟學原理學習心得 篇15

這幾天通過觀看錄製的華泰聯合證券研究所首席經濟學家陸磊(擁有10來年央行政策研究室工作經歷)給基金公司基金經理們的講座,受益匪淺,覺得在陸磊老師6個小時的講座學到的總量經濟學知識比在復旦上半年總量經濟學課程學的東西還多。總結歸納起來學到的心得有如下幾點:

第一,學校中學的總量經濟學理論背後都有隱含的假設條件,而課堂講授知識時過分地注重教條式經濟理論和經濟學公式的背誦和記憶,忽視了這些經濟理論所隱含的假設條件以及邏輯推理過程,結果是運用這些理論分析並預測中國經濟巨觀經濟運行時會產生很大的偏差和錯誤。如,在總量經濟學理論中投資需求與利率成反比關係,也就是說當利率上升時,投資需求減少,反之則相反。這個關係成立的前提條件是投資部門主要是私有部門,他們做出的投資決策是理性的,它會權衡投資項目的收益率與貸款利率之間的大小,如果貸款利率提高,那么那些收益率較低的項目由於無利可圖而終止。但在中國國有企業占據了中國的大半江山,它們存在著道德風險,即這些國企的管理層做出投資決策的出發點考慮的是自己通過做項目可以撈多少灰色收入,項目做下來能為地方政府貢獻多少GDP,而不是考慮做這個項目企業可以賺多少錢,風險有多大。這樣的結果是國有部門的投資需求與貸款利率的關係並不大,即使投資項目收益率低,甚至連銀行貸款也還不了,國企仍舊有強烈的投資需求,因為只要有投資,國企官員就可以撈更多灰色收入,可以為自己升職提供更多的政治資本,至於這個項目能掙多少錢並不是考慮的主要因素,即使項目不掙錢,國企短期內也沒有破產風險,銀行和地方政府都會為國企掏腰包。這樣,在中國這種經濟環境下,由於國企在投資中占主導地位,利率上升,投資需求並不會下降。總之,在套用經濟理論分析各種經濟政策的效應時,一定要注意這些理論的前提假設和邏輯推理與中國的經濟環境是否相符,否則將導致錯誤的結論。

第二,短期經濟預測所涉及的因素太多,很難去把握,而中長期因素相對而言比較容易確定,今後投資中對那些巨觀經濟分析師對中國經濟的短期波動的預測不用太當回事,而把眼光放在確定性的中長期經濟前景上。陸磊的中國短期經濟波動預測的分析框架主要包含了三個主要因素:

(1)巨觀經濟變數的微觀基礎,也就是構成消費需求、投資需求、政府投資需求以及淨出口(國外需求)的微觀基礎,如淨出口方面對美國的出口為主要決定因素,那么美國消費的復甦對中國淨出口影響較大,投資需求中國有企業對GDP的影響較大,那么在投資需求的分析中應分析國有企業對相關經濟變數的反應函式;

(2)經濟和政治制度基礎,主要指經濟是政府主導還是市場主導,如中國、日本等出口導向型經濟政府主導為主,而美國等西方國家是市場主導型經濟,分析寬鬆貨幣政策對不同國家經濟影響時要考慮不同的經濟制度下貨幣政策的效應;第(3)政策偏好和政策取向,指的是政府在當下的經濟環境下是以保經濟成長為主、還是以調節收入分配為主等哪個政治目標為主。不同階段,經濟波動中的主導因素完全不同,如當下經濟狀況,市場普遍認為經濟成長的主導因素是政府調節經濟結構(即收入分配)為主,在這種情況下,房地產市場受到打壓,而民營經濟通過創業板等融資渠道得到發展,在這種實體經濟情況下,股市也出現了主機板市場估值偏低,而創業板等公司估值偏高。

沒有對中國經濟的長時間觀察以及深厚的政府關係資源,很難判斷短期經濟波動哪個因素起主導作用;即使有以上資源預測短期波動正確性的機率也比較低。對於投資而言,投資應該是做正確機率大的事情,做相對確定的事,所以中國經濟短期波動方面花費精力要少一點。中國經濟的中長期發展分析框架主要是分析勞動力、資本、技術等因素的收益能否持續提高,同時要看中國制度改革能否使這些要素充分利用。從勞動力要素來看,自1999年以來大學擴招的大學生(20xx年畢業大學生將近600萬)是為今後20xx年經濟發展的主力軍,只要這部分大學生能夠實現充分就業今後20xx年的經濟發展問題不大;資本要素經過30年改革開放的積累中國是不缺的,技術要素要取決於全球創新活動的成果。制度方面而言,看過《改革開放30年》的就知道經過1990年鄧小平南巡講話以後,經濟發展已經成為政治階層的共識(CommonSense),我對中國高層為經濟發展而做出的制度改革有信心總之,中國未來20xx年經濟的中長期發展前景我認為是比較確定的,至於短期的經濟波動,我認為比較難把握,因而今後的投資中這種把握性不大的判斷花的精力要少一點。

最後,通過學習了解了中國央行和政府的決策機制,對中國經濟決策體系有了更深的認識。央行的首要目標是控制通貨膨脹,對於GDP是否增長則是次要目標,當發生了通貨膨脹,那么央行要承擔責任,而如果經濟上行,發改委等部門受到獎勵,與央行無關;同樣,經濟下行,發改委等部委受到懲罰,也與央行無關。對於加息,央行只有建議權,沒有決策權,決策權在國務院,加息既是調節通脹的工具,也是調節收入(政治)的手段,所以央行不能決定加息,而由國務院負責是否加息。

經濟學原理學習心得 篇16

首先,感謝教育部提供這次學習機會,短短的三天的學習,不僅聆聽到了葉航老師深入淺出的總量經濟學課程教學,同時豐富了一些我國巨觀經濟調控的歷史,和總量經濟學理論發展的前沿。現將主要收穫總結如下:

一、總量經濟學的課程教學。

總量經濟學課程與個體經濟學最大的區別就是個體經濟學體系比較嚴謹和完整,而總量經濟學觀點龐雜,學派林立,爭論較大。如何準確把握這些觀點的分歧,向學生們呈現學派之間的差異很是關鍵。葉航老師主要介紹了索羅模型和哈羅德-多瑪模型關於經濟收斂性問題的分歧,在分歧點介紹和明晰的過程中,不僅促使自己深入思考這些模型的出發點和假設前提,而且還啟發學生進行深入思考和比較,培養學生們求異思維。

此外,總量經濟學與現實經濟現實聯繫比較密切,如何運用這些理論來剖析現實經濟運行,也是課堂教學的很重要的一個環節。平時我們學校經濟系教研室老師也很注重這一點,關注現實發生的事情,講述學生身邊發生的事情,一方面能夠提高學生學習總量經濟學的興趣,另一方面能夠促使學生從書本知識走出來,將書讀薄,將書讀活。以葉航老師在串講《我國巨觀調控30年》為例,葉航老師以前後20xx年來對比分析了我國30年巨觀調控的歷史演進,堅信了總量經濟學必須有微觀基礎,不同的微觀基礎—--居民偏好和企業約束---將成為巨觀經濟調控手段和抓手。

關於教學課件方面,葉航老師也給了很好的啟示。以介紹菲利普斯曲線為例,結合弗里德曼的鉛筆商的故事,配合課件動畫效果,絕妙的展示了貨幣主義學派的通脹現象歸根結底就是貨幣發行的這一觀點。

二、巨觀經濟方面的研究體會

在課堂上,葉航老師在串講《我國巨觀調控30年》過程中,體會到葉老師對經濟運行把握的獨到之處。將GDP和CPI波動曲線放在一起,看到許多有趣的現象。第一是GDP和CPI高度相關,還沒有出現西方國家的滯漲現象,並根據GDP波動將趨於收斂而CPI波動趨於發散的現象,大膽提出了滯漲是一國發展到一定時期的產物的假設。這是值得我們思考和實證研究的命題。

其次,葉航老師還指出了“利用計算仿真方法來研究巨觀經濟”將是未來研究的方向,並且展示了自己研究的成果,深有啟發。

三、同行討論

在本次學習過程中,很榮幸結識來自不同學校的同行老師,並在課餘飯後與之探討相關問題,不僅收穫了友誼,還收穫了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