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改與學校德育創新研討會學習總結

其次,以德育工作為抓手,實施全員德育,促進自管自育,重視生活德育,開展校本德育,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進而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從而促進教學質量的全面提升。

細節決定成敗。僅有宏偉藍圖只不過是紙上談兵,要想實現目標還要有詳細的落實方案,在對學校的歷史和現狀進行認真分析和論證的基礎上,結合素質教育和新課程改革的實際需要,陳經綸中學一方面從改革和創新學校管理體制和機制入手,全面激活學校內部各種要素,大力提高學校管理效能,積極推進素質教育,努力實現學校的穩步快速發展。另一方面狠抓德育工作,把德育工作擺在了學校工作的首要位置,XX年,任命教育管理經驗豐富、理論水平高、年富力強的朱洪秋擔任德育副校長,開始全面創設具有本校特色的德育體系。大致如下:

1、全員德育。陳經綸中學全員德育的理念是:“學校無小事,事事皆教育;學校無閒人,人人皆育人;學校無空白,處處有人管。”認為這是全員德育的根本要求,將全員德育作為促進學校良好校風形成和提高學校辦學質量的重要保證。

為了讓德育成為大家的事,陳經綸中學對學校各類人員的德育職能進行了細分,總結為:學科老師是德育工作的主體力量,要做到我教我管我負責,對自己課堂出現的不良現象熟視無睹或者直接交給班主任,是一種不負責任甚至是無能的表現;班主任是德育工作的骨幹力量;後勤人員是德育工作的重要力量;行政人員是德育工作的管理力量;社區員工是德育工作的補充力量。學校各類人員見到學生中間的不良現象都要主動去管,至少要做到去提醒學生,管不了不要緊,可以向專職的德育工作人員匯報,如果自己不主動去管,反而說風涼話,對學校德育工作說三道四,這也一種不負責任的表現,說嚴重一點就是自己的道德有問題。

為了保證全員德育工作的順利進行,就有必要樹立各類德育人員如後勤人員、任課老師、行政人員乃至社區監督員的權威,這就需要德育負責人在各種集會上製造輿論,反覆對學生強調,你可以不聽校長的話,不聽政教主任的話,不聽班主任的話,(實際上學生不敢不聽)但不能不聽後勤人員、任課老師等人員的話。通過大造輿論,讓違紀學生迫於輿論氛圍的壓力而自覺的改正。

2、自管自育。華東師大特級教師肖家芸曾說過,“學生教育管理中,重盯輕導,重管輕育,重育分輕育人,德育成為看管盯,偏離了教育的真諦,自我教育才是教育的最高境界。”陳經綸中學以“八好班集體”建設為載體,建立了學生自我管理、自主發展的有效平台和機制,該系統由學校、年級、班級三級學生自治管理體系為骨架,通過全員德育落實反饋激勵,完成學校的巨觀、中觀和微觀管理,實現學校的有序、和諧、穩定,推動“規範、和諧和學習型”班集體的形成。

“八好班集體”是自我管理自主發展教育系統有效運轉的載體和抓手。學校從“學生出勤好、儀容儀表好、師生和諧好、公物維護好、教室整潔好、參加活動好、行為習慣好、課堂秩序好”8個方面提出了班集體建設的考核內容和考核標準,使班集體建設有了目標、方向、標準和抓手,充分發揮了“集體”的教育功能,實現了在集體中,利用集體,進行集體教育。

陳經綸中學的三級學生自治管理體系又叫“部委制”,班委由15個職能細分的班委成員組成,與此相對應,學生會由15個部組成,成員除了幾個專職學生會部長之外,還包括相對應的各班班委成員,各個部委根據職能不同相應歸屬學校各個處室領導,德育處(即政教處)對各個處室(部委)給予支撐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