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明義事跡簡介——新時期的道德模範

有人問:老郭,你這么做,圖什麼?

“圖什麼?在黨旗下宣誓的那一刻起,我就選定了自己的人生道路,要實踐對黨的誓言,就像父母撫養子女、兒女孝敬老人一樣,是天經地義的事。”這是郭明義的回答。

一條紅紗巾,一枚28元的戒指,見證聖潔。共產黨員就應是道德表率

2010年9月2日下午,郭明義到瀋陽給一個病重的女孩捐獻了血小板。返回鞍山的路上,手機響了。

“嗯,獻完了,沒啥事……晚上給我做啥好吃的?……紅燒排骨?好!我一定回家吃飯。”

不少人認為,鑽石、珠寶象徵愛情;但郭明義認為,相互忠貞,始終不渝,比鑽石、珠寶更聖潔。結婚24年,郭明義只給妻子孫秀英買過兩件禮物:一條紅紗巾和一枚價值28元的戒指。

去年,組織上安排郭明義外出療養。以前多次機會他都放棄了,“我身體好,讓身體不好的同志去療養吧!”這一次,到革命聖地井岡山,他欣然前往。行前,孫秀英給他兜里塞了1000元錢。一路上,郭明義沒捨得花一分,盤算著又可以接濟幾名學生。在一家紀念品商店,一枚樣式別致的戒指吸引了他,一打聽只要28元,咬牙買下了這唯一的禮品。

出人意料的是,孫秀英卻很滿足。這枚28元的“戒指”,孫秀英上班、幹活都不捨得戴,等郭明義下班回家,才戴上“給他看”。

“他不著家,我們幾乎沒在一起休過一個完整的周末,家務活也指不上他。”說起郭明義,妻子好像很矛盾,“實際上,老郭很顧家,心裡總惦記著我和女兒。”

孫秀英在鞍山第四醫院工作。從家到醫院,要坐半個多小時公車。郭明義沒有送過妻子上班,但每天孫秀英坐進辦公室,總能接到郭明義打來的電話,“到了嗎?”“到了!”沒有卿卿我我的纏綿,簡單的問話,飽含著一個負責任的丈夫對妻子的款款深情。

這些年,妻子也始終默默地支持著郭明義。

已經年過半百,孫秀英還時常翻看戀愛時郭明義寫的情書。每當此時,郭明義就故意逗她:“過去的事,不要老去想啦!燒了吧!”“不,堅決不!愛,是不會被忘記的!”妻子眼裡放射出幸福的光芒。

打開一個精緻小盒,孫秀英取出珍藏許久的一張特殊“欠條”:“郭明義欠孫秀英同志1200元,2010年7月之前還清。”郭明義的工資卡一直由妻子保管。每個月妻子都會給他一定的零花錢。這些零花錢,老郭幾乎沒有為自己花過一分,全都用到希望工程捐款、救助困難家庭上了;需要大的款項,就得臨時向老婆“申請”借款。

孫秀英記不清郭明義“借”過多少回,但記得他一次也沒有還過。

郭明義把家裡的錢都“折騰”出去救助失學兒童,妻子一開始也不理解。郭明義就把一些失學孩子的資料帶回家,孫秀英看著看著,眼淚在眼眶裡打轉轉。從那以後,不管花多少錢捐助孩子,孫秀英再也沒反對過。她堅信,丈夫做的都是好事,丈夫是天下最好的人。

郭明義的女兒瑞雪,聰明、漂亮、懂事。

從孩子上學起,每天晚上家裡那張小書桌,父女倆一邊坐一個。女兒做作業,爸爸看書,還不時交流體會,就像一對親密的“學友”。對女兒的教育、鼓勵,都在無聲的示範中。

XX年,女兒到南京上大學。在給父親的信中寫道:“現在不開家長會了,我還是希望你來開我的家長會;我喜歡你給我寫的紙條,雖然每次都是一樣的內容: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現在女兒已讀大四,各方面都很出色,還是院學生會幹部。像父親那樣做人、做事,已經成為女兒的追求。

世間百善,始於孝心。

郭明義說,一個不愛家人的人,就不會愛社會;一個不孝敬父母的人,就不會忠於國家。

郭明義的父親已經去世6年,可父親一句話,卻讓他記了一輩子。

那是童年時期的一個夜晚,郭明義坐在燈下溫習已落下一周的課程。父親靜靜地走到身旁,說:“兒啊,爸爸這輩子苦就苦在沒有文化上。你要多掌握一些知識,為老爸爭一口氣。”

自此,“為父親爭口氣”這句話伴隨著郭明義走過了40多年,成為工作、學習最原始的動力。

只有國中畢業的郭明義,以常人難以想像的毅力,“啃”下了成人聯考全部課程,獲得了本科學歷,還成為礦山的專業英語翻譯;1984年4月,參加全國統一錄用幹部考試,順利通過;1991年2月,他又通過了國家統計員考試獲得任職資格……

在郭明義的記憶里,從來沒有過家庭的煩惱,有的只是理解、支持和甜蜜。

“德不孤,必有鄰。”5800名礦山志願者,高揚起“郭明義愛心團隊”大旗

XX年12月,不幸先後降臨到兩個普通礦工的家庭:張國斌13歲的女兒患了白血病;劉孝強15歲的兒子,患了重度再生障礙性貧血症。

聽說張國斌的女兒病了,郭明義立即趕到醫院掏出身上僅有的100元錢。為幫助解決高昂的治療費用,郭明義在全礦發起了愛心捐款活動。很快湊齊3萬多元,郭明義又捐了700元。

為救助劉孝強的孩子,郭明義甚至“托人”違規把自己醫療賬戶上的3000多元錢取了出來。

為了救孩子,郭明義還走進鞍山廣播電台直播間,呼籲社會各界獻愛心。12月27日,在郭明義的倡導下,400多名工友和社會愛心人士,採集了血液樣本,成為捐獻造血幹細胞志願者。

張國斌的女兒從死神手上掙扎出來;而劉孝強的兒子因為找不到合適的配型,不幸離開了。

這深深地刺痛了郭明義。經常獻血的郭明義深知,要根治白血病,最好的辦法就是移植造血幹細胞。他寫了一封感人肺腑的倡議書,走遍齊大山礦機關科室和70多個班組,聲情並茂地朗誦,呼籲大家捐獻造血幹細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