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夢想發聲”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策劃書

一、活動主題

“為夢想發聲”赴湖南衡陽殘疾兒童受教育情況調研及特殊支教暑期實踐活動

二、概況

近XX年來,我國學者和社會大眾對於殘障人士這一特殊群體給予了諸多關注,政府在殘疾人生活保障方面的工作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殘疾人福利機制越發完善。但是,殘疾人教育始終是一個有待解決的社會問題,每年都有很多適齡的殘疾孩子不能正常入學,這也導致殘疾人文化素質普遍偏低。由於我國特殊教育基礎薄弱,總體發展水平還不高,特別是特殊教育辦學條件差、質量低,遠不能滿足廣大殘疾兒童少年接受教育的需求。(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關於印發《“xx”期間中西部地區特殊教育學校建設規劃(XX-XX年)》的通知)60%以上的特殊教育學校是村鎮上私人建立的,教師資源緊缺,因此,對殘疾兒童受教育狀況的調研以及特殊教育支教等形式的幫助對特殊教育的發展與完善也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們希望通過我們的付出,

三、背景介紹

目前我國殘障兒童特殊學校的數量明顯不足,仍有大量適齡殘障兒童處於失學狀態。XX年中國殘聯的一項實名調查也顯示,適學殘障兒童中,有近12萬人沒有入學,而且這些孩子的殘障程度比較嚴重,且大多集中在西部地區。(北京師範大學教授王雁)根據中國殘聯公布的數據,我國0~14歲的殘障兒童有817.5萬人,約占全國殘疾人總數的15.8%。在這些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不僅要面對身體上的不便,到了適學年齡,許多人還無法正常入學。

全國特別是中西部地區,由於歷史和經濟條件制約,現有特殊教育學校存在較多問題。一是目前60%以上的特殊教育學校設在縣鎮或農村,校舍建設標準較低,存在較多安全隱患;二是現有特殊教育學校多數是由原普通中國小校改造的,在使用功能及設施上不能滿足殘疾兒童少年心理、生理及行為特徵的特殊要求;三是特殊教育學校辦學成本較高,部分專用教學儀器設備價格昂貴,必備的教學康復訓練設施配置困難,現代信息技術教育設施設備嚴重缺乏,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正常的教育教學、生活以及康復訓練活動。

根據中西部部分省份特殊教育學校實地調研情況和教育事業統計數據分析測算,70%左右的學校需要進行校舍建設和配置必備教學、康復訓練設施,其中中西部約680所左右。

由上述《“xx”特殊教育學校規劃》所述,中國特殊教育的問題主要是教學與復健資源不足。但是,殘疾兒童面對的問題不僅有這些,殘疾兒童在成長過程中接收到一些負面的評論或對自我狀況的錯誤認識,容易讓他們產生自卑的情結,牴觸社交,偏於內向甚至自閉,這對將來他們走上社會有很大影響。

一方面,我們支隊希望能夠通過心理輔導、藝術教育、社交活動、勵志講座等形式使殘疾孩子打開心扉,積極面對困難,熱愛生活,熱愛學習,樹立並勇於追求自己的夢想。

另一方面,支隊也希望通過社會募捐、整合資源等形式來獲取孩子們急需的盲文課本、助聽設備、復健器械等,切實改善殘障孩子的教育狀況。

四、可行性分析

1.行前諮詢輔導

出行之前,我們會聯繫心理諮詢中心的老師進行專門的兒童心理方面的輔導,保證隊員們在與殘障孩子交流期間做到能力和知識都專業,避免傷害到殘障孩子們敏感的內心。

2.支教經驗

和支教團隊有一定的經驗交流,有歷屆學姐學長關於當地聯繫、活動流程、可能遇到的困難等方面的相關建議。

3.技術支持

有相關同學會攝影和視頻剪輯技術,可以保證紀錄片與後期宣傳片的正常製作。

五、創新性

1.特殊的支教對象:殘疾的孩子。

面對特殊群體的支教,因為對能力的質疑而經常被忽略。我們希望通過我們前期的努力,接受這個挑戰,為這一特殊群體帶去溫暖和希望,帶領他們感受藝術、感受社會,培養健全的人格,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2.特殊的支教形式:關注心理與社交。

由於殘疾孩子的心理往往有一定的自卑情結與社交障礙,我們希望通過勵志教育與開展合適的社會活動來增強孩子們的自信,讓他們更好地成長。

3.特殊的支教總結:總結特殊支教的經驗模式。

通過多次持續的特殊支教的總結與思考,探索出一條適合的特殊支教的前期培訓與準備、中期支教流程執行、後期支教總結與特教支教體系的完善的大學生特殊支教的經驗道路。

六、初步方案

1、短期時間安排策劃

7.24各位同學從各自所在地出發,並於7.25早8:00前到達福建漳浦縣特殊教育學校。

7.25~7.28進行文化教育(讀書活動),社會活動,藝術教育(摺紙,軟陶),勵志教育(播放紀錄片,勵志講座)等支教內容。

7.29進行與敬老院的聯誼,讓孩子們送給爺爺奶奶們自己製作的小工藝品,準備匯演。

7.30~7.31部分同學留校支教,部分同學進行家訪,了解殘疾兒童的家庭狀況,並給以適當幫助。

8.1組織小型的文藝匯演,讓孩子們展示自己;組織一些合適的小遊戲。

8.2返程

2、長期方案

由於支教的最終目的是總結出一個適合大學生短期特殊支教的“行前培訓-支教流程-返程總結”的特殊支教模式,這需要長期的經驗累積與新方式的探索,所以項目的長期化對於我們而言,幾乎是必要、不可缺少的。

我們希望通過2-3年間三次左右的特殊支教暑期實踐開展,了解中國特殊教育的概況,總結出大學生支教的可行模式。

在接下來的幾年內,希望支教隊伍可以具有一定的專業性、品牌性,進而能夠進一步獲取校內外公益資源,更切實地幫助到當地的殘障兒童。

七、預期成果與社會貢獻

1.宣傳展示:

視頻記錄支教過程,並在後期剪輯製作一份較完整的紀錄片,用於宣傳,呼籲更多人關注這些特殊的孩子。此外,還希望藉助媒體的力量,通過支教成員撰寫新聞稿並發表的方式,擴大特殊支教的影響力。

2.支教報告:

總結撰寫一份支教報告,介紹我們所接觸到的特殊教育現狀,我們特殊支教的經驗,遇到的已解決的問題、有待解決的問題,供日後特教人員參考。

3.探索方式:

通過特殊支教的反覆總結與思考,探索出一條適合的特殊支教的前期培訓與準備、中期支教流程執行、後期支教總結與特教支教體系的完善的大學生特殊支教的經驗道路。

4.切實影響:

通過積極聯繫部分企業與公益組織,尋求特殊支教項目的長期合作,為孩子們送去盲文書籍、復健設施等特殊教育的基礎教學設備,給孩子們提供切實有效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