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四年級語文學科質量調研檢測分析報告

屯溪區參加市四年級語文質量調研檢測的學生是1788人,平均分為66.9,及格率為75.6,優秀率為18.3。平均分偏低。其原因之一是學生整體的語文基本功有待提高;其二是全區統一閱卷,嚴格執行統一的評分標準,較真實地反映出學生的語文程度。這樣,不僅達到了此次的檢測目的,還規範了語文閱卷工作的要求,對今後語文閱卷工作的規範化有一定借鑑作用。為此,有必要從如下幾個方面作一分析和小結。

一、卷面試題分析

從總體看,本次全市國小四年級學科質量調研語文試卷的命題方向比較明確,能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工具性與人文性的有機融合,注重命題的科學性與合理性,既檢測了學生對雙基知識的掌握情況,又考查了學生運用所學知識靈活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刪繁就簡,回歸本位,讓考試較好地發揮了評價所具有的促進學生髮展的本質能。

1、關注人文性,注重語文學科人文性與工具性的有機融合。

在本次檢測試卷的卷首,設計了一段情感韻味濃厚,能激勵學生個性發展的“溫馨提示”,另外在第四、五、七、八、九等題的要求中,也注重以富有激勵性的話語給學生飽含情感的人文關懷,這樣既能消除學生考試時的緊張情緒與焦慮心境,還能使他們充滿躍躍欲試的樂觀心理。另外,在第六大題中,儘管是對課文內容的檢測,但充滿人文性的命題方式既打破了此類命題常有的枯燥性,又能很好地現學生對文本的真正理解和多元解讀。

2、關注工具性,靈活處理傳統語文觀與新課程語文觀的矛盾。

從學生答題的狀態及反饋的成績來看,本次試卷關注全體學生學業基礎水平的檢測,難易程度適中,命題簡單明了、類型多樣,從拼讀檢測、字詞辨析到詞句訓練及仿寫表達等,體現了“雙基”的要求,較之課改初期一味追求趣味性與創新性的命題理念多了幾分沉穩與回歸。本著揚棄的態度,這次命題淡化了考試甄別與拔高的功能,突顯了檢測的意圖,同時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傳統語文觀與新課程語文觀的矛盾衝突。但單項測試的基礎題比例偏多,綜合運用題型較少,學生課外閱讀積累的量與質未能通過個別有效的題目來體現,因而好、中、差之間的差距沒法拉開。另外,引導學生進行語言的積累和運用缺乏一定的語言環境。特別典型的是要求學生用“心悅誠服”造句。這個詞的運用一定要有語境。閱讀片段因為節選的內容較較少,這個詞在節選內容缺乏語境。因此學生用這個造出的句子幾乎都是一個模式,意思表達不完整,且缺乏一定的意義。

3、關注開放性,注重閱讀檢測及與其他學科的積極配合 。

今年的試題有一個亮點:加大了閱讀檢測的容量,突出了閱讀訓練的綜合性。其中,第七題“生活中的語文”的命題內容富有時代感,以綠色及環境保護為材料,站在“大語文”的高度引導學生要開闊視野學語文,面向社會學語文,面向生活學語文。第九大題課外閱讀題命題富有時代感,以舉國上下皆很關注的“汶川”地震中的感人故事為題材,注重學科知識的滲透,把對語文知識的檢測放置在豐富現實的生活情境中,讓命題煥發了時代的氣息。且既考查學生在短時間內讀懂資料的能力,又能從學生的表達中看出邏輯思維能力及語言組織能力的好壞與否。作文命題為“感動”,雖然所有的學生都有話可寫,但因為各類新聞媒體對汶川的密集報導,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學生的思維,這類文章題材太過集中,而“感動”的話題又太大。作為四年級的學生難以從深層次提煉中心,致使大部分這類文章“文過白,情太淺”。另外,由於學生選擇的有關汶川地震的題材都是從電視、網路、報紙上看到的,聽到的,因為缺乏實在的感受,習作的表達僅停留在簡單的敘述上,缺乏生動、細緻的描寫,雖有感卻難以動心。因而作文得高分的不多。當然,這與教師的指導、學生思路的狹窄也不無關係。

4、關注整體性,注重辨析能力的培養。

試卷的第一—六大題是標準化試題,綜合性較強,從辨析錯別字、詞義、按要求寫成語、組句等基礎知識點入手考查學生字、詞、句的綜合運用能力及辨析能力。落筆雖簡單卻要經過一番思考,對於基礎教差的學生來說還是有一定難度的。第七題的出題意圖明顯與傳統閱讀題型不同,加大了難度,要求學生既有較強的閱讀分析、辨析能力,還要求學生具備關注生活,關注環境的能力。從卷面反饋看,部分學生還是在此題上栽了個“跟斗”。

從卷面情況看,大部分學生基礎知識掌握較紮實,語言表達能力較強,取得成績較好。但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如同音字的辨析有誤,不能正確理解與審題,閱讀理解的片面性等。這些問題有待於教師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努力改進。

二、閱卷操作小結

語文試題的批閱歷來是尺度最難把握、水分最多、問題最多的。由於屯溪區期末考試閱卷工作是以城區各校和各鄉鎮為單位組織進行的,雖然有統一的評分參考,但由於各種原因,在具體的操作中,執行標準有差異。這不僅影響教育教學的評價,也直接影響到平時的教學。為此,根據目前教育改革力求科學、紮實穩步推進的趨勢,結合聯考語文試卷的新要求,細化評分標準,使之便於操作;規範閱卷要求,使之教學評價更趨於合理。這對今後教育教學有積極的導向作用。在閱卷中,我們力求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