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稚園見習兩周工作總結

兩周的教育見習已經結束,在這兩周的時間裡,我學到了很多,也體會到了很多。

在和孩子的交往方面,我發現和他們在一起,我感到輕鬆、隨意、純粹,因為他們的心靈是天真單一、剔透淨明的。我記得第一天進大(1)班的時候,小朋友們都很驚訝的看著我。一個叫吳永繼的小朋友問我:“你來乾什麼?”我回答說:“我來這裡學習呀!”旁邊的一個小朋友非常驚訝的看著我說:“你已經是大人了,就不用去學校了。大人都不用去學校的,我爸爸媽媽就都不用去學校了。”然後我就問她:“那你為什麼要上學呀?”那個小朋友說:“小孩本來就要上學的。我長大了,也就不用上學了。”看著她那說話一本正經的樣子,我忍不住笑了起來。他們覺得他們現在所做的事情都是理所應當的,沒有什麼東西可以干擾到他們,比如上學,他們把上學看成是一種任務,他們一定要完成的。還有些東西他們認為現在他們做了,以後就不用做了。後來,我問了吳永繼小朋友一個問題,我說:“長大了你想乾什麼呀?”問題剛說出口,還沒有等他來回答,其他小朋友就七嘴八舌的在那邊說起來了。一個叫葛思晗的小女孩說:“長大我想當醫生,因為醫生是好的。” 吳永繼小朋友說:“長大我想當太空人。”還有一個小朋友說:“長大我要開飛船,因為飛船好大”……小朋友的夢想好多,這也代表著他們對未來的憧憬。今天懷揣夢想的他們,明天或許會書寫新的歷史篇章。

有時候,眼神也代表著自己想說的話,而孩子似乎也是最擅長讀這種語言的了。孩子知道這種語言的全部含義:對自己的表揚、善意的提醒、默默的鼓勵、嚴肅的批評、對自己的責怪……季欣捷小朋友上課舉手積極,踴躍發言。當他回答完問題轉過頭來看我的時候,我會投以肯定的目光還會很快的翹起大拇指。那么在接下來的活動中,他會一直保持這種狀態,表現得非常的出色。朱宇傑小朋友上課不認真,有時會東張西望。當他看我的時候,我會嘟起嘴巴,神情嚴肅,眼睛朝他瞪一下,這時他會很快的在位置上坐好,認真的聽老師講課。

在遊戲方面,自主性遊戲給我很多的感觸。在自主性遊戲中,小朋友選擇自己喜歡的職業,然後扮演相應的角色。有的小朋友選擇做建築師,有的小朋友選擇做銀行工作人員,有的小朋友選擇做廚師,還有的小朋友選擇做醫生。比如做服務員的,他學著如何與他人交流,怎樣介紹才能讓顧客對店裡的東西一目了然。這也就激發了小朋友之間語言交往的積極性。這種角色扮演的遊戲,有利於小朋友適應生活,適應未來的發展。小朋友在遊戲中常常需要將視覺信息、聽覺信息以及主觀感受、願望或要求轉換成語言,那么他們的語言能力也在不斷的提高。比如遊戲“醫院”里,我看到兩個小朋友在爭吵,“病人”對“醫生”說:“我不要在你們這裡看病,你們這裡連體溫表都沒有。”“醫生”拉著“病人”說:“你不要走,我先給你看病,看完後,我們一起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好嗎?”後來我看到兩個小朋友拿了一根筷子,用彩筆在上面畫了一些刻度線,一個簡易的體溫表就做好了。在這個遊戲中,小朋友的自主性,探索性,獨立發現和解決問題能力得到了發展,遊戲本身與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自然地融為一體,這也為小朋友提供了自由探索,大膽想像的機會。小朋友們在遊戲過程中會不斷地碰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當他們面對不同的問題時,他們會進行思考,探索解決問題的各種方法,體會其中的樂趣。比如遊戲“點心師”里,我發現小朋友們因買不到自己喜歡的蛋糕而苦惱,我對點心師說:“師傅,你們這裡提供的糕點已無法滿足顧客的要求,你應該怎么辦呢?”然後我就觀察到,“點心師”拿了橡皮泥,捏了很多形狀的糕點,有草莓形狀的,有香蕉形狀的,有蘋果形狀的……還給顧客提供免費品嘗,創造能使遊戲順利開展,是遊戲發展的動力,而且還能調動小朋友的創造力。

在親職教育方面,有些家長本身有良好的素質,他們能和老師積極的溝通,共同討論教育孩子的問題。但有些家長的文化背景、傳統思想等卻給小孩子帶來消極的限制。平日裡,家長們對孩子呵護有加。孩子冷了,寧願自己在冷風中跑回家幫孩子拿衣服;孩子餓了,自己哪怕還來不及吃餓肚子,先把孩子餵飽;孩子手工做壞了,邊安慰邊親手幫忙;孩子想要玩玩具,馬不停蹄的去買,不管貴不貴。但就是因為這樣,有些家長認為只要滿足孩子的物質需要就可以了而忽略了孩子真正需要什麼。在這兩周的教育見習中,我看到,當一些小孩子把手工作品拿給爸爸媽媽看時,有些家長就表現的不屑一顧的樣子,把手工作品往包里一扔,拉著小孩子直往校門口沖,嘴巴裡面還要喋喋不休。這是我看見小孩子的眼神是那樣的迷惘,從中也不難看出,某些家長缺乏對孩子才藝的一種欣賞。現在的家長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他們一味的要求孩子要怎么樣怎么樣,自己卻從來都沒有什麼實際行動,就像英國心理學家希爾維亞.克萊爾在〈控潛論〉一書中說:“如果你自己都不準備去有所成就,你也不能期望你的孩子做什麼。”而且家長一味的把目光集中在孩子的數學學習和拼音學習上,對孩子的手工、畫畫、音樂等藝術方面的教育卻持一種忽略的態度,幼稚園裡面小孩子的展覽區也是一直處於無人問津的狀態。還有一個小女孩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她今年才只有六歲,她的爸爸媽媽卻把她送到大班學習。由於年齡的原因,小女孩的許多非智力因素方面都要比同伴稍差一籌,比如在集體活動的時候,她有時會站在一邊不知所措,不知道玩什麼;在吃飯的時候,她也要比同伴要慢一點……這些往往都使她容易養成活動的時候游離於活動之外的習慣。我覺得那些家長還是根據自己孩子的具體情況讓其接受適宜的教育,而不是一味的認為早上學的小齡孩子就聰明,聰明是由很多因素所致的,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點,超常的孩子還是少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