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意見

10、加快電子政務體系建設,推進政府上網工程的建設和運用,擴大政府網上辦公的範圍,逐步實現政府部門之間的信息互通和資源共享。(國務院辦公廳、國信辦、信息產業部、發展改革委)

(四)理順行政執法體制,規範行政執法行為。

1、研究建立權責明確、行為規範、監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執法體制。完善相關法律制度和工作機制,繼續開展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探索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推進綜合執法試點。完善行政執法機關的內部監督制約機制。(中央編辦、法制辦、財政部、監察部)

2、建立健全有關行政處罰、行政許可、行政強制等行政執法案卷評查制度,對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有關監督檢查記錄、證據材料和執法文書進行立卷歸檔。(法制辦組織有關部門)

3、建立健全行政執法主體和行政執法人員資格制度。(人事部、法制辦、中央編辦)

4、建立健全行政執法責任制,依法界定執法職責,科學設定執法崗位,規範執法程式。建立公開、公平、公正的評議考核制和執法過錯或者錯案責任追究制。探索建立行政執法績效評估、獎懲機制和辦法。(法制辦、中央編辦、監察部、人事部)

(五)探索高效、便捷和成本低廉的防範、化解社會矛盾的機制。

1、建立健全相關法律制度,開展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積極探索解決民事糾紛的新機制。完善人民調解制度,預防和化解民事糾紛。(法務部、信訪局、國土資源部、建設部、勞動保障部、法制辦)

2、完善信訪法律制度,切實解決人民民眾通過信訪舉報反映的問題,保障信訪人、舉報人的權利和人身安全。(信訪局、監察部)

(六)完善行政監督制度和機制,強化對行政行為的監督。

1、完善對規章和規範性檔案的監督制度和機制,做到有件必備、有備必審、有錯必糾。建立依法對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對規章和規範性檔案提出異議的處理機制和辦法。(法制辦)

2、認真貫徹行政複議法,完善有關行政複議程式和工作制度,加強行政複議機構的隊伍建設,提高行政複議工作人員的素質,做好行政複議工作。探索提高行政複議工作質量的新方式、新舉措。完善行政複議責任追究制度。(法制辦、監察部)

3、完善並嚴格執行行政賠償制度,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依法獲得賠償。建立健全行政補償制度。(財政部、法制辦)

4、探索建立行政賠償程式中的聽證、協商、和解制度。(法制辦、財政部)

5、建立健全上級行政機關對下級行政機關的經常性監督制度,探索層級監督的新方式,強化上級行政機關對下級行政機關的監督。(國務院辦公廳、法制辦、監察部)

6、完善相關法律制度和機制,確保專門監督機關切實履行職責,依法獨立開展專門監督,並與檢察機關密切配合,及時通報情況,形成監督合力。(審計署、監察部)

7、探索拓寬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對行政行為實施監督的渠道,完善監督機制,為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實施監督創造條件。完善民眾舉報違法行為的制度。研究建立對新聞媒體反映的問題進行調查、核實,並依法及時作出處理的工作機制。(監察部、國務院辦公廳、信訪局)

(七)提高行政機關工作人員依法行政的觀念和能力。

1、研究建立領導幹部學法制度,定期或者不定期對領導幹部進行依法行政知識培訓。探索對領導幹部任職前實行法律知識考試的制度。(人事部、法制辦、法務部)

2、研究建立行政機關工作人員學法制度,強化行政機關工作人員通用法律知識以及專門法律知識等依法行政知識的培訓。(人事部、法制辦、法務部)

3、建立和完善行政機關工作人員依法行政情況考核制度,制定具體的措施和辦法,把依法行政情況作為考核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重要內容。(人事部、法制辦)

4、採取各種形式,加強普法和法制宣傳,增強全社會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的觀念和意識,積極引導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依法維護自身權益,逐步形成與建設法治政府相適應的良好社會氛圍。(法務部、法制辦)

(八)完善措施,切實全面推進依法行政。

1、研究建立上級行政機關對下級行政機關貫徹 《綱要》情況的監督檢查制度。對貫徹落實《綱要》不力的,要嚴肅紀律,追究有關人員相應的責任。(國務院辦公廳、監察部、法制辦)

2、研究建立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定期向本級人大及其常委會和上一級人民政府,以及國務院各部門、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工作部門定期向本級人民政府報告推進依法行政情況的具體辦法。(國務院辦公廳、法制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