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大學生學生思想動態

三、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存在下降趨勢,對心理諮詢認同度不夠

近年來,隨著大學擴招和金融危機的影響,學習壓力、經濟壓力、就業壓力等多方面的壓力造成很多學生心態消極和心理不適應,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存在下降趨勢。根據調查,目前學生中心理健康狀況不容樂觀。不少大學生感到迷茫、困惑、苦悶、壓抑、煩躁、焦慮,超過六成(62.5%)的學生承認自己偶爾會出現心理方面的問題,27.7%的學生覺得在大學生活的心情壓抑、無聊;8.1%的學生認為自己心理問題比較嚴重,常常出現心理障礙。7.5%的同學感到如果畢業找不到合適的工作,自己壓力會很大,很絕望,甚至會產生輕生念頭。

學生的心理問題如果通過合適的途徑和方式進行排遣和疏導,是可以得到緩解的,調查結果反映,在生活中遇到煩心的事情,大部分的學生會找身邊的好朋友傾述(55.1%),排在第二位的是“父母”(14%),之後是輔導員(9.7%)和政治理論課教師(5.8%),還有15.4%的學生選擇誰也不找,自己排遣。

數據表明高校輔導員目前還沒有真正成為“大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沒有真正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高校的思想教育工作還需進一步深入和細緻,思想教育工作者應進一步深入學生群體之中,及時掌握和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和心理狀況,掌握方法,及時介入,正確疏導,幫助學生走出心理誤區。

另外,被問及是否需要適當的心理疏導和心理援助時,35.1%的學生認為不需要,48.6%的學生認為可有可無。僅16.3%學生明確表示很需要。這說明學生對心理諮詢認同度不夠。不少同學對做心理諮詢有誤解,有了心理問題寧願自己消化和忍受也不願意去諮詢。高校還需進一步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宣傳力度,最佳化心理健康教育環境,加強學生的自我保健教育、助人自助。

結束語

本次問卷調查結果表明,大學生的思想主流呈現積極、平穩的態勢。學生更加關注自身的發展,能夠迎難而上,樂觀、理性的面對就業與創業問題。另一方面,由於社會急劇變化,某些大學生不同程度的存在著政治信仰迷茫、價值取向扭曲、道德修養和自控能力較差、心理素質欠佳等問題。面對這些新現象、新問題,我們應始終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根據新時期大學生的特點有針對性地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出更具現實意義的對策研究,探索出新形勢下大學生思想政治的新途徑、新措施、新辦法。

數信學院調研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