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期教學工作自我總結

二、最佳化管理模式

1、抓實過程管理—備課、上課、反思;教案和各項常規檢查 。教學工作是有計畫,有目的實踐活動:為了保證教學工作的有序性,開學初每位教師根據學校學期工作的要求制定教學計畫。各教研組在集體討論的基礎上制定工作計畫,落實教研組研究課、研究主題、提優補差等內容。做到教研組有計畫,人人有進度。

為解決教學中的問題,不斷完善了集體備課制度,實行集體備課,加強教學研討,做到了定主題、定時間、定地點、定內容、定中心發言人;備課要做到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備學法;統一教學進度,統一目的要求,統一重點難點,統一作業練習,統一測試內容。

向40分鐘要質量,最佳化課堂教學:

這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學校鼓勵教師上出自己的特色,付繼新、才略和張春燕老師已經初步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課堂上,在抓好“雙基”的同時,注意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大膽質疑的能力;營造寬鬆的教學氛圍,讓學生興趣盎然地學習。部分教師的教學技能得到了較大的提高。校長、中層幹部、教研組長通過聽課,了解教師的課堂情況,與教師個人交換意見,並在教研組長會議上、行政會議上進行反饋。

落實常規檢查和質量監控工作:

本學期按計畫對學生進行質量抽測:共進行了2次口算驗收、1次計算驗收、1次套用題概念驗收、2次字詞驗收、2次閱讀驗收、1次作文驗收、2次月考,並在期末對科任學科進行了監測;檢查教案2次、評價手冊1次、作業3次、朗讀1次、書法比賽1次。

取得的點滴成績:

1、張春燕、才略、付繼新、邢玉維被評為學區學科帶頭人;甄小寶被評為學區骨幹教師。

2、付繼新獲區世紀杯評優課二等獎;

3、才略獲海淀區音樂教師基本功大賽一等獎。

4、王文苗、程海燕、張春燕分獲區級論文評比一、二等獎;

三、存在的問題和改進措施:

從整體上來看,目前最大的問題在於部分教師的授課水平偏低,從課堂上可以看出,有的班學生不會傾聽他人發言,學生想說就說,站起來說話卻不完整,反映出教師對培養學習習慣並不重視;從教師教學方面來看,部分教師對教學目標把握不準確,不了解重難點,丟了西瓜撿了芝麻;有的雖然重視了問題情境的設計,但更多的停留在表面形式上;有的教師的啟發不利,發現學生答不上來或說得不完整的,教師接過來包辦代替,總是不肯放手,讓學生動手探索的機會不多,或不夠深入,欠缺讓學生經歷學習的過程;有的忙於走教案,對於課堂生成重視不足;有的課效率低下,缺乏興趣,一堂課下來只解決了幾個問題,寶貴的時間都用在了組織紀律上了。

在教學管理的過程中,認識到“量化”的重要性,但有時並不及時,甚至有所疏漏;每次的教學常規檢查之後,雖有量化,但有時缺少集體和一對一的反饋,影響了改進的效果;有時教師在工作中出現問題,不一定是態度問題,而是的確不知道應該如何做才好,反映出教學幹部缺少對教師的指導;教學幹部兼任主科教學,雖有利於專業發展,但把主要精力投入的教學上,忽略了教學的管理工作。

改進的措施:第一要務就是要繼續深入開展“四個有效”地教學研究,重點學習課程標準,運用好教材梳理的寶貴資料,把握重難點;把主要精力放在課堂教學上,認真鑽研教材,準確把握教學目標,精心創設問題情境,充分讓學生經歷學習的過程,努力提高課堂效率;繼續開展師帶徒的活動,幫助較弱的教師儘快地成長起來;重視常態課教學,多聽跟蹤課;開展有效地教研活動,實施有效地教學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