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齊書》卷四十一 列傳第三十三



長子信,機悟有風神,微涉書傳。武平末,開府儀同三司、武衛將軍,於勛貴子弟之中,稱其識鑒。於并州降周軍,授上開府、軍正大夫。隋開皇中,卒於洮州刺史。

少子宿達,武平末太子齋帥,有才藻檢行。開皇中,通事舍人。丁母憂,起復,將赴京,辭靈慟哭而絕,久而獲蘇,不能下食,三日致死。

鮮于世榮,漁陽人也。父寶業,懷朔鎮將,武平初,贈儀同三司、祠部尚書、朔州刺史。世榮少而沉敏,有器乾。興和二年,為高祖親信副都督,稍遷平西將軍、賜爵石門縣子。後頻從顯祖討茹茹,破稽胡。又從高岳平郢州,除持節、河州刺史,食朝歌縣乾。尋為肅宗丞相府諮議參軍。皇建中,除儀同三司、武衛將軍。天統二年,加開府,又除鄭州刺史。武平中,以平信州賊,除領軍將軍,轉食上黨郡乾。從平高思好,封義陽王。七年,後主幸晉陽,令世榮以本官判尚書右僕射事,貳北平王北宮留後。尋有敕令與吏部尚書袁聿修在尚書省檢試舉人。為乘馬至雲龍門外入省北門,為憲司舉奏免官。後主圍平陽,除世榮領軍將軍。周師將入鄴,除領軍大將軍、太子太傅,於城西拒戰,敗被擒,為周武所殺。世榮雖武人無文藝,以朝危政亂,每竊嘆之。見徵稅無厭,賜與過度,發言嘆惜。子子貞,武平末假儀同三司。

綦連猛,字武兒,代人也。其先姬姓,六國末,避亂出塞,保祁連山,因以山為姓,北人語訛,故曰綦連氏。父元成,燕郡太守。猛少有志氣,便習弓馬。永安三年,爾朱榮征為親信。至洛陽,榮被害,即從爾朱世隆出奔建州,仍從爾朱兆入洛。其年,又從兆討紇豆陵步藩,補都督。普泰元年,加征虜將軍、中散大夫。猛父母兄弟皆在山東,爾朱京纏欲投高祖,謂猛曰:"王以爾父兄皆在山東,每懷不信,爾若不走,今夜必當殺爾,可走去。"猛以素蒙兆恩,拒而不從。京纏曰:"我今亦欲去,爾從我不?"猛又不從。京纏乃舉槊曰:"爾不從,我必刺爾。"猛乃從之。去城五十餘里,即背京纏復歸爾朱。及兆敗,乃歸高祖。高祖問曰:"爾朱京纏將爾投我,爾中路背去何也?"猛乃具陳服事之理,不可貳心。高祖曰:"爾莫懼,服事人法須如此。"遂補都督。

步落稽等起逆,在覆釜山,使猛討之,大捷,特被賞齎。元象元年,從高祖向河陽,與周文帝戰於邙山。二年,除平東將軍、中散大夫。其年,又轉中外府帳內都督,賞邙山之功,封廣興縣開國君。

五年,梁使來聘,雲有武藝,求訪北人,欲與相角。世宗遣猛就館接之,雙帶兩鞬,左右馳射。兼共試力,挽強,梁人引弓兩張,力皆三石,猛遂並取四張,疊而挽之,過度。梁人嗟服之。

其年,除撫軍將軍,別封石城縣開國子,食肆州平寇縣乾。天保元年,除都督、東秦州刺史,別封雍州京兆郡覆城縣開國男。從顯祖討契丹,大獲戶口。又隨斛律敦北征茹茹,敦令猛輕將百騎深入覘候。還至白道,與軍相會,因此追躡,遂大破之。賚帛三百段。七年,除武衛將軍、儀同三司。九年,轉武衛大將軍。乾明初,加車騎大將軍。皇建元年,封石城郡開國伯,尋進爵為君。二年,除領左右大將軍,從肅宗討奚賊,大捷,獲馬二千匹,牛羊三萬頭。河清二年,加開府。突厥侵逼晉陽,敕猛將三百騎覘賊遠近。行至城北十五里,遇賊前鋒,以敵眾多,遂漸退避。賊中有一驍將,超出來斗。猛遙見之,即亦挺身獨出,與其相對。俯仰之間,刺賊落馬,因即斬之。三年,別封武安縣開國君,加驃騎大將軍。天統元年,遷右衛大將軍,乃奉世祖敕,恆令在嗣主左右,兼知內外機要之事。三年,除中領軍。四年,轉領軍將軍,別封義寧縣開國君。五年,除並省尚書左僕射,餘如故。除並省尚書令、領軍大將軍,封山陽王。

猛自和士開死後,漸預朝政,疑議與奪,鹹亦咨稟。趙彥深以猛武將之中頗疾奸佞,言議時有可采,故引知機事。祖珽既出彥深,以猛為趙之黨與,乃除光州刺史。已發至牛蘭,忽有人告和士開被害日猛亦知情,遂被追止。還,入內禁留,簿錄家口。尋見釋,削王爵,止以開府赴州。在任寬惠清慎,吏民稱之。淮陰王阿那肱與猛有舊,每欲攜引之,曾有敕征詣闕,似欲委寄。韓長鸞等沮難,復除膠州刺史。尋征還,令在南兗防捍。後主平陽敗還,又征赴鄴,除大將軍。齊亡入周,尋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