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齊書》卷四十一 列傳第三十三



武平三年,遣永業取斛律豐洛,因以為北道行台僕射、幽州刺史。尋征為領軍將軍。河洛民庶,多思永業,朝廷又以疆埸不安,除永業河陽道行台僕射、洛州刺史。周武帝親攻金墉,永業出兵御之。問曰:"是何達官,作何行動?"周人曰:"至尊自來,主人何不出看客。"永業曰:"客行忽速,是故不出。"乃通夜辦馬槽二千。周人聞之,以為大軍將至,乃解圍去。永業進位開府,封臨川王。有甲士三萬,初聞晉州敗,請出兵北討,奏寢不報,永業慨憤。又聞并州亦陷,為周將常山公所逼,乃使其子須達告降於周。周武授永業上柱國。宣政末,出為襄州總管。大象二年,為行軍總管崔彥睦所殺。

傅伏,太安人也。父元興,儀同、北蔚州刺史。伏少從戎,以戰功稍至開府、永橋領民大都督。周帝前攻河陰,伏自橋夜渡,入守中氵單城。南城陷,被圍二旬不下。救兵至,周師還,伏謂行台乞伏貴和曰:"賊已疲弊,願得精騎二千追擊之,可捷也。"貴和弗許。武平六年,除東雍州刺史。會周兵來逼,伏出戰,卻之。周克晉州,執獲行台尉相貴,以之招伏,伏不從。後主親救晉州,以伏為行台右僕射。周軍來掠,伏擊走之。周克并州,遣韋孝寬與其子世寬來招伏曰:"并州已平,故遣公兒來報,便宜急下。"授上大將軍、武鄉郡開國公,即給告身,以金馬瑙二酒鍾為信。伏不受,謂孝寬曰:"事君有死無貳,此兒為臣不能竭忠,為子不能盡孝,人所仇疾,願即斬之,以號令天下。"

周帝自鄴還至晉州,遣高阿那肱等百餘人臨汾召伏。伏出軍隔水相見,問至尊今在何處。阿那肱曰:"已被捉獲,別路入關。"伏仰天大哭,率眾入城,於聽事前北面哀號良久,然後降。周帝見之曰:"何不早下?"伏流涕而對曰:"臣三世蒙齊家衣食,被任如此,革命不能自死,羞見天地。"周帝親執其手曰:"為臣當若此。朕平齊國,唯見公一人。"乃自食一羊肋,以骨賜伏,曰:"骨親肉疏,所以相付。"遂別引之與同食,令於侍伯邑宿衛,授上儀同,敕之曰:"若即與公高官,恐歸投者心動,努力好行,無慮不富貴。"又問前救河陰得何官職。伏曰:"蒙一轉,授特進,永昌郡開國公。"周帝謂後主曰:"朕前三年教習兵馬,決意往取河陰,正為傅伏能守,城不可動,是以收軍而退。公當時賞授何其薄也。"賜伏金酒卮。後以為岷州刺史,尋卒。

齊軍晉州敗後,兵將罕有全節者。其殺身成仁者,有儀同叱乾苟生,鎮南兗州,周帝破鄴,赦書至,苟生自縊死。

又有開府、中侍中宦者田敬宣,本字鵬,蠻人也。年十四五,便好讀書。既為閽寺,伺隙便周章詢請,每至文林館,氣喘汗流,問書之外,不暇他語。及視古人節義事,未嘗不感激沉吟。顏之推重其勤學,甚加開獎,後遂通顯。後主之奔青州,遣其西出,參伺動靜,為周軍所獲。問齊主何在,紿雲已去。毆捶服之,每折一支,辭色愈厲,竟斷四體而卒。

又有雷顯和,晉州敗後,為建州道行台左僕射。周帝使其子招焉,顯和禁其子而不受。聞鄴城敗,乃降。

後主失并州,使開府紇奚永安告急於突厥他缽略可汗。及聞齊滅,他缽處永安於吐谷渾使下。永安抗言曰:"本國既敗,永安豈惜賤命!欲閉氣自絕,恐天下不知大齊有死節臣,唯乞一刀,以顯示遠近。"他缽嘉其壯烈,贈馬七十匹而歸。

高保寧,代人也,不知其所從來。武平末,為營州刺史,鎮黃龍,夷夏重其威信。周師將至鄴,幽州行台潘子晃下黃龍兵,保寧率驍銳並契丹、靺羯萬餘騎將赴救。至北平,知子晃已發薊,又聞鄴都不守,便歸營。周帝遣使招慰,不受敕書。范陽王紹義在突厥中,上表勸進,范陽署保寧為丞相。及盧昌期據范陽城起兵,保寧引紹義集夷夏兵數萬騎來救之。至潞河,知周將宇文神舉已屠范陽,還據黃龍,竟不臣周。

史臣曰:皮景和等爰自霸基,策名戎幕,間關夷險,迄於末運,位高任重,鹹遂本誠,亦各遇其時也。傅伏之徒,俱表忠節,不然則丹青簡冊安可貴乎?

贊曰:唯此諸將,榮名是保,不愆不忘,以斯終老。傅子之輩,逢茲不造,未遇烈風,誰知勁草。

《北齊書》 唐·李百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