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史》卷五十三 列傳第四十一



侯景反,命紹宗為東南道行台,加開府,改封燕郡公,又與大都督高岳禽梁貞陽侯蕭明於寒山。回軍討侯景於渦陽。時景軍甚盛,初聞韓軌往討之,曰:"啖豬腸小兒。"聞高岳往,曰:"此兵精人凡爾。"諸將被輕。及聞紹宗至,扣鞍曰:"誰教鮮卑小兒解遣紹宗來?若然,高王未死邪?"及與景戰,諸將頻敗,無肯先者。紹宗麾兵徑進,諸將從之,因大捷。

西魏遣王思政據潁川,又以紹宗為南道行台,與太尉高岳、儀同劉豐圍擊之,堰洧水灌城。時紹宗數有凶夢,每惡之,私謂左右曰:"吾自數年已還,恆有蒜髮,昨來忽盡。蒜者算也,其算盡乎!"未幾,與劉豐臨堰,見北有塵氣,乃入艦同坐。暴風從東北來,纜斷飄艦,徑向敵城。紹宗自度不免,遂投水卒。三軍將士,莫不悲惋,朝廷嗟傷焉。贈太尉,謚曰景惠。

長子士肅,以謀反伏法。朝廷以紹宗功,罪止士肅身。皇建初,配享文襄廟庭。士肅弟三藏。

三藏幼聰敏,多武略,頗有父風。武平初,襲爵燕郡公。以軍功,歷位武衛大將軍。周師入鄴,齊後主東遁,委三藏留守鄴宮。齊王公已下皆降,三藏猶拒戰。及齊平,武帝引見,恩禮甚厚,授儀同大將軍。隋開皇元年,授吳州刺史。九年,副襄陽公韋洸討平嶺南。至廣州,洸中流矢卒,詔三藏檢校廣州道行軍事。以功授大將軍。後遷廓州刺史,人歌頌之,文帝數有勞問。又畜產繁滋,獲醍醐奉獻,賚物百段。十三年,州界連雲山響,稱萬歲者三,詔頒郡國。仍遣使醮山所。其日景雲浮於上,雉兔馴壇側。使還以聞,上大悅,改封河內縣男。歷疊州總管、和州刺史、淮南郡太守,所在有惠政。改授金紫光祿大夫。大業七年卒。

叱列平,字殺鬼,代郡西部人,世為酋帥。平有容貌,美須髯,善射馭。襲第一領人酋長、臨江伯。魏末,以軍功至武衛將軍。隨爾朱榮破葛榮,平元顥,封癭陶縣伯。榮死,爾朱氏陵僣。平懼禍,後歸神武。從破四胡於韓陵。以軍功,天保初累遷袞州刺史,開府儀同三司。卒,贈都督、瀛州刺史,謚曰莊惠。子孝沖嗣。

孝沖弟長叉,武平末,侍中、開府儀同三司,封新寧王。隋開皇中,位上柱國,卒於涇州刺史。長叉無他才技,在官以清乾稱。

步大汗薩,代郡西部人。祖榮,代郡太守。父居,龍驤將軍、領人別將。薩初從爾朱榮入洛。及平葛榮,累功為都督。榮死,又從兆入洛。及韓陵之敗,以所部降神武。稍遷車騎大將軍,封行唐縣公,晉州刺史。齊受禪,改封義陽郡公。

薛修義,字公讓,河東汾陰人也。曾祖紹,魏七兵尚書。祖壽仁,秦州刺史、汾陰公。父寶集,定陽太守。

修義少而奸俠,輕財重氣。魏正光末,天下兵起,特詔募能得三千人者,用為別將。脩義得七千餘人,假安北將軍、西道別將。以軍功,拜龍門鎮將。

後宗人鳳賢等作亂,圍鎮城,修義以天下紛擾,遂為逆,自號黃鉞大將軍。詔都督宗正珍孫討之,軍未至,修義慚悔,遣表乞一大將招慰,乃降。鳳賢等猶據險不降,修義與書,降之。乃授鳳賢龍驤將軍,陽夏子,改封汾陰縣侯。爾朱榮以修義反覆,錄送晉陽,與高昂等並見拘防。榮赴洛,並以自隨,置於駝牛署。榮死,魏孝莊以修義為弘農、河北、河東、正平四郡大都督。時神武為晉州刺史,見之,相待甚厚。及韓陵之捷,以修義行并州事。孝武帝入關,神武以修義為關右行台,自龍門濟河,招下西魏北華州刺史薛崇禮。

初,神武欲大城晉,中外府司馬房毓曰:"若使賊到此處,雖城何益?"乃止。及沙苑之敗,徙秦、南汾、東雍三州人於并州,又欲棄晉,以遣家屬向英雄城。修義諫曰:"若晉州敗,定州亦不可保。"神武怒曰:"爾輩皆負我,前不聽我城并州城,使我無所趣。"修義曰:"若失守,則請誅。"斛律金曰:"還仰漢小兒守,收家口為質,勿與兵馬。"神武從之,以修義行晉州事。及西魏儀同長孫子彥圍逼城下,修義開門伏甲侍之。子彥不測虛實,於是遁去。神武嘉之,就拜晉州刺史。後除齊州刺史,以黷貨除名。追其守晉州功,復其官爵。俄以軍功,進正平郡公,加開府。天保中,卒於太子太保,贈司空。子文殊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