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史》卷五十三 列傳第四十一



長子信,機悟有風神。位開府儀同三司、武衛將軍,於勛貴子弟中,稱其識鑒。降周軍,授上開府、軍正中大夫。隋開皇中,卒於洮州刺史。

少子宿達,開皇中,通事舍人。母憂起復,將赴京,辭靈,慟哭而絕。久而獲蘇,不能下食,三日而死。

綦連猛,字武兒,代人也。其先姬姓,六國末,避亂出塞,保祈連山,因以山為姓。北人語訛,故曰綦連。父元成,燕郡太守。猛少有志氣,便弓馬。初為爾朱榮親信。榮被害,從爾朱兆入洛。猛父母兄弟皆在山東,爾朱京纏欲投神武,召之與俱。舉槊謂曰:"不從我者死!"乃從之。去城五十餘里,猛以素蒙兆恩,即背京纏復歸兆。兆敗,猛與斛律羌舉、乞伏貴和逃亡。及見獲,各杖一百。以猛配尉景,貴和配婁昭。羌舉以故酋長子,故無所配。既而三人並為神武親信。後都督爾朱文暢將為逆,猛曰:"昔事其父兄,寧今日受死,不忍告而殺之。"神武聞之曰:"事人當如此。"舍其罪而益親之。以軍功,封廣興縣侯。梁使來聘,雲求角武藝。文襄遣猛就館接之,雙帶兩鞬,左右馳射。校挽強弓,梁人引弓兩張,皆三石;猛遂並取四張,疊挽之,過度。梁人嗟服。天保初,除東秦州刺史。河清三年,加開府。突厥侵逼晉陽,敕猛覘賊。中一騎將超出來斗,猛即斬之。

天統五年,除並省尚書令、領軍大將軍,封山陽王。猛自和士開死後,漸預朝政,疑議與奪,鹹亦咨稟。趙彥深以猛武將之中,頗疾奸佞,言議時有可采,故引知機事。祖珽奏言猛與彥深前推琅邪王,事有意故。於是出猛為定州刺史。彥深為西兗州刺史,即日首途。先是,謠曰:"七月刈禾太早,九月啖糕未好,本欲尋山射虎,激箭旁中趙老。"至是,其言乃驗。猛行至牛蘭,有人告和士開被害時,猛亦知情,遂被追還,削王爵,以開府赴州。在任寬惠清慎,吏人稱之。淮陰王阿那肱與猛有舊,每欲攜引之,韓長鸞等沮難。復授膠州刺史。後除大將軍。齊亡入周,卒。

初,猛與尉興慶、謝猥餒並善射小心,給事神武左右。神武使相者視之,曰:"猛大貴,尉、謝無官。"及芒山之役,興慶救神武之窘,為軍所殺。神武嘆曰:"富貴定在天也!"猛竟如相者言,卒以榮寵自畢。

興慶事見《齊本紀》。興慶每入陣,常自署名於背。神武使求其屍,祭之。於死處立浮圖,世謂高王浮圖雲。於是超贈儀同、涇州刺史,謚曰閔壯。

元景安,河南洛陽人,魏昭成皇帝之五世孫也。高祖虔,陳留王。景安沈敏有乾局,少工騎射,善於事人。父永啟回代郡公授之。隨魏孝武帝西入關。天平末,周、齊交戰,景安臨陣東歸。芒山之戰,以功賜爵西華縣男,代郡公如故。景安妙閒馳騁,有容則,每梁使至,恆與斛律光、皮景和等對客騎射,見者稱善。天保初,別封興勢伯,帶定襄縣令,賜姓高氏,累遷兼七兵尚書。

時初築長城,鎮戍未立,詔景安與諸將緣塞以備守。督領既多,且所部軍人富於財物,遂賄貨公行。文宣聞之,遣使推檢,唯景安纖毫無犯。帝深嘉嘆,乃以所斂贓絹五百匹賜,以彰清節。孝昭嘗與功臣西園宴射,侯去堂一百三十步,中的者賜以良馬及金玉錦彩。有一人射中獸頭,去鼻寸余。唯景安最後,有矢未發。帝令景安解之。景安引滿,正中獸鼻。帝嗟異稱善,特賞馬二匹,玉帛雜物,又加常等。

天統四年,除豫州刺史,加開府儀同三司。武平三年,授行台尚書令,刺史如故。封歷陽郡王。景安久在邊州,人物安之。又管內蠻多華少,景安被以恩威,鹹得寧輯。武平末,征拜領軍大將軍。入周,以大將軍、義寧郡公討稽胡,戰沒。

初,永兄祚襲爵陳留王。祚卒,子景皓嗣。天保時誅諸元親近者,如景安之徙疏宗,議請姓高氏。景皓云:"豈得棄本宗,遂他姓?大丈夫寧可玉碎,不能瓦全。"景安以白文宣,乃收景皓誅之,家屬徙彭城。由是景安獨賜姓高氏,自外聽從本姓。

永弟種子豫,字景豫,美容儀,有器乾。景安告景皓慢言,引豫,雲相應和。豫占云:"爾時以衣袖掩景皓口,云:莫妄言。"問景皓,與豫同,獲免。卒於東徐州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