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史》卷九十二 列傳第八十



楊范,字法僧,長樂廣宗人也。文成時,坐事宮刑,為王琚所養,恩若父子。累遷為中尹。靈太后臨朝,為中常侍、崇訓太僕,領中嘗藥典御,賜爵華陰子,出為華州刺史。中官內侍貴者,靈太后皆許其方岳,以范年長,拜跪為難,故遂其請。父子納貨,為御史所糾,遂廢於家。後為崇訓太僕、華州大中正,卒。

成軌,字洪義,上谷居庸人也。少以罪刑,入事宮掖。以謹厚稱,為中謁者僕射。孝文意有所欲,軌候容色,時有奏發,輒合帝心。從駕南征,專進御食。時孝文不豫,常居禁中,晝夜無懈。延昌末,遷中常侍、嘗食典御、光祿大夫,統京染都將。孝昌二年,以勤舊封始平縣伯。明帝所幸潘嬪以軌為假父,頗為中官之所敬憚。後進爵為侯,卒於衛將軍,贈雍州刺史,謚曰孝惠。

王溫,字桃湯,趙郡欒城人也。父冀,高邑令,坐事誅,溫與兄繼叔俱充宦者,稍遷中嘗食典御、中給事,加左中郎將。宣武之崩,群官迎明帝於東宮,溫於臥中起明帝,與保母扶抱明帝,入踐帝位。高陽王雍既居冢宰,慮中人朋黨,出為巨鹿太守。靈太后臨朝,征為中常侍,賜爵欒城伯。累遷左光祿大夫、光祿勛卿、侍中,進封欒城縣侯。溫自陳本陽平武陽人,改封武陽縣侯。建義初,於河陰遇害。

孟欒,字龍兒,不知何許人也。坐事為閹人。靈太后臨朝,為左中郎將、給事中。素被病,面常黯黑。於九龍殿下暴疾,歸家,甚夜亡。欒初出,靈太后聞之曰:"欒必不濟,我為之憂。"乃奏其死,為之下淚曰:"其事我如此,不見我一日忻樂時也。"賜帛三百疋、黃絹一十疋,以供喪用。七日,靈太后為設二百僧齋。

平季,字幼穆,燕國薊人也。坐事腐刑。累遷新興太守。明帝崩,與爾朱榮等議立莊帝。莊帝即位,超拜肆州刺史。尋除中侍中。以參謀勛,封元城縣侯。永熙中,加驃騎大將軍,卒。

封津,字醜漢,勃海蓚人也。父令德,娶常寶女。寶伏誅,令德以連坐伏法。津受刑,給事宮掖。累遷奉車都尉、中給事中。靈太后令津侍明帝書,遷常山太守。津少長宮闈,給事左右,善候時情,號為機悟。天平初,除開府儀同三司、懷州刺史。元象初,復為中侍中、大長秋卿,仍開府儀同。薨,贈司徒、冀州刺史,謚曰孝惠。

劉思逸,平原人也。以罪,少充腐刑。初為小史,累遷中侍中。武定中,與元瑾等謀反,伏誅。

又有張景嵩、毛暢者,鹹以閽寺在明帝左右。靈太后亦密仗之通傳意計於明帝。元叉之出,景嵩、暢頗有力焉。靈太后反政,以妹故,未即戮叉。時內外喧喧,元叉還欲入知政事。暢等恐禍及己,乃啟明帝,欲詔右衛將軍楊津密往殺叉。詔書已成,未及出外,叉妻知之,告太后:"景嵩、暢與清河王息欲廢太后。"太后信之,責暢。暢出詔草以呈太后。太后讀之,知無廢己狀,意小解。然叉妻構之不已,出暢為頓丘太守,景嵩為魯郡太守。尋令捕殺暢。景嵩,孝靜時位至中侍中,坐事死。

郭秀,范陽涿人也。事齊神武,稍遷行台右丞,封壽陽伯。親寵日隆,多受賂遺,進退人物。張伯德、祁仲彥、張華原之徒,皆深相附會。秀疾,神武親視之,問所欲官,乃啟為七兵尚書,除書未至而卒。家無成人子弟,神武自至其宅,親使錄知其家資粟帛多少,然後去。贈儀同三司、恆州刺史。命其子孝義與太原公以下同學讀書。初,秀忌嫉楊愔,誑脅令其逃亡。秀死後,愔還,神武追忿秀,即日斥遣孝義,終身不齒。

和士開,字彥通,清都臨漳人也。其先西域商胡,本姓素和氏。父安,恭敏善事人,稍遷中書舍人。魏靜帝嘗夜與朝賢講集,命安看斗柄所指。安曰:"臣不識北斗。"齊神武聞之,以為淳直,由是啟除給事黃門侍郎,位儀州刺史。士開貴,贈司空公、尚書左僕射、冀州刺史,諡文貞公。

士開幼而聰慧,選為國子學生,解悟捷疾,為同業所尚。天保初,武成封長廣王,辟士開開府行參軍。武成好握槊,士開善此戲,由是遂有斯舉。加以傾巧便僻,又能彈胡琵琶,因致親寵。嘗謂王曰:"殿下非天人也,是天帝也。"王曰:"卿非世人也,是世神也。"其深相愛重如此。文宣知其輕薄,不欲令王與小人相親善,責其戲狎過度,徙之馬城。乾明元年,孝昭誅楊愔等,敕追還,長廣王請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