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觀漢記》東觀漢記卷二十

〔一0〕“南單于來朝,賜御食及橙、橘、龍眼、荔支”,此條類聚卷八七,御覽卷九六六、卷九七一,事類賦卷二七,記纂淵海卷九二,合璧事類卷四0亦引,字句稍略。范曄後漢書南匈奴傳建武二十六年載:“單于歲盡輒遣奉奏,送侍子入朝,中郎將從事一人將領詣闕。漢遣謁者送前侍子還單于庭,交會道路。元正朝賀,拜祠陵廟畢,漢乃遣單于使,令謁者將送,賜彩繒千匹,錦四端,金十斤,太官御食醬及橙、橘、龍眼、荔支。”未言南單于來朝,此文有誤。

〔一一〕“賜鹿蠡王玉具劍”,原無 “鹿蠡王”三字,書鈔卷一九引云:“賜鹿蠡王羽車一駟。”今據增補。聚珍本作“谷蠡王”。

〔一二〕“中郎將持節衛護焉”,范曄後漢書和帝紀永元四年載:“
春正月,北匈奴右谷蠡王於除鞬自立為單于,款塞乞降。遣大將軍左校尉耿夔授璽綬。” 其下李賢引此文作注。

〔一三〕“以為樂事”,此條姚本全未輯錄,聚珍本僅輯有首句。初學記卷二九、六帖卷九七、合璧事類別集卷七六亦引此條文字,字句稍略。范曄後漢書南匈奴傳云:“匈奴俗,歲有三龍祠,常以正月、五月、九月戊日祭天神。南單于既內附,兼祠漢帝,因會諸部,議國事,走馬及駱駝為樂。”

〔一四〕“遣”,原誤作“遺”,聚珍本不誤,今據改正。

〔一五〕“上幸離宮臨觀”,范曄後漢書南匈奴傳云:“呼蘭若屍逐就單于兜樓儲先在京師,漢安二年立之。天子臨軒,大鴻臚持節拜授璽綬,引上殿。賜青蓋駕駟、鼓車、安車、駙馬騎、玉具刀劍、什物,給彩布二千匹。賜單于閼氏以下金錦錯雜具,軿車馬二乘。遣行中郎將持節護送單于歸南庭。詔太常、大鴻臚與諸國侍子於廣陽城門外祖會,饗賜作樂,角牴百戲。順帝幸胡桃宮臨 觀之。”


 莋都夷〔一〕
朱酺,〔二〕明帝時為益州刺史,移書屬郡,喻以聖德,白狼王等百餘國重譯來庭,歌詩三章,酺獻之。〔三〕御覽卷五七0
遠夷樂德歌詩曰:堤官隗構,大漢是治。魏冒逾糟。與天合意。 罔驛劉脾,吏譯平端,旁莫支留。不從我來。征衣隨旅,聞風向化,知唐桑艾。所見奇異。 邪毗□□,多賜繒布,推潭仆遠。甘美酒食。拓拒蘇便,昌樂肉飛。局後仍離。屈申悉備。 僂讓龍洞,蠻夷貧薄。莫支度由。無所報嗣。陽雒僧鱗,願主長壽。莫稚角存。子孫昌熾。 遠夷慕德歌詩曰:僂讓皮尼,蠻夷所處。且交陵悟。日入之部。 繩動隨旅,慕義向化。路旦揀雒。歸日出主。聖德渡諾,聖德深恩。魏菌度洗。與人富厚。 綜邪流藩,冬多霜雪。莋邪尋螺。夏多和雨。藐潯瀘漓,寒溫時適。菌補邪推。部人多有。 辟危歸險,涉危歷險。莫受萬柳。不遠萬里。術疊附德,去俗歸德。仍路孳摸。心歸慈母。 遠夷懷德歌詩曰:荒服之儀,荒服之外。犁籍憐憐。土地磽埆。 阻蘇邪犁,食肉衣皮。莫碭粗沐。不見鹽谷。罔驛傳微,吏譯傳風。是漢夜拒。大漢安樂。 蹤優路仁,攜負歸仁。雷折險龍。觸冒險陝。倫狼藏幢,高山岐峻。扶路側祿。緣崖磻石。 息落服淫,木薄發家。理歷髭雒。百宿到洛。捕茞菌毗,父子同賜。懷稿匹漏。懷抱匹帛。 傳室呼敕,傳告種人。陵陽臣僕。長願臣僕。〔四〕范曄後漢書卷八六西南夷莋都夷傳

〔一〕 “莋都夷”,范曄後漢書卷八六有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