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周列國志》第七十八回 會夾谷孔子卻齊 墮三都聞人伏法


孔子笑曰:“陽不辨此語,必‘聞人’教之耳。”季斯嘉孔子定費之功,自知不及萬分之一,使攝行相事,每事諮謀而行,孔子有所陳說,少正卯輒變亂其詞,聽者多為所感,孔子密奏於定公曰:“魯之不振,由忠佞不分,刑賞不立也。夫護嘉苗者,必去莠草。願君勿事姑息,請出太廟中斧鉞,陳於兩觀①之下。”定公曰:“善。”明日,使群臣參議成城不墮利害,但聽孔子裁決,眾人或言當墮,或言不當墮。少正卯欲迎合孔子之意,獻墮成六便。何謂六便?一,君無二尊,二,歸重都城形勢;三,抑私門;四,使跋扈家臣無所憑藉;五,平三家之心;六,使鄰國聞魯國興革當理,知所敬重。孔子奏曰:“卯誤矣!成已作孤立之勢,何能為哉?況公斂陽忠於公室,豈跋扈之比?卯辯言亂政,離間君臣,按法當誅!”群臣皆曰:“卯乃魯聞人,言或不當,罪不及死。”孔子復奏曰:“卯言偽而辯,行僻而堅,徒有虛名惑眾,不誅之無以為政。
臣職在司寇,請正斧鉞之典。”遂命力士縛卯於兩觀之下,斬之。群臣莫不變色,三家心中亦俱凜然。史臣有詩云:養高華十太公誅,孔子偏將少正除。
不是聖人開正眼,世間盡讀兩人書。
自少正卯誅後,孔子之意始得發舒,定公與三家皆虛心以聽之。孔子乃立綱陳紀,教以禮義,養其廉恥,故民不擾而事治。三月之後,風俗大變。市中鬻羔豚者,不飾虛價;男女行路,分別左右,不亂;遇路有失物,恥非己有,無肯拾取者,四方之客,一入魯境,皆有常供,不至缺乏,賓至如歸。
國人歌之曰:“袞衣章甫,來適我所;章甫袞衣,慰我無私。”
此歌詩傳至齊國,齊景公大驚曰:“吾國必為魯所並矣!”不知景公如何計較,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