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四十五回 評骨董門客巧欺矇 送忤逆縣官托訪察


我因為談了半天鹽務,忽然想起張鼎臣,便想去訪他,因開了他的官階名姓,叫人到鹽運司衙門去打聽。一面踱到繼之籤押房裡來。繼之正在那裡批著公事,見了我,便放下了筆道:“我正要找你,你來得恰好。”我道:“有甚么事找我呢?”繼之道:“我到任後,放告的頭一天,便有一個已故鹽商之妾羅魏氏,告他兒子羅榮統的不孝。我提到案下問時,那羅榮統呆似木雞,一句話也說不出。問他話時,他只是哭。問羅魏氏,卻又說不出個不孝的實據,只說他不聽教訓,結交匪人。問他匪人是哪個,他又說不出,只說是都已跑了。只得把羅榮統暫時管押。不過一天,又有他羅氏族長來具結保了去,只說是領回管束。本來就放下了,前幾天我偶然翻檢舊案卷,見前任官內,羅魏氏已經告過他一次忤逆,便問起書吏。據那書吏說:羅榮統委實不孝,有一年結交了幾個匪徒,謀弒其母。幸而機謀不密,得為防備,那匪徒便逃走了。羅魏氏便把兒子送了不孝,經族長保了出去。從此每一個新官到任,羅魏氏便送一次,一連四五任官,都是如此。我想這個裡面,必定有個緣故。你閒著沒事,何妨到外面去查訪個明白。”我道:“他母親送了不孝,他族長保了去便罷了。自古說,清官難斷家務事,哪裡管得許多呢,訪他做甚么。”繼之道:“這件事可小可大。果然是個不孝之子,也應該設法感化他,這是行政上應有之義。萬一他果然是個結交匪類的人,也要提防他,不要在我手裡出了個逆倫重案,這是我們做官的私話,如何好看輕了。”我道:“既如此,我便去查訪便了。只是怎么個訪法呢?”繼之道:“這個哪裡論得定。好在不是限定日子,只要你在外面,隨機應變的暗訪罷了。茶坊酒肆之中,都可以訪得。況且他羅家也是著名的鹽商,不過近年稍為疲了點罷了,在外面還是赫赫有名的,怕沒人知道么。”
於是我便答應了。
談了一會,仍到帳房裡來。述農正在有事,我只在旁邊閒坐。過一會,述農事完了,對我笑道:“我恰才開發廚房裡飯錢,忽然想著一件可笑的事,天下事真是無奇不有。”我忙問是甚么事。述農不慌不忙,說出一件事來。
正是:一任旁人譏齷齪,無如廉吏最難為。不知述農到底說出甚么事,且待下回再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