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七十一回 周太史出都逃婦難 焦侍郎入粵走官場


“那時新藩台是從福建來的,所有跟來的官親幕友,都是初到廣東,聞得珠江風月,那一個不想去賞鑑賞鑒。有一天晚上,藩台的少爺,和一個衙門裡的師爺,兩個人在谷埠(妓船麕聚之所)船上請客。不知怎樣,妓家得罪了那位師爺,師爺大發雷霆,把席面掀翻了,把船上東西打個稀爛,大呼小叫的,要叫河泊所來辦人。嚇得一眾妓女,鶯飛燕散的,都躲開了。一個鴇婦見不是事,就硬著頭皮,閃到艙里去,跪下叩頭認罪。那師爺順手拿起一個茶碗,劈頭摔去,把鴇婦的頭皮摔破了,流出血來。請來的客,也有解勸的,也有幫著嚷打的。這個當口,恰好那位焦理儒,帶了兩個家人,劃了一艘小船,出來巡河。剛剛巡到這個船邊,聽得吵鬧,他便跳過船來。剛剛走在船頭,忽見一個人在艙里走出來,一見了理儒便道:‘來得好,來得好!’理儒抬頭一看,卻是一位姓張的候補道,也是極紅的人。原來理儒在督署裡面,當了差不多兩年的朋友,又是大帥跟前極有面子的,所以那一班候補道府,沒有一個不認得他的。當下理儒看見是熟人,便站住了腳。姓張的又低低的說道:‘藩憲的少大人和老夫子在裡面,是船家得罪了他。閣下來得正好,請辦一辦他們,以警將來。’理儒聽了,理也不理,昂起頭走了進去,便厲聲問道:‘誰在這裡鬧事?’旁邊有兩個認得理儒的,便都道:‘好了,好了!他們的管頭來了。’有個便暗暗告訴那師爺,這便是河泊所焦理儒了。那師爺便上前招呼。理儒看見地下跪著一個頭破血流的婦人,便問誰在這裡打傷人。那師爺便道:‘是兄弟摔了他一下。’理儒沉下臉道:‘清平世界,那裡來的兇徒!’回頭叫帶來的家人道:‘把他拿下了!’藩台的少爺看見這個情形,不覺大怒道:‘你是甚么人,敢這么放肆!’理儒也怒道:‘你既然在這裡胡鬧,怎么連我也不知道!想也是兇徒一類的。’喝叫家人,把他也拿了。旁邊一個姓李的候補府,悄悄對他說道:‘這兩位一個是藩台少爺,一個是藩台師爺。’理儒喝道:‘甚么少爺老爺,私爺公爺,在這裡犯了罪,我總得帶到衙門裡辦去。’姓李的見他認真起來,便閃在一邊,和一班道府大人,閃閃縮縮的,都到隔壁船上去,偷看他作何舉動。只見他帶來的兩個家人,一個看守了師爺,一個看守了少爺,他卻居中坐了,喝問那鴇婦:‘是那一個打傷你的,快點說來。’那鴇婦只管叩頭,不肯供說。那師爺氣憤憤的說道:‘是我打的,卻待怎樣!’理儒道:‘好了,得了親供了。’
叫家人帶了他兩個,連那鴇婦一起帶到衙門裡去。
“此時師爺少爺帶來的家人,早飛也似的跑進城報信去了。理儒把一起人也帶進城,到衙門裡,分別軟禁起來,自己卻不睡,坐在那裡等信。到得半夜裡,果然一個差官拿了藩台的片子來要人。理儒道:‘要甚么人?’差官道:‘要少爺和師爺。’理儒道:‘我不懂。我是一個人在衙門裡辦公,沒帶家眷,沒有少爺;官小俸薄,請不起朋友,也沒有師爺。’差官怒道:‘誰問你這個來!我是要藩憲的少大人與及藩署的師爺!’理儒道:‘我這裡沒有!’差官道:‘你方才拿來的就是。’理儒道:‘那不是甚么少爺師爺,是兩個鬧事傷人的兇徒!’差官道:‘只他兩個就是,你請他出來,我一看便知。’理儒把桌子一拍,大喝道:‘你是個甚么東西,要來稽查本衙門的犯人!’喝叫家人:‘給我打出去!’兩個家人,一片聲叱喝起來,那差官沒好氣,飛馬回衙門報信去了。藩台聽了這話,也十分詫異,一半以為理儒誤會,一半以為那差官攪不清楚,只得寫了一封信,再打發別人去要。理儒接了信,付之一笑。草草的回了一個稟,交來人帶去。稟里略言:‘卑職所拿之人,確係兇徒,現有受傷人為證。無論此兇徒系何人,既以公事逮案,案未結,未便遽釋’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