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列女傳》卷之一 母儀傳

楚子發母

楚將子發之母也。子發攻秦絕糧,使人請於王,因歸問其母。母問使者曰:“士卒得無 恙乎?”對曰:“士卒幷分菽粒而食之。”又問:“將軍得無恙乎?”對曰:“將軍朝夕芻 豢黍粱。”子發破秦而歸,其母閉門而不內。使人數之曰:“子不聞越王句踐之伐吳耶?客 有獻醇酒一器者,王使人注江之上流,使士卒飲其下流,味不及加美,而士卒戰自五也。異 日有獻一囊糗糒者,王又以賜軍士,分而食之,甘不踰嗌,而戰自十也。今子為將,士卒幷 分菽粒而食之,子獨朝夕芻豢黍粱,何也?詩不云乎:‘好樂無荒,良士休休。’言不失和 也。夫使人入於死地,而自康樂於其上,雖有以得勝,非其術也。子非吾子也,無入吾 門。”子發於是謝其母,然後內之。君子謂子發母能以教誨。詩云:“教誨爾子,式谷似 之。”此之謂也。 頌曰:子發之母,刺子驕泰,將軍稻粱,士卒菽粒,責以無禮,不得人力,君子嘉焉, 編於母德。

鄒孟軻母

鄒孟軻之母也。號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也,嬉遊為墓間之事,踴躍築埋。孟母 曰:“此非吾所以居處子也。”乃去舍市傍。其嬉戲為賈人衒賣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 所以居處子也。”復徙舍學宮之傍。其嬉遊乃設俎豆揖讓進退。孟母曰:“真可以居吾子 矣。”遂居之。及孟子長,學六藝,卒成大儒之名。君子謂孟母善以漸化。詩云:“彼姝者 子,何以予之?”此之謂也。孟子之少也,既學而歸,孟母方績,問曰:“學何所至矣?” 孟子曰:“自若也。”孟母以刀斷其織。孟子懼而問其故,孟母曰:“子之廢學,若吾斷斯 織也。夫君子學以立名,問則廣知,是以居則安寧,動則遠害。今而廢之,是不免於廝役, 而無以離於禍患也。何以異於織績而食,中道廢而不為,寧能衣其夫子,而長不乏糧食哉! 女則廢其所食,男則墮於修德,不為竊盜,則為虜役矣。”孟子懼,旦夕勤學不息,師事子 思,遂成天下之名儒。君子謂孟母知為人母之道矣。詩云:“彼姝者子,何以告之?”此之 謂也。孟子既娶,將入私室,其婦袒而在內,孟子不悅,遂去不入。婦辭孟母而求去,曰: “妾聞夫婦之道,私室不與焉。今者妾竊墮在室,而夫子見妾,勃然不悅,是客妾也。婦人 之義,蓋不客宿。請歸父母。於是孟母召孟子而謂之曰:“夫禮,將入門,問孰存,所以致 敬也。將上堂,聲必揚,所以戒人也。將入戶,視必下,恐見人過也。今子不察於禮,而責 禮於人,不亦遠乎!”孟子謝,遂留其婦。君子謂孟母知禮,而明於姑母之道。孟子處齊, 而有憂色。孟母見之曰:“子若有憂色,何也?”孟子曰:“不敏。”異日閒居,擁楹而 嘆。孟母見之曰:“鄉見子有憂色,曰不也,今擁楹而嘆,何也?”孟子對曰:“軻聞之: 君子稱身而就位,不為苟得而受賞,不貪榮祿。諸侯不聽,則不達其上。聽而不用,則不踐 其朝。”今道不用於齊,願行而母老,是以憂也。”孟母曰:“夫婦人之禮,精五飯,■酒 漿,養舅姑,縫衣裳而已矣。故有閨內之修,而無境外之志。易曰:‘在中饋,●攸遂。’ 詩曰:‘無非無儀,惟酒食是議。’以言婦人無擅制之義,而有三從之道也。故年少則從乎 父母,出嫁則從乎夫,夫死則從乎子,禮也。今子成人也,而我老矣。子行乎子義,吾行乎 吾禮。”君子謂孟母知婦道。詩云:“載色載笑,匪怒匪教。”此之謂也。 頌曰:孟子之母,教化列分,處子擇藝,使從大倫,子學不進,斷機示焉,子遂成德, 為當世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