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列女傳》卷之一 母儀傳

魯之母師

母師者,魯九子之寡母也。臘日休作者,歲祀禮事畢,悉召諸子,謂曰:“婦人之義, 非有大故,不出夫家。然吾父母家多幼稚,歲時禮不理。吾從汝謁往監之。”諸子皆頓首許 諾。又召諸婦曰:“婦人有三從之義,而無專制之行。少繫於父母,長繫於夫,老繫於子。 今諸子許我歸視私家,雖踰正禮,願與少子俱,以備婦人出入之制。諸婦其慎房戶之守,吾 夕而反。”於是使少子仆,歸辨家事。天陰還失早,至閭外而止,夕而入。魯大夫從台上見 而怪之。使人閒視其居處,禮節甚修,家事甚理。使者還以狀對。於是大夫召母而問之曰: “一日從北方來,至閭而止,良久,夕乃入。吾不知其故,甚怪之,是以問也。”母對曰: “妾不幸,早失夫,獨與九子居。臘日,禮畢事間,從諸子謁歸視私家。與諸婦孺子期,夕 而反。妾恐其酺醵醉飽,人情所有也。妾反太早,不敢復返,故止閭外,期盡而入。大夫美 之,言於穆公,賜母尊號曰母師。使朝謁夫人,夫人諸姬皆師之。君子謂母師能以身教。夫 禮,婦人未嫁,則以父母為天;既嫁,則以夫為天。其喪父母,則降服一等,無二天之義 也。詩云:“出宿於濟,飲餞於禰,女子有行,遠父母兄弟。” 頌曰:九子之母,誠知禮經,謁歸還反,不揜人情,德行既備,卒蒙其榮,魯君賢之, 號以尊名。

魏芒慈母

魏芒慈母者,魏孟陽氏之女,芒卯之後妻也。有三子。前妻之子有五人,皆不愛慈母。 遇之甚異,猶不愛。慈母乃命其三子,不得與前妻子齊衣服飲食,起居進退甚相遠,前妻之 子猶不愛。於是前妻中子犯魏王令當死,慈母憂戚悲哀,帶圍減尺,朝夕勤勞以救其罪人。 有謂慈母曰:“人不愛母至甚也,何為勤勞憂懼如此?”慈母曰:“如妾親子,雖不愛妾, 猶救其禍而除其害,獨於假子而不為,何以異於凡母!其父為其孤也,而使妾為其繼母。繼 母如母,為人母而不能愛其子,可謂慈乎!親其親而偏其假,可謂義乎!不慈且無義,何以 立於世!彼雖不愛,妾安可以忘義乎!”遂訟之。魏安厘王聞之,高其義曰:“慈母如此, 可不救其子乎!”乃赦其子,復其家。自此五子親附慈母,雍雍若一。慈母以禮義之漸,率 導八子,鹹為魏大夫卿士,各成於禮義。君子謂慈母一心。詩云:“尸鳩在桑,其子七兮, 淑人君子,其儀一兮,其儀一兮,心如結兮。”言心之均一也。尸鳩以一心養七子,君子以 一儀養萬物。一心可以事百君,百心不可以事一君。此之謂也。 頌曰:芒卯之妻,五子後母,慈惠仁義,扶養假子,雖不吾愛,拳拳若親,繼母若斯, 亦誠可尊。

齊田稷母

齊田稷子之母也。田稷子相齊,受下吏之貨金百鎰,以遺其母。母曰:“子為相三年 矣,祿未嘗多若此也,豈修士大夫之費哉!安所得此?”對曰:“誠受之於下。”其母曰: “吾聞士修身潔行,不為苟得。竭情盡實,不行詐偽。非義之事,不計於心。非理之利,不 入於家。言行若一,情貌相副。今君設官以待子,厚祿以奉子,言行則可以報君。夫為人臣 而事其君,猶為人子而事其父也。盡力竭能,忠信不欺,務在效忠,必死奉命,廉潔公正, 故遂而無患。今子反是,遠忠矣。夫為人臣不忠,是為人子不孝也。不義之財,非吾有也。 不孝之子,非吾子也。子起。”田稷子慚而出,反其金,自歸罪於宣王,請就誅焉。宣王聞 之,大賞其母之義,遂舍稷子之罪,復其相位,而以公金賜母。君子謂,稷母廉而有化。詩 曰:“彼君子兮,不素飧兮。”無功而食祿,不為也,況於受金乎! 頌曰:田稷之母,廉潔正直,責子受金,以為不德,忠孝之事,盡財竭力,君子受祿, 終不素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