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陽國志》卷十一



長子觀,字巨忠,清公淑慎,知名州里。察孝廉,西都、南安令,平西長史。張昌作亂荊州,從黨西上,郡守無不望風降下,至江陽。平西將軍羅尚表為安遠護軍,討賊,平殄。除巴郡太守。朝議欲以為寧州刺史,會病卒。次子游,治中從事。

隨時同郡繁令張崇清廉推讓,見稱當時。

王化,字伯遠,廣漢郪人,漢將作大匠王堂後也。祖父商,字文表,州牧劉璋時為蜀太守,有懿德高名,在《耆舊傳》。父彭,字仲,巴郡太守。化兄弟四人,少有令望。化治《毛詩》、《三禮》、《春秋公羊傳》。郡命功曹,州辟從事,光祿郎中、主事,尚書郎,除閬中令。為政清靜。察孝廉。大同後,端右。郡察孝廉,為樂涫令。縣近邊塞,值胡虜反,化率吏民積穀堅守。虜斷道重圍,孤絕七年。伺虜怠惰,出軍討之,民得野掠。大軍至,虜退。以功封關內侯。遷朱提太守,撫和殊俗,得夷、晉歡心。轉任梓潼,復有稱績。為人嚴重,言論方雅,臧否允衷,州里服其誠亮。年七十二卒官。

弟振,字仲遠,亦有德望。廣都令,巴東太守。叔弟岱,字季遠。恪居官次,歷廣陽、作唐令,早亡。

少弟崇,字幼遠。學業淵博,雅性洪粹。蜀時東觀郎。大同後,梁州辟別駕,舉秀才,尚書郎。與壽良、李宓、陳壽、李驤、杜烈同入京洛,為二州標俊。五子情好未必能終,惟崇獨以寬和無所彼此。著《蜀書》及詩、賦之屬數十篇。其書與陳壽頗不同。官至上庸、蜀郡太守。

陳壽,字承祚,巴西安漢人也。少受學於散騎常侍譙周,治《尚書》、《三傳》,銳精《史》、《漢》。聰警敏識,屬文富艷。初應州命,衛將軍主簿,東觀、秘書郎,散騎、黃門侍郎。大同後,察孝廉,為本郡中正。

益部自建武后,蜀郡鄭伯邑、太尉趙彥信及漢中陳申伯、祝元靈、廣漢王文表皆以博學洽聞,作巴、蜀《耆舊傳》。壽以為不足經遠,乃並巴、漢,撰為《益部耆舊傳》十篇。散騎常侍文立表呈其傳,武帝善之。再為著作郎。吳平後,壽乃鳩合三國史,著魏、吳、蜀三書六十五篇,號《三國志》。又著《古國志》五十篇,品藻典雅。中書監荀勖、令張華深愛之,以班固、史遷不足方也。出為平陽侯相。華又表令次定諸葛亮故事,集為二十四篇。時壽良亦集,故頗不同。復入為著作。鎮南將軍杜預表為散騎侍郎,詔曰:“昨適用蜀人壽良具員,且可以為侍御史。”上《官司論》七篇,依據典故,議所因革。又上《釋諱》、《廣國論》。華表令兼中書郎,而壽《魏志》有失勖意,勖不欲其處內,表為長廣太守。遵繼母遺令,不附葬,以是見譏。數歲,除太子中庶子。太子轉徙後。再兼散騎常侍。惠帝謂司空張華曰:“壽才宜真,不足久兼也。”華表欲登九卿,會受誅,忠賢排擯,壽遂卒洛下。位望不充其才,當時冤之。

兄子符,字長信,亦有文才,繼壽著作佐郎,上廉令。符弟蒞,字叔度,梁州別駕,驃騎將軍齊王辟掾,卒洛下。蒞從弟階,字達之,州主簿,察孝廉,褒中令,永昌西部都尉,建寧、興古太守。皆辭章粲麗,馳名當世。凡壽所述作二百餘篇,符、蒞、階各數十篇。二州先達及華夏文士多為作傳,大較如此。

時梓潼李驤叔龍亦雋逸器,知名當世。舉秀才,尚書郎,拜建平太守,以疾辭不就,意在州里。除廣漢太守。初與壽齊望,又相昵友,後與壽情好攜隙,還相誣攻,有識以是短之。亦有列傳。

李宓,字令伯,犍為武陽人也。祖父光,朱提太守。父早亡,母何更行,見養祖母。治《春秋左傳》,博覽五經,多所通涉。機警辨捷,辭義響起。事祖母以孝聞,其侍疾則泣涕側息,日夜不解帶,膳飲湯藥,必過目嘗口。本郡禮命,不應。州辟從事,尚書郎,大將軍主簿,太子洗馬。奉使聘吳。吳主問蜀馬多少,對曰:“官用有餘,民間自足。”吳主與群臣汎論道義,謂“寧為人弟”。宓曰:“願為人兄。”吳主曰:“何以為兄?”宓曰“為兄供養之日長。”吳主及群臣稱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