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陽國志》卷十一



李毅,字允剛,廣漢郪人也。祖父朝,字偉南,州別駕從事。父旦,字欽宗,光祿郎中、主事。毅少散達,不治素檢。年二十餘,乃詣郡文學受業,通《詩》、《禮》訓詁,為學主事。太守弘農王濬臨學講試,問祭酒姬艷曰:“學中有可成進幾百人?”艷對曰:“可有百人。”濬怒曰:“童冠八百,而成者百人,教少何為?”毅對曰:“如艷之言,明府之教,盛於孔氏,不為少也。”濬奇之,命為主簿。濬嘗夢得三口刀,雲人以禾益之,手持不得,以問郡丞與掾吏,莫能知。毅對曰:“吉祥也。三刀者‘州’字;而‘益’之禾,持不得,‘禾’旁‘失’者‘秩’字。明府秩當至益州。”濬笑曰:“如卿言,當相以為秀才。”

張弘殺益州刺史皇甫晏,誣表晏反。毅白濬曰:“皇甫侯起自諸生,位極方州,又當何求?且廣漢與成都密邇,而統梁州者,衿益州之領,須防若今日也。益州有禍,乃此郡之憂。加張弘小豎,眾所不與,宜時赴討。”濬欲先上後行,毅曰:“大夫出疆,苟利社稷,專之為賢,何況殺主賊!急,當不拘常宜。”濬從之,發兵與牙門滿泰等共討弘,斬之。詔書遷濬益州刺史,毅復為州主簿、別駕,舉秀才。

及濬伐吳,與何攀並為參軍。吳平,封關內侯,除隴西護軍。以疾去官,徙繁令。遷雲南太守。濬臨薨,上表。後武帝思濬勛,問毅所在。徙犍為,使持節、南夷校尉。

久之,建寧民毛詵、李叡與朱提民李猛共逐太守杜俊、雍約以叛,眾數萬。毅討破之,斬詵、猛首。叡走依五茶夷,夷亦叛。晉朝復置寧州,以毅為刺史,加龍驤將軍,封成都縣侯。夷遂大反,破沒郡縣,攻圍州城。中原亂而李雄寇蜀,救援不至,疾病,薨於窮城。懷帝嘉其忠節,追贈少府,謚曰威侯。毅性通博,居情雅厚,賑恤寒貧,篤於故舊,人鹹愛歸之。但好談調,德重猶少。

從弟苾,字叔平,修身砥礪名行,數諫毅宜自矜嚴。毅笑應之,曰:“吾小來不治名素,終杖旄節,故可至九卿。卿清檢履道,卒不失成都令也。”時毅始受南夷,而苾為歷城令,果作成都,遷犍為太守,位官不及毅。

毅子釗,世秉儒學,有格望。以父任為謁者,除壽林侯相,不就,為尚書外兵郎。自表赴難。至牂柯,夷斷道,不得進,經年。以寧州城中無谷,父疾病,未知吉凶,不食谷,惟茹草,迄至奔喪。官至朱提、越巂太守、西夷校尉。

毅女秀,適漢嘉太守新都王載,有才智。父亡後,州文武推領州三年。

二州當元康中位至方州節將者:壽良、何攀及毅。永嘉中,巴張弈希祖為荊州刺史、南蠻、長水校尉;蜀郡張峻紹茂為監南中八郡事、西夷校尉、持節。

楊邠,字岐之,犍為武陽人也。少好學志古,藻勵名行。州辟主簿、別駕,刺史王濬舉秀才,安漢、雒令,王國中尉。以選為尚書郎,遷汶山太守。值夷復讎,失殊俗和,徙授巴東,轉廣漢。永嘉初,進衡陽內史。遇流民叛亂,攻沒長沙、湘東,邠輒救助。賊眾浸盛,遂破郡城,獲邠,欲以為主。邠不許。賊晝夜持守。邠候其小怠,夜急走,比覺,已去遠。收餘眾,軍重安。欲投湘州刺史荀眺,共圖進取。會眺降賊,邠孤軍固城。賊攻圍之,誓死不移,遂卒城中。時年六十九。帝為鎮東大將軍,嘉其忠節死義,遣使吊贈。策曰:“惟永嘉七年四月己未,使持節、都督揚、江、湘、交、廣五州諸軍事、鎮東大將軍琅琊王睿謹遣板命前衡陽內史楊君:忠肅貞固,守正不移,雖危逼,節義可嘉。不幸殞卒孤城,甚悼之。今列上尚書,贈靖紗南內史。魂而有靈,嘉茲寵榮。嗚呼哀哉!”

邠同郡楊稷文曹,泰始初為交阯太守,平九真、鬱林、日南四部,斬吳交州刺史劉峻、大將修則。武帝方授交州,會孫皓遣大將薛珝、陶璜十萬人攻稷。被攻八月,救援不至,眾寡不敵,遂為珝、璜所獲。囚稷,欲以送皓,稷毆血死。帝嘉其忠烈歿命,追贈交州刺史也。

費立,字建熙,犍為南安人也。父揖,字君讓,巴西太守。立學義沖邃,玄靜沈嘿。察孝廉,王國中尉。王年少,好輕行游觀。立常正色匡諫,及上疏風喻,辭義劘切,合箴規之體。出為成都令,縣名難治,立蒞之垂績。以性公亮,入為州大中正。除巴西太守,不就,轉梁、益、寧三州都,兼尚書。值大駕西幸長安,常與大臣居守在洛。加員外散騎常侍,封關內侯。每準正三州人物,品格褒貶,帥意方規,無復疏親,莫不畏敬;然委曲者多恨其繩墨。數辭諸郡,意在河、泰、汝、潁。久之,朝議欲以為荊州。永嘉六年,與子並沒於胡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