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世通言》第二十七卷 假神仙大鬧華光廟


相縫此夕在瓊樓,酬酥燈前且自留。
玉液斟來晶影動,珠譏賦就峽雲收。
漫將夙世人間了,且借仙緣天上修。
從此岳陽①訊息近,白雲天際自悠悠。
魏生讀詩會意,亦答一絕句:
仙境清虛絕欲塵,凡心那雜道心真。
後庭無樹栽瓊五,空羨隋場堤上人。
二人唱和之後,意益綢纓。洞賓命童子且去:“今夜吾當清此。”又向魏生道:“子能與吾相聚十晝夜,當令子神完氣足,日記萬言。”魏生信以為然。酒酣,洞賓先寢。魏生和衣睡於洞賓之側。侗賓道:“凡人肌肉相湊,則神氣自能往來。
若和衣各睡,吾不能有益於子也。”乃抱魏生於懷,為之解衣,並枕而臥。洞賓軟款撫摩,漸至呷浪。魏生欲竊其仙氣,隱忍不辭。至雞鳴時,洞賓與魏生說:“仙機不可漏泄。乘此未明,與子暫別,夜當再會。”推窗一躍,已不知所在。魏生大驚,決為真仙。取夜來金玉之器看之,皆真物也,制度精巧可愛。枕席之間,余香不散。魏生凝思不已。至夜,洞賓又來與生同寢。一連宿了十餘夜,情好愈密,彼此俱不忍舍。
一夕,洞賓與魏生飲酒,說道:“我們的私事,昨刀何仙姑赴會回來知道了,大發惱怒,要奏上玉帝,你我都受罪責。我再三求各,方才息怒。他見我說你十分標緻,要來看你。夜間相會時,你陪個小心,求服他,我自也在裡面掉掇。倘得歡喜起來,從了也不見得。若得打做一家,這事永不露出來,得他大陰真氣,亦能少助/魏生聽說,心中大喜。到日問,疾忙置辦些美酒精撰果品。等候到晚。
且喜這幾日服道勤不來,只魏生一個在樓上。
魏生見更深人靜了,焚起一爐好香,擺下酒果,又穿些華麗衣服,妝扮整齊,等待二仙。只見洞賓領著何仙姑徑來樓上。看這仙姑,顏色柔媚,光艷射人,神采奪目。魏生一見,神魂飄蕩,心意飛揚。那時身不由己,雙膝跪下在仙姑面前。何仙姑看見魏生果然標緻,心裡真實歡喜,到假意做個惱怒的模樣,說道:“你兩個做得好事!擾亂清規,不守仙范,那裡是出家讀書人的道理!”雖然如此,嗅中有喜,魏生叩頭討饒,洞賓也陪著小心,求服仙姑。仙姑說道:“你二人既然知罪,且饒這一次。”說了,便要起身。魏生再三苦留,說道:“塵俗粗餚,聊表寸意。洞賓又懇懇掉掇,說:“略飲數杯見意,不必固辭;若去了,便傷了仙家和氣。”仙姑被留不過,只得勉意坐了。輪番把盞。洞賓又與仙姑說:“魏生高才能詩,今夕之樂,不可無詠。”仙姑說:“既然如此,諸師兄起句。”洞賓也不推辭:每日蓬壺戀玉扈,暫同仙伴樂須斯。洞賓一宵清興因知己,幾朵金蓬映碧池。仙姑物外幸逢環佩暖,人間亦許鳳皇儀。魏生殷勤莫為桃源誤,此夕須調琴瑟絲。洞賓仙姑覽詩,大怒道:“你二人如何戲弄我?”魏生慌忙磕頭謝罪。洞賓勸道:“天上人間,其情則一。洛妃解孤,神女行雲,此皆吾仙家故事也。世上佳人才子,猶為難遇。況魏生原有仙緣,神仙聚會,彼此一家,何必分體別形,效塵俗涯碼之態乎?”說罷,仙姑低頭不語,弄其裙帶。洞賓道:“和議已成,魏字可拜謝仙姑俯就之恩也。”魏生連忙下拜。仙姑笑扶而起,入席再酌,盡歡而罷。是夜,三人共寢。魏生先近仙姑,次後洞賓舉事。陽變陰閻,歡娛一夜,仙姑道:“我三人此會,真是奇緣,可於枕上聯詩一律。”仙姑首唱:滿目輝光滿目煙,無情卻被有情牽。仙姑春來楊柳風前舞,雨後枕花浪里顛。魏生須信仙緣應不爽,漫將好事了當年。仙姑香銷夢繞三千界,黃鶴棲遲一夜眠。洞賓雞鳴時,二仙起身欲別。魏生不捨,再三留戀,懇求今夜重會。仙姑含著羞說道:“你若謹慎,不向人言,我當源源而至。”自此以後,無夕不來。或時二仙同來,或時一仙自來。雖表兄服生同寓書樓,一壁之隔,窗中來去,全不露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