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史》卷一百五 列傳第四十三



孔璠,字文老,至聖文宣王四十九代孫,故宋朝奉郎襲封端友弟端操之子。齊阜昌三年補迪功郎,襲封衍聖公,主管祀事。天會十五年,齊國廢。熙宗即位,興制度禮樂,立孔子廟於上京。天眷三年,詔求孔子後,加璠承奉郎,襲封衍聖公,奉祀事。是時,熙宗頗讀《論語》、《尚書》、《春秋左氏傳》及諸史、《通曆》、《唐律》,乙夜乃罷。皇統元年三月戊午,上謁奠孔子廟,北面再拜,顧謂侍臣曰:“朕幼年游佚,不知志學,歲月逾邁,深以為悔。大凡為善,不可不勉。孔子雖無位,其道可尊,萬世高仰如此。”皇統三年,璠卒。子拯襲封,加文林郎。

拯字元濟。天德二年,定襲封衍聖公俸格,有加於常品。是歲立國子監,久之,加拯承直郎。大定元年卒。弟總襲封,加文林郎。

總字元會。大定二十年,召總至京師,欲與之官。尚書省奏:“總主先聖祀事,若加任使,守奉有闕。”上曰:“然。”乃授曲阜縣令。明昌元年卒。子元措襲封,加文林郎。

元措字夢得。三年四月詔曰:“衍聖公視四品,階止八品,不稱。可超遷中議大夫,永著於令。”四年八月丁未,章宗行釋奠禮,北面再拜,親王、百官、六學生員陪位。承安二年正月,詔元措兼曲阜縣令,仍世襲。元措歷事宣宗、哀宗,後歸大元終焉。

四十八代端甫者,明昌初,學士党懷英薦其年德俱高,讀書樂道,該通古學。召至京師,特賜王澤榜及第,除將仕郎、國小教授,以主簿半俸致仕。

范拱,字清叔,濟南人。九歲能屬文,深於《易》學。宋末登進士第,調廣濟軍曹,權邦彥闢為書記,攝學事。劉豫鎮東平,拱撰謁廟文,豫奇之,深加賞識。拱獻《六箴》。

齊國建,累擢中書舍人。上《初政錄》十五篇:一曰《得民》,二曰《命將》,三曰《簡禮》,四曰《納諫》,五曰《遠圖》,六曰《治亂》,七曰《舉賢》,八曰《守令》,九曰《延問》,十曰《畏慎》,十一曰《節祥瑞》十二曰《戒雷同》,十三曰《用人》,十四曰《御將》,十五曰《御軍》。豫納其說而不能盡用也。久之,權尚書右丞,進左丞,兼門下侍郎。

豫以什一稅民,名為古法,其實裒斂,而刑法嚴急,吏夤緣為暴。民久罹兵革,益窮困,陷罪者眾,境內苦之。右丞相張孝純及拱兄侍郎巽,極言其弊,請仍因履畝之法,豫不從。巽坐貶官,自是無復敢言者。拱曰:“吾言之則為黨兄,不言則百姓困弊。吾執政也,寧為百姓言之。”乃上疏,其大略以為“國家懲亡宋重斂弊,什一稅民,本務優恤,官吏奉行太急,驅民犯禁,非長久計也”。豫雖未即從,而亦不加譴。拱令刑部條上諸路以稅抵罪者凡千餘人,豫見其多,乃更為五等稅法,民猶以為重也。

齊廢,梁王宗弼領行台省事,拱為官屬。宗弼訪求百姓利病,拱以減稅為請,宗弼從之,減舊三分之一,民始蘇息。拱慎許可,而推轂士,李南、張輔、劉長言皆拱薦也。長言自汝州郟城酒監擢省郎,人不知其所以進,拱亦不自言也。以久病乞近郡,除淄州刺史。皇統四年,以疾求退,以通議大夫致仕。齋居讀書,罕對妻子。

世宗在濟南聞其名。大定初,拱上封事。七年,召赴闕,除太常卿。議郊祀。或有言前代都長安及汴、洛,以太、華等山列為五嶽,今既都燕,當別議五嶽名。寺僚取《崧高》疏“周都酆鎬,以吳岳為西嶽”。拱以為非是,議略曰:“軒轅居上谷,在恆山之西,舜居蒲坂,在華山之北。以此言之,未嘗據所都而改岳祀也。”後遂不改。拱嘗言:“禮官當守禮,法官當守法,若漢張釋之可謂能守法矣。”故其議論確然不可移奪。九年,復致仕,卒於家,年七十四。

張用直,臨潢人。少以學行稱。遼王宗乾聞之,延置門下,海陵與其兄充皆從之學。天眷二年,以教宗子賜進士及第,除禮部郎中。皇統四年,為宣徽判官,歷橫海軍節度副使,改寧州刺史。海陵即位,召為簽書徽政院事、太常卿、太子詹事。海陵嘗謂用直曰:“朕雖不能博通經史,亦粗有所聞,皆卿平昔輔導之力。太子方就學,宜善導之。朕父子並受卿學,亦儒者之榮也。”為賀宋國正旦使,卒於汴。海陵深悼惜之,遣使迎護其喪,官給道途費。喪至,親臨奠,賜錢千萬。其養子始七歲,特授武義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