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史》卷五十五 志第三十六



御史台。

登聞檢院隸焉。(見《士民須知》。《總格》、《泰和令》皆不載。)

御史大夫,從二品。(舊正三品,大定十二年升。)掌糾察朝儀、彈劾官邪、勘鞫官府公事。凡內外刑獄所屬理斷不當,有陳訴者付台治之。御史中丞,從三品。貳大夫。侍御史二員,從五品。(以上官品皆大定十二年遞升。)掌奏事、判台事。治書侍御史二員,從六品。掌同侍御史。殿中侍御史二員,正七品。每遇朝對立於龍墀之下,專劾朝者儀矩,凡百僚假告事具奏目進呈。監察御史十二員,正七品。掌糾察內外非違、刷磨諸司察帳並監祭禮及出使之事。(參注諸色人,大定二年八員,承安四年十員,承安五年兩司各添十二員。)典事二員,從七品。架閣庫管勾一員,從八品。檢法四員,從八品。獄丞一員,從九品。(御史台令史,女直十三人,內班內祗六人,終場舉人七人。漢人十五人,內班內祗七人,終場舉人八人。譯史四人,內班內祗二人,終場舉人二人。通事三人。)

宣撫司。

泰和六年置陝西路宣撫使,節制陝西右監軍、右都監兵馬公事,八年,改陝西宣撫司為安撫司。山東東西、大名、河北東西、河東南北、遼東、陝西、鹹平、隆安、上京、肇州、北京凡十處置司。

使,從一品。副使,正三品。

勸農使司。泰和八年罷,貞祐間復置。興定六年罷勸農司,改立司農司。

使一員,正三品。副使一員,正五品。掌勸課天下力田之事。

司農司。興定六年置,兼採訪公事。

大司農一員,正二品。卿三員,正四品。少卿三員,正五品。知事二員,正七品。興定六年,陝西並河南三路置行司農司,設官五員。正大元年,歸德、許州、河南、陝西各置,作三員。卿一員,正四品。少卿一員,正五品。丞一員,正六品。卿以下迭出巡案,察官吏臧否而升黜之。使節所過,奸吏屏息,十年之間民政修舉,實賴其力。

三司。泰和八年,省戶部官員置三司,謂兼勸農、鹽鐵、度支、戶部三科也。貞祐罷之。

使一員,從二品。副使一員,正三品。簽三司事一員,正四品。同簽三司事一員,正五品。掌勸農、鹽鐵、度支。判官三員,從六品。本參乾官,大安元年更參議。規措審計官三員,正七品。掌同參乾官。知事二員,正七品。(以識女直、漢字人充。)勾當官二員,正八品。(大安元年置三員,照磨吏員七人。)管勾架閣庫一員,正八品。(三司令史五十人,內女直十人,漢人四十人。大安元年增八人。譯史二人,大安元年增一人。通事二人。)知法三員,從八品。(女直知法一員,大安元年增二員。)

國史院。(先嘗以諫官兼其職,明昌元年詔諫官不得兼,恐於其奏章私溢已美故也。)監修國史,掌監修國史事。修國史,掌修國史,判院事。

同修國史二員。(女直人、漢人各一員。承安四年更擬女直一員,罷契丹同修國史。)

編修官,正八品。女直、漢人各四員。(明昌二年罷契丹編修三員,添女直一員。大定十八年用書寫出職人。)檢閱官,從九品。(書寫,女直、漢人各五人。)修《遼史》刊修官一員,編修官三員。

翰林學士院。(天德二年,命翰林學士院自侍讀學士至應奉文字,通設漢人十員,女直、契丹各七員。)

翰林學士承旨,正三品。掌制撰詞命。凡應奉文字,銜內帶“知制誥”。(直學士以上同。)貞祐三年升從二品。翰林學士,正三品。翰林侍讀學士,從三品。翰林侍講學士,從三品。翰林直學士,從四品。不限員。翰林待制,正五品。不限員,分掌詞命文字,分判院事,銜內不帶“知制誥”。翰林修撰,從六品。不限員,掌與待制同。應奉翰林文字,從七品。

審官院。(承安四年設,大安二年罷之,若注擬失當,上令御史台官論列。)

知院一員,從三品。掌奏駁除授失當事。(隨朝六品、外路五品以上官除授,並送本院審之。補闕、拾遺、監察雖七品,亦送本院。或御批亦送稟,惟部除不送。)同知審官院事一員,從四品。掌書四人。(女直、漢人各二人,以御史台終場舉人辟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