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史》卷一百三十五 列傳第七十三



天輔二年十二月,詔諭高麗國王曰:“朕始興師伐遼,已嘗布告,賴皇天助順,屢敗敵兵,北自上京,南至於海,其間京府州縣部族人民悉皆撫定。今遣孛堇術孛報諭,仍賜馬一匹,至可領也。”

三年,高麗增築長城三尺,邊吏發兵止之,弗從,報曰:“修補舊城。”曷懶甸孛堇胡剌古、習顯以聞,詔曰:“毋得侵軼生事,但慎固營壘,廣布耳目而已。”

四年,鹹州路都統司以兵分屯於保州、畢里圍二城,請益兵,詔曰:“汝等分列屯戍,以固封守,甚善。高麗累世臣事於遼,或有交通,可常遣人偵伺。”

使習顯以獲遼國州郡諭高麗,其國方誅亂者,使謂習顯曰:“此與先父國王之書。”習顯就館。凡誅戮官僚七十餘人,即依舊禮接見,而以表來賀,並貢方物。復以遼帝亡入夏國報之。

高隨、斜野奉使高麗,至境上,接待之禮不遜,隨等不敢往,太宗曰:“高麗世臣於遼,當以事遼之禮事我,而我國有新喪,遼主未獲,勿遽強之。”命高隨等還。天會二年,同知南路都統鶻實答奏,高麗納叛亡、增邊備,必有異圖。詔曰:“凡有通問,毋違常式。或來侵略,則整爾行列與之從事。敢先犯彼者,雖捷必罰。”詔闍母以甲士千人戍海島,以備之。

四年,國王王楷遣使奉表稱藩,優詔答之。上使高伯淑、烏至忠使高麗,凡遣使往來當盡循遼舊,仍取保州路及邊地人口在彼界者,須盡數發還。敕伯淑曰:“若一一聽從,即以保州地賜之。”高伯淑至高麗,王楷附表謝,一依事遼舊制。八年,楷上表,乞免索保州亡入邊戶。是歲,高麗十人捕魚,大風飄其船抵海岸,曷蘇館人獲之,詔還其國。既而勖上表請不索保州亡入高麗戶口,太宗從之,自是保州封域始定。

皇統二年,詔加楷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六年,楷薨,子晛嗣立。

大定四年,鴨綠江堡戍頗被侵越焚毀。五年正月,世宗因正旦使朝辭,諭之曰:“邊境小小不虞,爾主使然邪,疆吏為之邪?若果疆吏為之,爾主亦當懲戒之也。”初,高麗使者別有私進禮物以為常,是歲萬春節,上以使者私進不應典禮,詔罷之。

十年,王晛弟翼陽公皓廢晛自立。十月,賜生日使、大宗正丞颭至界上,高麗邊吏稱前王已讓位,不肯受使者。十一年三月,王皓以讓國來奏告,詔婆速路勿受,有司移文詳問。高麗告曰:“前王久病,昏耄不治,以母弟皓權攝國事。”上曰:“讓國大事也,何以不先陳請。”詔有司再詳問。高麗乃以王晛讓國表來,大略稱先臣楷遺訓傳位於弟,又言其子有罪不可立之意。上疑之,以問宰執,丞相良弼奏曰:“此不可信。晛止一子,往年生孫,嘗有表自陳生孫之喜,一也。皓嘗作亂,晛囚之,二也。今晛不遣使,皓乃遣使,三也。朝廷賜晛生日使,皓不轉達於晛,乃稱未敢奉受,四也。今皓篡兄誣於天子,安可忍也。”右丞孟浩曰:“當詢彼國士民,果皆推服,即當遣使封冊。”上曰:“封一國之君詢於民眾,此與除拜猛安謀克何異。”乃卻其使者,而以詔書詳問王晛,吏部侍郎靖為宣問王晛使。

皓實篡國,囚晛于海島。靖至高麗,皓稱王晛已避位出居他所,病加無損,不能就位拜命,往復險遠,非使者所宜往。靖竟不得見晛,乃以詔授皓,轉取晛表附奏,其言與前表大概相同。靖還,上問大臣,皆曰:“晛表如此,可遂封之。”丞相良弼、平章政事守道曰:“待皓祈請未晚也。”十二月,皓遣其禮部侍郎張翼明等請封。十二年三月,遂賜封冊。皓生日在正月十九日,是歲十二月將盡,未及遣使,有司請至來歲舉行焉。

十五年,高麗西京留守趙位寵叛皓,遣徐彥等九十六人上表曰:“前王本非避讓,大將軍鄭沖夫、郎將李義方實弒之。臣位寵請以慈悲嶺以西至鴨綠江四十餘城內屬,請兵助援。”上曰:“王皓已加封冊,位寵輒敢稱兵為亂,且欲納土,朕懷撫萬邦,豈助叛臣為虐。”詔執徐彥等送高麗。頃之,王皓定趙位寵之亂,遣使奏謝,自位寵之亂,皓所遣生日回謝、橫賜回謝、賀正旦、進奉、萬春節等使,皆阻不通,至是,皓並奏之。詔答其意,其合遣人使令節次入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