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唐書》卷一百九十上 列傳第一百四十



子堅,別有傳。

杜易簡,襄州襄陽人,周硤州刺史叔毗曾孫也。九歲能屬文,及長,博學有高名。姨兄中書令岑文本甚推重之。登進士第,累轉殿中侍御史。鹹亨中,為考功員外郎。時吏部侍郎裴行儉、李敬玄相與不葉,易簡與吏部員外郎賈言忠希行儉之旨,上封陳敬玄罪狀。高宗惡其朋黨,左轉易簡為開州司馬,尋卒。

易簡頗善著述,撰《御史台雜注》五卷,文集二十卷,行於代。

易簡從祖弟審言。

審言,進士舉,初為隰城尉。雅善五言詩,工書翰,有能名。然恃才謇傲,甚為時輩所嫉。乾封中,蘇味道為天官侍郎,審言預選。試判訖,謂人曰:"蘇味道必死。"人問其故,審言曰:"見吾判,即自當羞死矣!"又嘗謂人曰:"吾之文章,合得屈、宋作衙官;吾之書跡,合得王羲之北面。"其矜誕如此。

累轉洛陽丞。坐事貶授吉州司戶參軍。又與州僚不葉,司馬周季重與員外司戶郭若訥共構審言罪狀,系獄,將因事殺之。既而季重等府中酣宴,審言子並年十三,懷刃以擊之。季重中傷死,而並亦為左右所殺。季重臨死曰:"吾不知審言有孝子,郭若訥誤我至此!"審言因此免官,還東都,自為文祭並。士友鹹哀並孝烈,蘇頲為墓誌,劉允濟為祭文。後則天召見審言,將加擢用。問曰:"卿歡喜否?"審言蹈舞謝恩。因令作《歡喜詩》,甚見嘉賞,拜著作佐郎。俄遷膳部員外郎。神龍初,坐與張易之兄弟交往,配流嶺外。尋召授國子監主簿,加修文館直學士。年六十餘卒。有文集十卷。

次子閒。閒子甫,別有傳。

盧照鄰,字升之,幽州范陽人也。年十餘歲,就曹憲、王義方授《蒼》、《雅》及經史,博學善屬文。初授鄧王府典簽,王甚愛重之,曾謂群官曰:"此即寡人相如也。"後拜新都尉。因染風疾去官,處太白山中,以服餌為事。後疾轉篤,徙居陽翟之具茨山,著《釋疾文》、《五悲》等誦。頗有騷人之風,甚為文士所重。

照鄰既沉痼攣廢,不堪其苦,嘗與親屬執別,遂自投潁水而死,時年四十。文集二十卷。

兄光乘,亦知名,長壽中為隴州刺史。

楊炯,華陰人。伯祖虔威,武德中官至右衛將軍。炯幼聰敏博學,善屬文。神童舉,拜校書郎,為崇文館學士。儀鳳中,太常博士蘇知几上表,以公卿已下冕服,請別立節文。敕下有司詳議,炯獻議曰:

古者太昊庖羲氏,仰以觀象,俯以察法,造書契而文籍生。次有黃帝軒轅氏,長而敦敏,成而聰明,垂衣裳而天下理。其後數遷五德,君非一姓,體國經野,建邦設都,文質所以再而復,正朔所以三而改。夫改正朔者,謂夏後氏之建寅,殷人建醜,周人建子。至於以日系月,以月系時,以時系年,此三王相襲之道也!夫易服色者,謂夏後氏尚黑,殷人尚白,周人尚赤。至於山、龍、華蟲、宗彝、藻、火、粉米、黼、黻,此又百代可知之道。

謹按《虞書》曰:"予欲觀古人之象,日、月、星辰、山、龍、華蟲作會,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絺繡。"由此言之,則其所從來者尚矣。日月星辰者,明光照下土也。山者,布散雲雨,象聖王大澤沾下也。龍者,變化無方,象聖王應時布教也。華蟲者,雉也,身被五彩,象聖王體兼文明也。宗彝者,武蜼也,以剛猛制物,象聖王神武定亂也。藻者,逐水上下,象聖王隨代而應也。火者,陶冶烹飪,象聖王至德日新也。粉米者,人恃以生,象聖王為物之所賴也。黼能斷割,象聖王臨事能決也。黻者,兩己相背,象君臣可否相濟也。

迨有周氏,乃以日月星辰為旌旗之節,又登龍于山,登火於宗彝,於是乎制袞冕以祀先王也。九章者,法陽數也,以龍為首章。袞者,卷也,龍德神異,應變潛見,表聖王深識遠智,卷舒神化也。又制柷冕以祭先公也。柷者,雉也,有耿介之志,表公有賢才,能守耿介之節也。又制毳冕以祭四望也。四望者,岳瀆之神也。武蜼者,山林所生,明其象也。制絺冕以祭社稷也。社稷者,土谷之神也。粉米由之而成,象其功也。又制玄冕以祭群小祀也。百神異形,難可遍擬,但取黻之相背,昭異名也。夫以周公之多才也,故治定製禮,功成作樂。夫以孔宣之將聖也,故行夏之時,服周之冕。先王之法服,乃此之自出矣;天下之能事,又於是乎畢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