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大帝(第三卷玉宇呈祥)》第三十五章 說弊政郭琇升御史 藐欽襲施琅主中軍


都察院右都御史乃是都察院六科五道監察御史的副長官,不但有獨立彈劾權,並且允許“風聞奏事”。就是說即或彈劾不實亦不反坐。這個職務是從一品的官級。郭琇是已革道員,降為從五品,驟然之間連升數級,一躍為台閣大臣。這樣的提拔,立國以來可以說是聞所未聞。明珠和索額圖不禁對望一眼,不知郭琇在屋裡說了些什麼,陡然間大蒙聖眷。高士奇也是一震,抬頭看了看康熙,忙又下筆急急書寫。
康熙一邊想,一邊口授,“……著賜單眼花翎,與六部大臣同朝列班侍候。太監李德全等三人,橫行違法,擅毆職官,咆哮公堂,謊言欺君,應即處斬——”
話未說完,李德全三個人早嚇得魂不附體,趴在地下搗蒜般磕頭求饒。康熙微笑道:“哼,你們犯了國法,求朕是沒用的。郭御史既然彈劾你們,朕也只能依法而行……俗語說求人不如求自己,要想免罪得郭琇撤回原奏才成啊!”
三個人聽了,忙轉身爬過來,淚眼汪汪地看了郭琇一眼,匍匐著叩頭求饒。索額圖知道康熙的用意,見郭琇爭足了氣,便笑道:“郭大人,瞧我的薄面,撂開手,恕了這三個奴才吧!這些賤東西不懂事,倒可憐巴巴的,再說皇上的海東青,也得李德全侍候才行啊!”
郭琇被皇上突然加級晉封早已愣了。他不知所措地環顧四周,直到索額圖代為求情,才清醒過來,挪動了一下身子結結巴巴奏道:“臣謝恩……臣焉敢……啊,不,不,不,臣並非不識抬舉,敬請皇上收回成命。臣以戴罪之身,無尺寸之功,以一言之合,蒙此大恩,恐開諸臣幸進之心,求聖上明鑑!至於李德全三人,臣在三河縣衙已經動刑杖責。又有索中堂講情,臣即免奏三人欺君之罪。”
明珠低頭想了想,上前躬身道:“皇上,郭琇所奏有理。應待郭琇立功之後,再加封賞,可免去內外臣工一些議論。”
索額圖也道:“一下子升得太高,恐怕人心難服,於郭琇也沒有好處。都御史肩負國家重任,如此輕易任命,恐臣下議皇上升降官員隨心所欲。請皇上聖鑒。”
康熙笑著起身道:“那就先讓郭琇當個監察御史吧!其實只要考察實在,多升幾級又有何妨?明珠,你當初也不過是個小侍衛,一日之內連升七級,晉為副都御史。高士奇你說呢?”
高士奇笑道,“就是這個話。像郭琇這樣兒犯顏批鱗,生死不顧的人,確有古代烈臣之風、御史品德,奴才心服之至!”
“不怕你不服,郭琇的見識不在你之下,膽量卻比你大得多!朕今日著實乏了,得歇息一下。你和郭琇參酌一下,把他剛才說的條陳擬出幾道旨意來,回京後見了熊賜履,由上書房議定,用璽明發!嗯……另外擬旨給施琅,叫他將備戰詳情奏來,若備戰已畢,即可相機下海作戰——朕急著要南巡呢!”
康熙二十二年夏天,北方多雨,南方多風,康熙督促施琅抓緊戰備。出兵台灣的聖旨是三月份傳到的,從接到聖旨的那天起,施琅和姚啟聖就抓緊了戰備工作。那個高傲自大的將軍賴塔,按期交上了十門精製的紅衣大炮和十萬支火箭,帶著妻妾奴僕,調任四川去了。施琅和姚啟聖都是主戰派,各項籌備工作進展得十分順手。戰爭的濃雲,瀰漫在福建沿海。魏東亭的海關上,又送來了五十萬兩餉銀,還有酒五千壇,生豬兩千頭,活羊五百隻,和三十萬石白米。有餉有糧,士氣大振,軍營里從早到晚,喊殺練兵之聲不絕於耳。姚啟聖看到這情景,不禁暗自興奮,便打馬揚鞭來見施琅,商議下海東征之事。
姚啟聖來到督軍府時,施琅正獨自一人在默默地察看海圖。姚啟聖一進門就大聲贊道:“施兄,你瞧,咱們軍隊的士氣多高啊,你老兄真不愧是治軍有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