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大帝(第三卷玉宇呈祥)》第三十九章 考場案又加行宮案 和尚奸怎比親貴奸


這么一小片紙大小了,因為夾在刑部呈進來的一尺多厚卷宗里,康熙皇上沒發現,此刻讀了不由得康熙滿眼淚花,紙上的字也變得看不清了,他跨前一步,似乎想扶起這個罪臣,忽然覺得身上一點氣力也沒有,又停住了,擺擺手吩咐穆子煦道:“快,攙……攙他起來……”
張伯年被攙起來,因在獄中受盡了刑杖折磨,還在發著熱,他的渾身都在顫抖,身上的水淌在地下汪了一片。康熙坐回椅上,方緩聲問道:“你收鹽商還有龍江關的銀子,怎么都不在清單上?”
張伯年已平靜了許多,忙跪下叩頭道:“回聖上,鹽商販私,國法不容。江寧鹽道夏器通受賄不查,臣越俎代庖曾查封過三千兩。龍江關的周用中通同鹽道,受賄銀一萬兩,被臣查實截留。當泗洲和直隸州遭了水災之時,總督阿山作保把這一萬三千兩銀子,借用救災。後來阿山調走,銀子卻一直沒有歸還。查封臣的官署時,不知何故,這張借條居然不見了,臣有口難辯……”
“喔?既然如此,當初你為何不具實參奏夏器通和周用中呢?”
“回皇上話。臣秩在三品,系署理巡撫,臣的奏摺按例應由總督府代呈。這些奏摺,是否呈送御覽,臣至今不得而知。”
康熙心中猛然一涼,暗暗叫了一聲:“啊?!葛禮!”
再沒有比這更使康熙震驚的了。他不明白,這么大的事,葛禮為什麼竟敢匿而不報,而索額圖和明珠又為什麼一點口風都不透,難道他們……康熙不敢往下想了,他接著又問:“南市樓是怎么回事?”
“聖上,此事臣確有失察之罪。江南民情不好,必須時時刻刻以聖上教諭訓誨士子——但並非改建舊妓院南市樓,而是在早已破敗,夷為瓦礫的南市樓舊址新建了一座聖諭館——因臣初到南京,只圖少花銀子,未能詳察前情……”
“那么,朕派欽差前往會審,你既然有冤,這些事他們可以代你奏陳,你又為什麼不向他們當面講清呢?”
“回聖上,臣自獲罪以來,從沒有見過什麼欽差大人。每次審訊都由總督府司官代傳問話。因此臣的父親才讓臣拚死熬刑,留得一命進京。如果上天有眼,或許可以面見聖上說出此案的實情。所以臣被解到刑部之後,立刻翻供,抵死不認一罪,以求得見聖主,求皇上洞鑒臣之苦衷。”
一聽說張伯年拚命熬刑,康熙想起自己曾當面囑咐伊桑阿,對這場轟動江南和全國的考場舞弊大員的所有犯官都要證據確鑿,不得動刑的,怎么會有張伯年熬刑的事?他不禁感到異常吃驚,忙問道:“你說的是實話,果然有刑訊的事?”
張伯年實在不明白,自己怎么得罪了索、明兩大權相,鬧得一群人勾起手來要置自己於死地!思念至此,不禁傷情,心中一陣悲酸,嗚咽著說道:“請……主上……驗……驗傷……”
康熙沒有起身,他已經氣得怒不可遏。張伯年裸露的項上和臂上有條條血痕,還有被夾傷了至今無法走路的腿,這已是擺在眼前的事實,還要驗嗎?他咬著牙獰笑道:“好哇,好奴才,好欽差,好總督!”說罷,霍的跳起身來,向壁上摘下一柄寶劍,大喝一聲:“武丹何在?”
武丹聽見,高聲答應一聲,大踏步進來,雙手一拱問道:“主子有什麼旨意?”
“你持此劍火速赴江南,即刻鎖拿欽差伊桑阿、總督葛禮這伙男女,敢不奉詔者,就地正法!”
“扎!”
武丹接劍回身便走。張伯年卻膝行幾步,抱住了康熙雙腿,懇求說:“萬歲息怒——萬歲輕信別人誣告,要殺臣,今天又聽臣一言,再興大獄,這樣反反覆覆,不是大草率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