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大帝(第三卷玉宇呈祥)》第三十九章 考場案又加行宮案 和尚奸怎比親貴奸


康熙眼中一亮:“嗯?好!張伯年,你果然有封疆大吏之海量!武丹,騎快馬至刑部傳旨:赦回張伯年的老父——朕還想見見這位賢名遠播的老先生呢!”此言一出,張伯年再也忍不住,竟自掩面失聲痛哭。在一旁的高士奇驚定思痛,也很傷心。只有康熙又問道:“伯年,你為何不許在龍潭修造行宮,是風水不好嗎?”
“此事萬歲不問,臣也要奏。南京龍潭地近莫愁湖,景致雖佳,卻不易關防。幾處行宮靠在一起,駐防旗營又遠在數十里之外,萬一有什麼意外,難以策應護駕。聖上一身系天下之安危,臣職在地方,不能不多加留心。”
“喔,是這樣——”
“聖上,如今天下剛剛平定,近年來風聞假朱三太子潛入江南。幾任知府曾下令緝拿,可是剛有點頭緒又都被撤差調任。此事撲朔迷離,耐人尋味。臣無實據在手,不敢妄言。但既然元兇未獲,甚堪憂慮啊!”張伯年心裡很清楚,他自己這次倒這么大的霉,壓根說原因正在於此。他很懷疑楊起隆就窩在葛禮的總督府,但如今正與葛禮打官司,說出來便成了挾嫌報復。此刻,他見康熙聽得認真,便接著說:“……譬如龍潭湖近處有一座寺院,近年來突然香火大盛,遊人如雲,混雜不堪。前年去年兩年內竟有四位高僧示期坐化圓寂。今年臣在獄中,不知如何。這也屬可疑之處!皇上又喜歡微服出遊,挨著這等地方,怎么叫人放心?”
康熙想了想,笑道:“啊!這和尚也算修行到家了,示期坐化?說哪天死就哪天死,而且是兩年四個,這不成了兒戲了嗎?這事,你查過了沒有?”
“臣哪裡來得及!造行宮、修書院的事還沒完結就遭了御案……只去那寺院裡察看過一次,就解任下獄了。”
康熙知道,此事事關重大,內中必有許多不可告人的機密,便不再問了。笑著說:“張伯年,今天讓你受驚了。有些事以後慢慢再說——你不到五兩銀的家當還叫抄了,也太過於貧寒了。來人,拿三百兩銀子賞張伯年!”
康熙站在階下,命人抬轎進來將張伯年送出去,又命高士奇將張伯年父子接到府中好生治療休息。他自己卻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