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大帝(第三卷玉宇呈祥)》第二十六章 賜新婚秦本全照準 統戰艦進軍只欠風


康熙見她還穿著大紅喜服,越發顯得面白如月,羞顏似暈,俏麗中透著精明,遂笑道:“好好!起來吧。朕原說過為高士奇主婚來著,總算不食前言了。這會子沒東西賞你,回頭讓禮部早些給你進誥命!”
太皇太后因笑道:“你沒事還去吧!沒的在這裡,她們連個笑話也不敢說,你餓了只管傳膳,我是不用的。”
當戲演到侯朝宗和李香君相繼出家之時,蘇麻喇姑想起自己和伍次友的事,不禁有些黯然失色。太皇太后一眼就瞧出了她的心事,忙說:“戲文雖好,只是太文了,我有點坐不住。天色漸漸暗下來,趁他們掌燈,咱們不如回宮。慧真你也不用回暢春園,陪我住一宿吧……張萬強,你陪著皇帝看戲,讓他歇息一日,別說我去了,掃了皇帝的興。芳蘭,以後沒事了,進宮去陪我說說話,給我解悶。”說完,便從後門起駕回宮了。
戲一直演到子初時分才完,康熙看得快心暢意,賞了戲子們,又命眾人散了,他自己卻興致勃勃地要茶喝,又對高士奇道:“實在是才子手筆,這么好的戲,為什麼不早奏朕知道?”
“回聖上,孔尚任這人是有名的大膽秀才,虎臣怕戲裡頭有什麼違礙之處,先在南京演了才進上來。奴才原也想先看過了再請主子賞看。後來想虎臣何等精細人,豈能有錯?就斗膽了。”
“晤,孔尚任是伍先生推薦過的人,即有小過,有什麼關係,用得著你繞那么大圈子請朕?只不知今年北闈科考孔尚任來了沒有,可別再像南闈一樣把他給取在榜外了吧。”
高士奇耗費了這么大的精神,為的就是南闈的事,如今,見皇上主動說出這題目,他能放過機會嗎,忙道:“主子說到這兒,奴才就得進一言。前天萬歲盛怒之下,天威不測,奴才被嚇得走了真魂,就有話也得等主子消停消停再說——若論南闈的事,只能說臣工辦事不盡忠心。可要是翻過來瞧,還是件喜事,不值得萬歲龍心大怒,動那么大肝火。”
“你說什麼?科場舞弊,有什麼可喜之處?”
“萬歲,什麼事都得反過來看看,才能看全了!以奴才之見,此乃天下文人心向大清,盛世即來的轉機!”
“唔?”
“聖上,我朝入關定鼎,已歷四十餘載,人心浮動原由很多。最大的事莫過於文人執拗,謬解聖人經義,死抱了華夷之見。所以歷屆科考皆都不足員。”
高士奇說著,抬起眼來看了一下康熙,瞧皇上神色平和,沒有一點生氣的樣子。便長了膽子,繼續說了下去:
“如今人們不惜重金鑽營門路,踴躍參加科考,乃政局大穩、百廢俱興之象。奴才說句不中聽話,開國之初時連明珠那樣的詩還中個同進士!‘三藩’亂時,南闈報考不足五分之一,也不敢停考,那時怎么沒人花錢打關節?時事不一樣,大勢有變了!當然,有舞弊必有屈才的事,可畢竟還是少數。奴才看了中選名單,南闈取中的江南名士也不少,似也不可一概抹殺……”
康熙站起身子,端著杯子在大廳里走來走去,見高士奇停了口,笑了笑道:“你說下去,不要怕嘛。”
“這件事,萬歲認真要辦,就得興大獄。如果真的像熊賜履說的那樣,主考、副主考,一十八房考官殺的殺,砍的砍,這取中的文士誰不膽戰心驚?辦得如此之嚴,往後的考官也望而生畏!皇上費了多少年的心力才養了這點文人歸心的風氣,豈不又撲滅了?而且在南闈鬧事主犯鄒思明並沒有拿住,他的背後有什麼文章咱們也不清楚。嚴懲考官必放縱了這些鬧事的人,往後動不動就抬財神進貢院,萬歲辦是不辦?這善後何其難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