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校釋》第二十章



眾人皆有已,我獨頑似鄙。

嚴可均曰:“有已”,各本作“有以”。“我獨頑”,河上、王弼“我”上有“而”字。

武內義雄曰:敦、景二本“以”作“已”。謙之案:“有已”即“有以”。說文:“已,用也。”隸亦作“□”,作“以”。廣雅釋言:“已,□也。”鄭注考工記曰:“已或作以。”注檀弓篇曰:“以與已字本同。”荀子非相篇曰:“何已也?”註:“與以同。”此雲“皆有已”,即“皆有以”,莊子所謂“其必有以”是也。

我獨異於人,而貴食母。

陶鴻慶曰:傅奕本“我獨”下有“欲”字。據王注“我獨欲異於人”,是王所見本亦有“欲”字,而傳寫奪之。老子狀道之要妙,多為支離惝怳之辭,或曰若、曰如、曰似、曰將、曰欲,皆此旨也。當以有“欲”字為勝。

謙之案:敦煌本、遂州本“獨”正作“欲”。

嚴可均曰:“而貴食母”,禦注作“而貴求食於母”。

李道純曰:“而貴食母”,或雲“兒貴求食於母”,非。

勞健曰:“食母”二字,範本誤從唐玄宗加字,作“求食於母”。玄宗自注雲“先無‘求'‘於'兩字,今所加也”,明非古本,范氏失於校正。

謙之案:此句諸家解多誤,惟蘇轍得其義曰:“譬如嬰兒,無所雜食,食於母而已。”又莊子德充符篇“豚子食於其死母”,郭注云:“食乳也。”此雲“食母”,即食乳於母之意。又王羲之本“貴”下亦有“求”字,此帖斷為明皇增字後所作無疑。

【音韻】此章江氏韻讀:阿、何韻(歌部),惡、若韻(魚部,惡,烏入聲,若,入聲),畏、畏韻(脂部),哉、熙、台、孩韻(之部,哉音茲,台,徒其反,孩,胡其反)。歸、遺韻(脂部),昏、悶韻(文部,悶,平聲),海、止、以、鄙、母韻(之部,海音喜)。奚侗:阿、何、惡、若韻,熙、牢、台、孩韻,歸、遺韻,沌、昏、悶韻,晦、止、以、鄙、母韻。陳柱:憂、阿、何、惡、若韻,熙、牢、台、孩、歸、遺、哉韻。余同奚。高本漢:荒(一作芒)、央韻,熙、牢、台、兆、孩、歸、遺、哉為一韻,歸、遺又自為韻。又昏、悶(一作閔)、海(一作晦)、止、以、鄙、母為一韻。楊樹達曰:江韻得之,奚、陳、高並誤。鄧廷楨曰:惡、若為韻。古音善惡、好惡皆作去聲,後世強分善惡之惡為入聲。“若”字,詩烝民與“賦”韻,大田、閟宮皆與“碩”韻,“碩”古音與“柘”韻同。生民“柘”與“路”韻,大學“碩”與“惡”韻,閟宮“若”又韻“作”,“作”古音與“祚”“胙”同。彼此互證,大抵“若”字亦魚、虞部之去聲,今音則由去轉入也。江有誥曰;悶,莫困切。按古有平聲,當與魂部並收。老子異俗篇“我獨悶悶”,與“昏”協。順化篇“其政悶悶”,與“醇”協(唐韻四聲正二十六慁)。又一說,江有誥以“牢”非韻。謙之案:“牢”,古音讀若厘。江永古韻標準平聲第十一部曰:“牢,郎侯切。按牢,古音如此,故釋名云:‘留,牢也。'老子:‘眾人熙熙,如□太牢,如登春台。'莊辛引鄙語:‘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蓋皆讀如厘,蓋方言耳。”又“台”,古讀如持,釋名:“台,持也。”“台”字當從ㄓ聲,故與“持”近。“孩,戶黎切”,牢、台、孩為韻是也。又牢、兆亦韻。馬敘倫曰:“熙、台、孩為句末之韻,前賢已能明之。若牢之與兆,亦協於句末,乃詩之間韻也。”(修辭十論)

右景龍碑本一百十六字,敦煌本一百十五字,河、王本一百三十二字,傅本一百三十七字,範本一百四十一字。河上本題“異俗第二十”,王本題“二十章”,範本題“絕學無憂章第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