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第二卷)》第五十二章


有時微微點頭,有時同天啟年間以來各地農民起義的情況對照,略談幾句。宋獻策
也有時插言。當牛金星發完了議論之後,這一次講《通鑑》應該結束了,李闖王突
然望著他同宋獻策問:
“黃巾起事,聲勢很大,可是只有幾個月就完全敗了。以後幾年雖然還有陸續
起義的,但因張角兄弟已死,不能有大的作為。據你們兩位看,黃巾何以失敗得如
此之快?”
牛金星平日讀書很留心歷代興衰治亂以及帝王將相的功業和成敗,卻從來沒有
仔細思考過這樣問題,乍然間不知道如何回答,只好說:
“黃巾雖有三十六方①,大方萬餘人,小方六七千,但畢竟是烏合之眾,而東
漢也還沒有到立即亡國時候,皇甫嵩和朱儁都是難得的將才,所以幾個月之內便被
各個擊破。”
宋獻策雖然較留心古代戰爭勝敗的歷史,但對於黃巾軍的迅速失敗從來沒有作
為一個問題用心想過。他同意牛金星的看法,補充說:

①方——黃巾軍的軍事名詞,等於將軍。

“黃巾在許多地方起事,各自為戰,人數雖多,卻不能統一指揮,齊心協力,
加上張角早死,所以就很快政亡。”想一想,他接著說:“因為有人到洛陽告密,
張角兄弟不得不倉猝起事。準備不周,自然也是他們失敗的一個原因。”
牛金星因見闖王並不點頭,若有所思,趕快問道:“我同軍師所言,都甚泛泛,
未必說中要害。敢請闖王明教。”
闖王說:“張角的一個徒弟名叫唐周,上書告密,使大方馬元義在洛陽被殺,
洛陽做內應的人也被捕殺,這確實是個挫折。自古及今,最可恨的就是內里叛變。
可是就張角起義說,並沒有受到致命損失。這書上寫得很清楚,張角起義之後,一
時聲勢很大,‘所在焚燒官府,劫略聚邑。州郡失據,長吏多逃亡。旬月之間,天
下回響,京師震動’。你們看,這局勢多么好啊!可惜,只過半年,竟然敗亡!”

金星問:“請問,其故安在?”
“我看,失敗這么快的主要原因,不在於漢朝有皇甫嵩和朱儁做大將,倒是黃
巾的首領們不懂得怎樣打仗,十分可惜。”
“啊?”宋獻策探著身子說:“願聞其詳。”
闖王笑著說:“仗要活打,不要死打。歷來百姓起義之初,縱然聲勢浩大,人
數眾多,終不像官軍訓練有素。能夠打硬仗就打,不能打硬仗就避開。避開就是兵
法上說的‘以走致敵’,是為的不給消滅,回手來狠打敵人。為將帥的,要時時記
著‘制敵而不制於敵’。自己力量弱,死守一座城池,最為失策。守得越頑強,越
會全軍覆滅。兵法上說:‘小敵之堅,大敵之擒也。’拿南陽這一支黃巾軍說,起
初以張曼成為帥;曼成陣亡,眾推趙弘為帥,死守個南陽城;趙弘陣亡,又推韓忠
為帥;韓忠突圍未成,被殺,眾推孫夏為帥,還軍再守南陽,直到完全戰敗,被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