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第三卷)》第十一章

  張獻忠和羅汝才利用四川巡撫邵捷春分散兵力防守許多隘口的弱點,在開過軍
事會議的次日,即九月初六,突然全力向官軍進攻,連破幾個都是只有三四百兵力
防守的隘口,進至大寧河邊,逼近大昌。邵捷春驚慌失措,將防守大昌的責任交給
副將邵仲光,自己趕快逃到夔州,飛檄張令和秦良玉火速馳援。這兩個人都是資歷
最深和威望最高的四川名將,而且他們的部隊在一個夏季中補充訓練,完整無損。
如今不僅邵捷春把扭轉川東戰局的希望指靠這一對男女老將和他們率領的主力軍,
幾乎整個四川的士紳們都抱著同樣希望。張令的人馬在石砫兵的前邊,相隔一天多
的路程。他一面催軍前進,一面飛檄大昌守將邵仲光,說他正在今夜馳援,要邵仲
光務必固守三日,等他趕到,將“流賊”消滅在大昌城下,共建大功。
大寧河的三個渡口,即上馬渡、中馬渡和下馬渡,都是進攻大昌的必經之路。
邵仲光原是分兵把守這三個渡口,每個渡口的岸上都迅速用石頭修築了堡壘,挖了
陷坑,布置了鹿砦和鐵蒺藜,並在堡壘中安放了火器和勁弩。雖然他很害怕張獻忠,
但希望憑仗大寧河水流湍急,河岸陡峭,岸上又有這些防禦布置,可以固守到張令
的援軍趕到。他想,只等張令一來,張獻忠就休想奪取渡口,進攻大昌;即使往最
壞的方面說,到那時縱然大昌失守,責任在張令身上,與他邵仲光無乾。不料當張
獻忠的前哨人馬離大寧河尚有二十多里遠時,守軍便紛紛攘攘,不願聽從長官指揮,
更不願替朝廷賣命打仗,原因是欠餉太久,而從邵仲光起,一層一層的長官們剋扣
下級軍官和士兵的糧餉養肥自己。邵仲光聽到了不少從士兵中傳出的風言風語,登
時動搖了固守待援的心思。一見張獻忠的人馬來到大寧河邊,擂鼓吶喊搶渡,他一
面差人往夔州向巡撫謊報他正在督率將士們拚死抵禦,殺得“流賊”傷亡數百,河
水為赤,一面帶著少數親信丟掉堡壘逃跑。防守大寧河的川軍將士們一聽說主將先
逃,不戰自潰,大部分散成小股各自逃命,只有少數人追在邵仲光的後邊往夔州逃
去。張、羅聯軍幾乎沒有經過戰鬥就搶渡成功,分兵破了大昌,隨即全師向夔州方
向前進。
四川總兵、老將張令正在馳援大昌,得到大昌失守的訊息就立即停止前進,在
一個叫做竹菌坪的地方憑險紮營,堵住義軍西進的道路,並且以逸待勞,打算在這
一戰鬥中建立大功。秦良玉的白桿兵也正在火速向這裡開來,使張令更加膽壯。在
他到達竹菌坪的第二天上午,張、羅聯軍的前隊兩千騎兵來到了。他立馬高處望了
一陣,看見張、羅聯軍部伍整齊,旗幟鮮明,人馬精強,便在心中決定了主意,吩
咐將領們不許出寨,如敵來攻,只以銃炮和強弩硬弓射退便了。吩咐畢,他便回到
寨中休息。左右將領紛紛向他建議:趁“賊兵”初到,一則疲勞,二則立腳未穩,
趕快出擊,可以獲勝。但張令胸有成竹地說:
“你們儘是瞎嚷嚷,亂彈琴!本鎮活了七十多歲,一輩子打的仗比你們走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