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第四卷)》第十八章


關的防守事務念念不忘。山海關原有一個總兵官,總兵官下邊有一員副將、兩員參
將,另外還有游擊將軍等等,但人馬只有三四千。高起潛離開的時候,帶走了一千
人,留下的人馬現在統統歸吳三桂所屬了。他將山海關的人馬大部分帶來永平,而
留下他自己的親信將領和五千精兵,鎮守山海衛城。他一再囑咐:山海關必須嚴密
防守。這不僅因為在同李自成的作戰中,山海關是他的唯一退路;而且也因為要防
止清兵從寧遠來奪取山海關。所以他到了永平,仍然對山海關放心不下,派人回去
下令,要鎮守將領不斷派細作探聽清兵動靜,同時又吩咐讓一部分將領的眷屬住到
城內來,這樣既可使眷屬得到妥當照顧,又可使將領們下死力守衛山海衛城。
十九日下午,約摸申時,他到達永平城外。住下不久,他立即從知府衙門和自
己的探馬處獲得一個重要的訊息,使他大為震驚。原來訊息說:唐通已於十六日在
居庸關投降,北京三大營的人馬也在昌平和北京之間的沙河不戰自潰,李自成十七
日晚就到了北京城下,北京正受到大順軍的猛攻。他曾經想到唐通不是李自成的對
手,但沒有料到唐通會不戰而降。唐通、白廣恩,他都認識,在遼寧同清兵作戰的
時候曾經在一起。白廣恩投降的事他也聽說了,他沒有震動,因為那是在陝西省境
內,離北京還遠著呢!居庸關卻是離北京最近的大門,唐通又是與他同時受封的伯
爵,軍中派有太監監軍。居庸關形勢險要,唐通本來可以據險守下去,為什麼要將
李自成迎世關內?既然唐通投降,勤王人馬就只剩下他一支了,變成了孤軍。唐通
原也是一員名將,不戰而降,他吳三桂又有什麼辦法救援北京呢?


吳三桂正在焦急、憂心,忽然中軍稟報:“總督大人從城裡來了。”
吳三桂正要同王永吉商議,立刻到轅門去迎接,心裡說:“好,來的正是時候。”

明朝習慣,向來是重文輕武。可是如今形勢不同了,一則吳三桂已經受封為伯
爵,二則兵慌馬亂,總督手中沒有多少人馬,倒要仰承吳三桂的力量,所以王永吉
名為總督,實際地位卻好像是吳三桂的高級幕僚。他從山海關一天就回到永平,竭
力為關寧大軍籌措糧秣,兩天來忙碌不堪。同吳三桂見面不久,兩個人就開始密談。
談到北京局勢,吳三桂說,唐通不在居庸關據險而守,卻不戰而降,使他感到不解。
王永吉說:
“居庸關守不住,唐通投降,我是早有所料了。唐通手下只有三千人馬,經不
起謀士和部將的勸說,不投降又有什麼辦法?如今只有忠臣義士,誓死為君為國,
才能在危急時刻為皇上真正出力。”
他的話是鼓勵吳三桂不要效法唐通,但不敢明白說出,只好婉轉地露出這個意
思。吳三桂一聽就很明白,說:
“我吳三桂世受國恩,如今離開寧遠,全部人馬開進關內,寧遠百姓也帶來了
一二十萬。我上不能不盡忠報國,下不能對不住我的將士和百姓,惟有與流賊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