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第四卷)》第十九章

  吳三桂在玉田只停留三四天,就退回永平,將總督的兩千多督標人馬收為己有,
自己又退回山海關。總督王永吉不願做他的食客,率領數十親信幕僚和家丁奴僕逃
往天津。
吳三桂在山海關按兵不動,一面採取觀望政策,與李自成“虛與委蛇”,一面
探聽北京與瀋陽的動靜。李自成知道吳三桂的重要性。為著爭取他的投降,將舉行
登極大典的日期一再推遲,並且派遣唐通①和張若麒攜帶四萬兩白銀,一千兩黃金,
還帶了吳襄的一封書信,來向吳三桂勸降。

①唐通——現代史學界有一種說法,認為吳三桂本來同意投降李自成,由唐通
到山海關接防。吳三桂率人馬前往北京,行到中途,聞陳圓圓被劉宗敏搶去,怒而
返回,消滅了唐通人馬,重新占領山海關,誓與大順為敵。

唐通和張若麒都是吳三桂的熟人,可以與吳三桂談些私話。唐通是兩年前援救
錦州的八總兵之一,而張若麒是當時崇禎派到洪承疇身邊的監軍,一味催戰,應負
松山兵潰的主要責任。他們雖然投降了李自成,但對新建的大順朝卻深懷二心。還
有,他們表面上是奉永昌皇帝欽差前來犒軍和勸降,但暗中也是感到李自成一班人
不是真正在開國創業,到北京後已經表現出種種弱點,他們想趁此機會探明吳三桂
的真實思想,也好為自身預作打算。
唐通和張若股來到之前一天,先派遣官員來向吳三桂通知訊息,要吳三桂事先
知道大順皇帝欽差使者前來犒軍的到達時間。吳三桂此時已經決定不投降李自成,
並探明清兵快要南下。他派了楊神等數名文武官員馳赴數里外石河西岸的紅瓦店恭
候迎接,但是他自己只在轅門外迎接,規模不大,也無鼓樂。唐通和張若映一到,
立刻明白吳三桂有意降低犒軍欽使的規格。他們的心中一涼,互相交換一個眼色,
決定談話時留有餘地。
吳三桂愉快地收下了犒軍的金銀和大批綢緞及其他什物,並設盛宴款待。兩位
犒軍欽差帶來的官員和士兵不過一百人,也分別設宴款待,平西伯另有賞賜。席上
唐通和張若膨幾次談到大順皇上和牛丞相等期望吳三桂投降的殷切心清,吳三桂總
是“王顧左右而言他”,不肯作明確回答。提到李自成時也只是尊稱“李王”,不
稱皇上。楊砷在向兩位犒軍欽差敬酒時候,小聲說道:
“我家伯爺今晚另外在內宅設私宴恭候,與兩位大人密談。”
唐通和張若湖心中明白,就不再談勸降的話了。
宴會散席之後,兩位大順朝的犒軍欽差,連日鞍馬奔波,又加上到山海衛以後
的應酬活動,十分疲勞。平西伯行轅為他們安排了舒適的下榻地方,讓他們痛快休
息。二更過後,吳三桂差人來請他們進他的平西伯臨時公館的內宅吃酒,進行密談。

夜宴關防很嚴,吳三桂的親信文武也只有楊珅等三個人參加。開始不久,按照
吳三桂事前吩咐,陳圓圓帶著一個丫環出來,為兩位客人斟酒。吳三桂決不是對朋
友誇耀他有一位美妾,而是按中國的傳統習慣,表示他同唐通和張若麒是老友交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