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第四卷)》第十九章


不待他說完,吳三桂即回答說:“兩位大人風塵僕僕來此,務請休息三天,然
後回京不遲。”
張若麒說:“李王令嚴,弟等勸降不成,決不敢在此多留,明日一定啟程。至
於犒軍的金銀與綢緞等物,既已收入伯爺庫中,則請務必賜一收據,以為憑證。”

吳三桂苦勸他們停留三天,表面上十分誠懇,實際上他斷定清兵即將南下,便
想以此儘量拖延李自成東來時間,縱然能拖延一天兩天也好。唐、張二人似乎也猜
到了吳三桂的用意。他們從北京動身時原有一個好夢,想著憑他們攜來如此多的犒
軍金銀,加上他們同吳三桂原是故人,曾在松山戰役中共過患難,況如今崇禎已經
殉國,明朝已亡,勸說吳三桂投降大順,應該並不困難。只要能勸降成功,為大順
皇帝釋去肘腋之患,順利舉行登極大典,他們二人就對大順朝立了大功。不曾料到,
從他們到來以後,吳三桂對他們雖是盛情款待,言談間卻沒有露出降意,總說他兩
世為遼東封疆大將,蒙先帝特恩,晉封伯爵,所以他將竭力守住山海孤城,既不向
北京進兵,也不願投降新主。唐通也是明朝的總兵官,也在幾個月前被崇禎皇帝特
降隆恩,飭封伯爵,奉命鎮守居庸關,阻擋流賊,而他卻出關三十里迎接李自成。
聽了吳三桂拒降的話,他暗中慚愧,對飲酒無情無結,幾乎是用懇求的口氣說道:

“平西伯,你如此要做大明忠臣,堅不投降,人各有志,弟不敢多功。弟等回
京,如何向李王回話?”
吳三桂說道:“犒軍的金銀和細軟之物,我分文不要,你們二位仍舊帶回北京,
奉還李王好么?”
唐通一怔,隨即哈哈大笑,笑過後說道:“平西伯,你要我同張大人死無葬身
之地么?”
吳三桂陪笑說:“我們是松山患難之交,斷無此意。”
唐通說道:“縱然你無意使我與張大人在山海衛死無葬身之地,但是你的麾下
將士一聽說犒軍的金銀細軟被帶回北京,豈不激起兵變,我們還能活著離開山海衛?”

吳三桂笑著說:“你放心,念起我們三個人在松山戰場上風雨同舟,我派遣五
百騎兵護送犒軍的金銀細軟平安出境,直送到百里之外。”
唐通趁著五分酒意,冷笑一聲,說道:“平西伯,我也是從行伍中滾出來的,
這玩藝兒我不外行!你派遣五百騎兵送我出境,路上來個兵變,聲稱是土匪或亂兵
截路,圖財劫殺,決沒人替我與張大人申冤。倒不如我們留在你這裡,長做食客,
不回北京復命,等待李王訊息!”
張若麒害怕唐通再說出不愉快的話,趕快笑著插言說:
“你們二位的話太離題了。平西伯的心思我最清楚。他不是完全無意投降李王,
只是另有苦衷,非定西伯的情況可比。定西伯,你在受封為伯爵之後,崇禎帝在平
台召見,命你鎮守居庸關,防禦流賊東來。你近幾年經過幾次戰爭,手下只有三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