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第四卷)》第十九章


清兵占領寧遠,不敢向關門進逼,雙方相安無事。本轅所關心的是北京訊息,不再
派人打探瀋陽動靜,所以從瀋陽來的音信反而不如北京。張大人,你在先朝曾以知
兵著名,如今在新朝又受重任。你問我,我問誰?”
張若麒聽吳三桂提起前朝的事,感到臉上微微發熱。但是他斷定吳三桂必定知
道瀋陽情況,隨即又問:
“伯爺雖然不暇派人打探瀋陽方面情況,但鉤座世居遼東,父子兩代均為邊鎮
大帥,對滿洲情況遠比內地文武官員熟悉。據麾下判斷,滿洲人會不會乘李王在北
京立腳未穩,興兵南下?”
吳三桂略微沉吟片刻,用很有把握的口氣說道:“我世受明朝厚恩,今日只有
決計討賊,義無反顧。不論清兵是否南犯,一旦時機來臨,我都要恢復大明江山,
為先帝復仇,其他不必多言。但我同二位原是故人,共過患難,所以我不能不說出
我的真心實話。請你們只可自己心中有數,回北京後不可告訴李王。為李王打算,
他來山海衛找我的麻煩,對他十分不利。請你們勸他,他想用兵力奪取山海關決非
易事,最好不要遠離北京。”
唐通和張若麒已經聽出來,吳三桂必定得到了清兵即將南下的探報,明白他們
奉李王欽差來犒軍和勸降,只能無功而回。張若麒向吳三桂問道:
“既然你不忘大明,執意不降。我們也不敢在此久留。你可否命帳下書記今夜
給李王寫封回……”
吳三桂顯然在李自成的犒軍使者來到前就已經同他的左右親信們研究成熟,所
以不假思索馬上回答:
“請你們二位向李王回稟,我的意思是:像這樣大事,我必須同手下將領門認
真商量,才好回答,望李王稍候數日。”
唐通問:“請你簡單地寫封回書,只說四萬兩銀子和一千兩黃金已經收下,對
李王欽差我們二人攜重金前來犒軍表示感謝,暫不提投降的事,豈不好么?”
吳三桂笑著回答:“在二位光臨山海衛之前,我已經與帳下親信文武仔細研究,
只可請你們口頭傳言,不能同李王書信來往。”
張若麒問道:“這是何故?”
吳三桂說:“請你們想一想,我在書信中對李王如何稱呼?我若稱他陛下,豈
不承認我向他稱臣了?倘若我罵他是逆賊,豈不激怒了他?”
唐通比吳三桂大十來歲,在心中罵道:“這小子真夠狡猾!”他後悔當日自己
出八達嶺三十里迎接李自成,十分欠缺考慮。倘若憑八達嶺長城險關死守數日,同
李自成討價還價,決不會像今日這般窩囊!他想,既然吳三桂堅決不肯投降,他同
張若麒就應該立刻回京復命,免得李王責怪他們來山海衛勸降不成,反而貽誤戎機。
略微想了片刻,對吳三桂說道:
“平西伯,既然我同張大人前來勸降無功,不敢在此久留,明日即啟程回京復
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