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第四卷)》第十九章


說了。”
吳三桂說道:“李王差遣你們二位攜重金前來犒軍,希望我能夠投降。可是我
受先帝厚恩,縱不能馬上高舉義旗,卻也不能失節投降。你們不日即返回北京,我
如何回話?”
唐通和張若麒來到山海衛以後,經過白天與吳三桂及其部下閒談,今夜又一次
進行密談,完全明白吳三桂決無降意,所以這事情使他們感到確實難辦。唐通畢竟
是武將出身,性格比較直爽,說道:
“我同張大人奉命攜重金前來犒軍,盡力勸你投降。倘若你執意不肯降順,我
們也無辦法。只是李王因為等不到你去降順或去一封投降表文,幾次改變登極日期,
使他的聲威頗受損失,窩了一肚皮火。倘若我們回北京說你拒絕投降,說不定李王
馬上會親率大軍來攻山海關。這山海關我清楚,從外攻,堅不可摧;從內攻,很難
固守。平西伯,你可做了打仗的萬全準備么?”
吳三桂自從放棄寧遠以後,寧遠即被清兵占領。但寧遠畢竟是他的故土,已經
居住兩代,他家的莊田、祖宗墳墓。親戚和故舊都在寧遠。他的舅父祖大壽投降滿
洲後,住在瀋陽,可是祖大壽的莊田和祖宗墳墓也在寧遠。舅母左夫人為照料莊田,
也經常回寧遠居住。所以吳三桂對瀋陽動靜十分清楚。他知道多爾袞正在準備率八
旗精兵南下,打算從薊州和密雲一帶進入長城。所以他認為只要能夠推遲李自成前
來進攻山海關的時日,事情就有變化,他就可以讓清兵和大順軍在北京附近廝殺,
他自己對戰爭“作壁上觀”了。但是他不能將這種想法說出口來,只同他的親信副
將楊珅交換了一個狡猾的微笑,然後向唐通說道:
“定西伯爺,你說的很是。山海衛這座城池,從外邊攻,堅不可摧;從裡邊攻,
並不堅固。可是弟手中有幾萬訓練有素的關寧精兵,善於野戰。目前我退守孤城,
但是我的糧餉不缺,至少可支持半年。紅衣大炮和各種大小火器,也都從寧遠遠來,
既便於野戰,也利於守城。定西伯,倘若戰事不能避免,戰場不是在山海衛的西城,
也不是爭奪西羅城,必定是在石河西岸。那裡是平原曠野,略帶淺崗,利於野戰。
自北京至山海,七百餘里。我軍以逸待勞,準備在石河西岸迎敵。萬一初戰不利,
可以退回西羅城。石河灘儘是大小石頭,人馬不好賓士,又無樹木遮掩,連一個土
丘也沒有。倘若敵人追過石河灘,架在西羅城上的紅衣大炮和各種火器,正好發揮
威力,在河灘上殲滅敵人。總而言之,天時、地利、人和,全在我這方面。我怕什
么?李自成難道沒有後顧之憂么?他能在石河西岸屯兵多久?”
張若麒畢竟是讀書人,從吳三桂的口氣中聽出來滿洲人將要向中國進兵的訊息,
這正是他所擔心的一件大事。他趁機會向吳三桂問道:
“平西伯爺,瀋陽方面可有向中國進兵的訊息?”
吳三桂趕快回答:“自從我奉旨放棄寧遠,率數萬將士保護寧遠百姓進關以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