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第四卷)》第十九章


城上修築炮台,架好了紅衣大炮。
吳三桂備戰的第二件重要工作是補充人馬。隨他入關的百姓人數不過十萬左右。
當初為著誇大功勞,也為事後向朝廷要錢,虛報為“五十萬眾”。這十萬多人的內
遷百姓,分散安插在關內附近各縣,生活尚未安定,與本地百姓也存有種種矛盾,
需要留下青壯年人照料入關的老弱婦女,照料生產,照料安全。在匆忙中能夠抽調
幾千人補充軍伍就不易了。所以吳三桂準備保衛山海城的將士,總數只有三萬多人,
虛稱五萬。他聽說李自成的東征大軍號稱二十萬,縱然減去一半,只有十萬,也比
他的關寧兵多出一倍還多,不可輕視。他連夜派人,將駐在永平的人馬全部調回山
海衛。又召集一部分親信將領和幕僚,還約了本地的幾位士紳,連夜開會,商議向
清朝借兵的事。
在商議時,大家幾乎都是恭聽平西伯的慷慨口諭,不敢隨便說話。吳三桂說道:

“事到如今,不管有多大困難,我們都誓做大明忠臣,為先皇帝復仇,為大明
恢復江山。向清朝借兵,幫助我朝剿滅流賊,是一時權宜之計。自古一國有難,向
鄰國求援,恢復社稷,例子不少。今日在座的各位文官和地方紳耆,都是飽讀詩書,
博古通今;武將雖然讀書不多,可也聽過戲文。春秋戰國時候有一個申包前……”
他怕自己記不清,望一眼正襟危坐,肅然恭聽的本地最有名望的士紳,也是唯一的
舉人餘一元,問道:“那個為恢復楚國社稷,跑到秦國求救的,是叫申包胥么?”

余舉人恭敬回答:“是叫申包胥,這個有名的故事叫做‘申包胥哭秦庭’。還
有……”
吳三桂問:“還有什麼人?”
餘一元自己也不知為什麼,也許是出於敏感,也許是聽到了什麼傳聞,忽然想
到石敬瑭這個人物,但是他驀然一驚,想到在目前的險惡局勢中,偶一不小心,說
出來一句錯話就會遭殺身之禍,趕快改口說;
“方才恭聞伯爺深合大義之言,知關寧五萬將士在伯爺忠義感召之下,興師討
賊。山海衛與附近各州縣土民,不論智愚,莫不人同此心,竭誠擁戴。後人書之史
冊,將稱為‘關門舉義’,傳之久遠。伯爺提到申包胥向秦國乞師,一元竊以為申
包胥不能專美於前,伯爺向清朝借兵復國,亦今日之申包胥也。”
吳三桂點點頭:“余舉人到底是有學問的人,說的極是。本爵決計向滿洲借兵,
也是效申包胥向秦國乞師。”他略停一停,為著消釋本地士紳疑慮,接著說道:
“我是向滿洲借兵,決不是投降滿洲。滿洲決不會來山海衛,我也決不會讓滿洲人
往山海衛來。這一點,請各位士紳務必放心。”
一位士紳膽怯地問道:“請問鈞座,滿洲人將從何處進入長城,與我關寧大軍
合兵一處,並肩戮力,殺敗流賊?”
吳三桂說道:“崇禎年間滿洲人幾次向內地進犯,都是從中協或西協選定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