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集注》季氏第十六


孔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便,平聲。辟,婢亦反。友直,則聞其過。友諒,則進於誠。友多聞,則進於明。便,習熟也。便辟,謂習於威儀而不直。善柔,謂工於媚悅而不諒。便佞,謂習於口語,而無聞見之實。三者損益,正相反也。尹氏曰:“自天子至於庶人,未有不須友以成者。而其損益有如是者,可不謹哉?”
孔子曰:“益者三樂,損者三樂。樂節禮樂,樂道人之善,樂多賢友,益矣。樂驕樂,樂佚游,樂宴樂,損矣。”樂,五教反。禮樂之樂,音岳。驕樂宴樂之樂,音洛。節,謂辨其制度聲容之節。驕樂,則侈肆而不知節。佚游,則惰慢而惡聞善。宴樂,則淫溺而狎小人。三者損益,亦相反也。尹氏曰:“君子之於好樂,可不謹哉?”
孔子曰:“侍於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君子,有德位之通稱。愆,過也。瞽,無目,不能察言觀色。尹氏曰:“時然後言,則無三者之過矣。”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血氣,形之所待以生者,血陰而氣陽也。得,貪得也。隨時知戒,以理勝之,則不為血氣所使也。范氏曰:“聖人同於人者血氣也,異於人者志氣也。血氣有時而衰,志氣則無時而衰也。少未定、壯而剛、老而衰者,血氣也。戒於色、戒於斗、戒於得者,志氣也。君子養其志氣,故不為血氣所動,是以年彌高而德彌邵也。”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畏者,嚴憚之意也。天命者,天所賦之正理也。知其可畏,則其戒謹恐懼,自有不能已者。而付畀之重,可以不失矣。大人聖言,皆天命所當畏。知畏天命,則不得不畏之矣。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聖人之言。”侮,戲玩也。不知天命,故不識義理,而無所忌憚如此。○尹氏曰:“三畏者,修己之誠當然也。小人不務修身誠己,則何畏之有?”
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為下矣。”困,謂有所不通。言人之氣質不同,大約有此四等。楊氏曰:“生知學知以至困學,雖其質不同,然及其知之一也。故君子惟學之為貴。困而不學,然後為下。”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難,去聲。視無所蔽,則明無不見。聽無所壅,則聰無不聞。色,見於面者。貌,舉身而言。思問,則疑不蓄。思難,則忿必懲。思義,則得不苟。程子曰:“九思各專其一。”謝氏曰:“未至於從容中道,無時而不自省察也。雖有不存焉者寡矣,此之謂思誠。”
孔子曰:“見善如不及,見不善如探湯。吾見其人矣,吾聞其語矣。探,吐南反。真知善惡而誠好惡之,顏、曾、閔、冉之徒,蓋能之矣。語,蓋古語也。隱居以求其志,行義以達其道。吾聞其語矣,未見其人也。”求其志,守其所達之道也。達其道,行其所求之志也。蓋惟伊尹、太公之流,可以當之。當時若顏子,亦庶乎此。然隱而未見,又不幸而蚤死,故夫子云然。
齊景公有馬千駟,死之日,民無德而稱焉。伯夷叔齊餓於首陽之下,民到於今稱之。駟,四馬也。首陽,山名。其斯之謂與?與,平聲。胡氏曰:“程子以為第十二篇錯簡‘誠不以富,亦只以異’,當在此章之首。今詳文勢,似當在此句之上。言人之所稱,不在於富,而在於異也。”愚謂此說近是,而章首當有孔子曰字,蓋闕文耳。大抵此書後十篇多闕誤。
陳亢問於伯魚曰:“子亦有異聞乎?”亢,音剛。亢以私意窺聖人,疑必陰厚其子對曰:“未也。嘗獨立,鯉趨而過庭。曰:‘學詩乎?’對曰:‘未也。’‘不學詩,無以言。’鯉退而學詩。事理通達,而心氣和平,故能言。他日又獨立,鯉趨而過庭。曰:‘學禮乎?’對曰:‘未也。’‘不學禮,無以立。’鯉退而學禮。品節詳明,而德性堅定,故能立。聞斯二者。”當獨立之時,所聞不過如此,其無異聞可知。陳亢退而喜曰:“問一得三,聞詩,聞禮,又聞君子之遠其子也。”遠,去聲。尹氏曰:“孔子之教其子,無異於門人,故陳亢以為遠其子。”
邦君之妻,君稱之曰夫人,夫人自稱曰小童;邦人稱之曰君夫人,稱諸異邦曰寡小君;異邦人稱之亦曰君夫人。寡,寡德,謙辭。吳氏曰:“凡語中所載如此類者,不知何謂。或古有之,或夫子嘗言之,不可考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