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卷三百二十四 列傳第二百十二



五年又遣使隨朝使常克敬來貢,上元所授宣敕三道。八年又貢。十年,王八達那巴那務遣使朝貢。其國又有東、西二王,東蕃王勿院勞網結,西蕃王勿勞波務,各遣使朝貢。天子以其禮意不誠,詔留其使,已而釋還之。十二年,王八達那巴那務遣使朝貢。明年又貢。時遣使賜三佛齊王印綬,爪哇誘而殺之。天子怒,留其使月余,將加罪,已,遣還,賜敕責之。十四年遣使貢黑奴三百人及他方物。明年又貢黑奴男女百人、大珠八顆、胡椒七萬五千斤。二十六年再貢。明年又貢。

成祖即位,詔諭其國。永樂元年又遣副使聞良輔、行人甯善,賜其王絨、綿、織金文綺、紗羅。使者既行,其西王都馬板遣使入賀,復命中官馬彬等賜以鍍金銀印。西王遣使謝賜印,貢方物。而東王孛令達哈亦遣使朝貢,請印,命遣官賜之。自後,二王並貢。

三年遣中官鄭和使其國。明年,西王與東王構兵,東王戰敗,國被滅。適朝使經東王地,部卒入市,西王國人殺之,凡百七十人。西王懼,遣使謝罪。帝賜敕切責之,命輸黃金六萬兩以贖。六年再遣鄭和使其國。西王獻黃金萬兩,禮官以輸數不足,請下其使於獄。帝曰:“朕於遠人,欲其畏罪而已,寧利其金耶?”悉捐之。自後,比年一貢,或間歲一貢,或一歲數貢。中官吳賓、鄭和先後使其國。時舊港地有為爪哇侵據者,滿剌加國王矯朝命索之。帝乃賜敕曰:“前中官尹慶還,言王恭待敕使,有加無替。比聞滿剌加國索舊港之地,王甚疑懼。朕推誠待人,若果許之,必有敕諭,王何疑焉。小人浮詞,慎勿輕聽。”十三年,其王改名揚惟西沙,遣使謝恩,貢方物。時朝使所攜卒有遭風飄至班卒兒國者,爪哇人珍班聞之,用金贖還,歸之王所。十六年,王遣使朝貢,因送還諸卒。帝嘉之,賜敕獎王,並優賜珍班。自是,朝貢使臣大率每歲一至。

正統元年,使臣馬用良言:“先任八諦來朝,蒙恩賜銀帶。今為亞烈,秩四品,乞賜金帶。”從之。閏六月遣古里、蘇門答剌、錫蘭山、柯枝、天方、加異勒、阿丹、忽魯謨斯、祖法兒、甘巴里、真臘使臣偕爪哇使臣郭信等同往。賜爪哇敕曰:“王自我先朝,修職勿怠。朕今嗣服,復遣使來朝,意誠具悉。宣德時,有古里等十一國來貢,今因王使者歸,令諸使同往。王其加意撫颻,分遣還國,副朕懷遠之忱。”五年,使臣回,遭風溺死五十六人,存者八十三人,仍返廣東。命所司廩給,俟便舟附歸。

八年,廣東參政張琰言:“爪哇朝貢頻數,供億費煩,敝中國以事遠人,非計。”帝納之。其使還,賜敕曰:“海外諸邦,並三年一貢。王亦宜體恤軍民,一遵此制。”十一年復三貢,後乃漸稀。

景泰三年,王巴剌武遣使朝貢。天順四年,王都馬班遣使入貢。使者還至安慶,酗酒,與入貢番僧斗,僧死者六人。禮官請治伴送行人罪,使者敕國王自治,從之。成化元年入貢。弘治十二年,貢使遭風舟壞,止通事一舟達廣東。禮官請敕所司,量予賜賚遣還,其貢物仍進京師,制可。自是貢使鮮有至者。

其國近占城,二十晝夜可至。元師西征,以至元二十九年十二月發泉州,明年正月即抵其國,相去止月余。宣德七年入貢,表書“一千三百七十六年”,蓋漢宣帝元康元年,乃其建國之始也。地廣人稠。性兇悍,男子無少長貴賤皆佩刀,稍忤輒相賊,故其甲兵為諸蕃之最。字類瑣里,無紙筆,刻於茭曌葉。氣候常似夏,稻歲二稔。無几榻匕箸。人有三種:華人流寓者,服食鮮華;他國賈人居久者,亦尚雅潔;其本國人最污穢,好啖蛇蟻蟲蚓,與犬同寢食,狀黝黑,猱頭赤腳。崇信鬼道。殺人者避之三日即免罪。父母死,舁至野,縱犬食之;不盡,則大戚,燔其餘。妻妾多燔以殉。

其國一名莆家龍,又曰下港,曰順塔。萬曆時,紅毛番築土庫於大澗東,佛郎機築於大澗西,歲歲互市。中國商旅亦往來不絕。其國有新村,最號饒富。中華及諸番商舶,輻輳其地,寶貨填溢。其村主即廣東人,永樂九年自遣使表貢方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