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卷二百八十四 列傳第一百七十二



孔聞禮,字知節,衍聖公聞韶弟也。正德二年詔授翰林院《五經》博士,以奉述聖祀事。自後,世以衍聖公弟為之。聞禮卒,嘉靖二十五年,貞寧字用致襲。卒,萬曆二十二年,蔭桂襲。卒,天啟二年,蔭隆襲。卒,八年,尚達襲。卒,崇禎十年,蔭相襲。卒,十四年,蔭錫襲。卒,十六年,蔭鈺襲。

孟希文,字士煥,亞聖五十六代孫也。洪武元年詔以孟子五十四代孫思諒奉祀,世復其家。思諒,字友道,子克仁,字信夫。克仁子希文。景泰三年授希文翰林院《五經》博士,子孫世襲。卒,子元,字長伯,弘治二年襲。卒,子公棨幼,嘉靖二年以元弟亨之子公肇襲。公肇,字先文,少好學,事繼母孔氏,以孝聞。卒,十二年,仍以公棨襲。公棨,字橐文。卒,子彥璞,字朝璽,隆慶元年襲。卒,子承光,萬曆二十九年襲。卒,子弘譽,天啟三年襲。卒,子聞玉,崇禎二年襲。

仲於陛,先賢仲子六十二代孫也。萬曆十五年詔以仲子五十九代孫呂為奉祀。呂子銓。銓子則顯。則顯子於陛。崇禎十六年以衍聖公孔蔭植言,詔授於陛翰林院《五經》博士,子孫世襲,賜泗水縣、濟寧州田六十餘頃,廟戶三十一,以奉其祭祀焉。

周冕,先賢元公周子十二代孫也。其先,道州人,熙寧中,周子葬母江州,子孫因家廬山蓮花峰下。景泰七年,授冕翰林院《五經》博士,子孫世襲,還鄉以奉周子祀事。卒,子繡麟襲。卒,子道襲。卒,子聯芳襲。卒,子濟襲。卒,從弟汝忠襲。卒,子蓮應襲。

程接道,先賢正公程子後也。宋淳熙間,純公程子五世孫有居江寧者,嘗主金陵書院祀事。卒,以名幼學者承之。明初失傳。崇禎三年,河南巡按李日宣請以正公之後為之嗣,詔許之,遂以接道為翰林院《五經》博士,子孫世襲。十四年,土賊於大忠作亂,接道力拒,死之。

程克仁,先賢正公程子十七代孫也,世居嵩縣之六渾。景泰六年授翰林院《五經》博士,子孫世襲,以奉程子祀事。卒,子繼祖襲。卒,仲子世宥襲。卒,子心傳襲。心傳莊重寡言,為鄉黨所稱。卒,弟宗益襲。卒,從子佳引襲。卒,從弟佳祚襲。崇禎十四年為土賊於大忠所殺。

張文運,郿人,先賢明公張子十四代孫也。天啟二年授翰林院《五經》博士,子孫世襲,以奉張子祀事。崇禎三年卒,子承引,以父憂未襲。六年卒,子元祥,本朝康熙元年襲。

邵繼祖,洛陽人,先賢康節公邵子二十七代孫也。崇禎三年,河南巡按吳甡請以繼祖為翰林院《五經》博士,子孫世襲,以奉邵子祀事。詔從之。卒,子養醇襲。

朱梴,字孟齡,先賢文公朱子九世孫也,世居福建建安縣之紫霞洲。景泰六年授翰林院《五經》博士,子孫世襲,以奉朱子祀事。梴為人淳謹,言動有則。卒,子燉,字孔暉襲。燉以事入都,中途遇盜。未幾,有遺金道上者,燉守之,以還其人,人稱其廉介。卒,子塋,字元厚襲。卒,子鎏襲。卒,子法,字兆祖襲。法為人孝友。卒,子楗,字士啟襲。卒,子瑩,字惟玉襲。卒,子之俊,字喬之襲。

朱墅,先賢文公朱子十一世孫也。正德間,給事中戴銑、汪元錫,御史王完等相繼言:“朱子,繼孔子者也。孔子之後有曲阜、西安,朱子之後亦有建安、婺源。今建安恩典已隆,在婺源者,請依闕里之例,錄其子孫一人,量授以官,俾掌祠事。”詔許之。嘉靖二年授墅翰林院《五經》博士。三十八年以本學訓導席端言,令其世襲。墅卒,子鎬襲。卒,子德洪襲。卒,子邦相襲。卒,子煜襲。卒,子坤襲。